雲南德宏芒市有位“竹鼠王”,帶領村民奔小康

雲南德宏芒市養殖竹鼠的人不少,但是和湯紹林一樣大規模養殖的人卻不多。作為軒崗鄉芹菜塘村一名普通農村黨員和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不僅通過竹鼠養殖摘掉了自己頭上貧困戶的帽子,還成立合作社帶動周邊26戶殘疾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起了竹鼠養殖,讓合作社的群眾增產增收,於2018年獲得了全市“光榮脫貧戶”的榮譽稱號。

湯紹林養殖技術過硬,周圍的人還給他起了個“湯竹鼠”的外號,算得上當地名副其實的“竹鼠王”。

云南德宏芒市有位“竹鼠王”,带领村民奔小康

“竹鼠王”帶領村民奔小康

記者來到湯紹林的養殖基地時,湯紹林正在給竹鼠餵食。在用光滑地板磚圍成的小隔間裡,竹鼠們或獨居或兩個合居,或是竹鼠媽媽帶著幾隻出生不久的小竹鼠共同生活。它們渾身圓滾滾的,特別招人喜愛。

據湯紹林介紹,竹鼠雖然稱鼠,但是個頭卻比老鼠大多了。成年竹鼠能夠長到3、4斤,膽子很小,喜歡生活在黑暗的環境裡。如果發現有人在旁邊看著它們,它們便會停止進食;等人離開了,才會重新進食。“它們主要以竹子、甘蔗、玉米為食,養殖的時候要注意防止氣溫過高,也要注意疾病防控。”說起竹鼠的養殖注意事項,湯紹林如數家珍。

云南德宏芒市有位“竹鼠王”,带领村民奔小康

“竹鼠王”帶領村民奔小康

湯紹林告訴記者,別看自己現在說起竹鼠養殖頭頭是道,其實前些年也走了不少彎路,遭受了不小的損失。

“2012年,我開始養殖竹鼠。當時,我看到竹鼠肉質鮮美,市場價格也很好,於是就動了心想要養殖。2013年,我一次性就養殖了500多隻竹鼠,由於不懂技術,竹鼠得了腸胃炎,死了幾百只,最後只剩下70多隻,損失將近14萬元。好在芒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對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一方面資助了我6000元錢,另一方面又為我提供了竹鼠養殖技術指導。在家人朋友的關心支持下,我重整旗鼓,想著既然做了就一定要把它做成功。”

近年來,湯紹林一邊養殖竹鼠、豪豬,一邊做木材生意,日子過得蒸蒸日上,從原來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一躍成為鄉里鄉親眼中的能人。

云南德宏芒市有位“竹鼠王”,带领村民奔小康

“竹鼠王”帶領村民奔小康

2014年,湯紹林脫貧以後,繼續發展竹鼠養殖,竹鼠事業越做越大。自己日子過好了,技術也成熟了,湯紹林就琢磨著想為村民做一點事。2017年,德宏州殘聯和芒市殘聯共同出資156000元,扶持殘疾人戶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產業,尋求湯紹林支持。湯紹林一口答應了下來,帶領著20多戶村民開始了竹鼠養殖,為他們選擇優質竹鼠種苗,免費提供技術指導。“當時,農戶們剛開始養殖的時候,我每半個月都要轉到各養殖戶家裡去看一看。他們技術熟練以後,我才慢慢地減少了到養殖戶家裡的頻率,但是現在只要他們打電話我還是會第一時間對他們進行技術指導幫助。”湯紹林告訴記者,家住筠竹園村委會華塘新村的谷學明就是這個項目的扶持人之一,受益於竹鼠養殖,今年他家已經賣出了30多隻商品竹鼠,收入7000餘元。

云南德宏芒市有位“竹鼠王”,带领村民奔小康

“竹鼠王”帶領村民奔小康

當記者跟著湯紹林來到谷學明家時,谷學明的妻子向湯紹林諮詢了竹鼠下了兒不領的問題。湯紹林檢查竹鼠的情況後說:“這種情況應該是缺乏營養所致,你準備一點熟豆粕喂他,應該就會有所改善了,如果還是不行就要考慮出售淘汰一批了。”

這樣的技術指導對湯紹林來說早已經是家常便飯。這幾年來,他總結了一套竹鼠養殖疾病防控經驗,儼然成為了竹鼠養殖領域的半個專家。除了對自己帶動的農戶進行技術指導,湯紹林還對竹鼠出售困難的農戶進行了幫助,僅僅2019年9月至11月中旬,湯紹林就幫助農戶銷售了139只竹鼠種苗,200多隻成年商品竹鼠,為村民帶去了6萬多元的經濟收入。

云南德宏芒市有位“竹鼠王”,带领村民奔小康

“竹鼠王”帶領村民奔小康

“竹鼠養殖效益不錯,市場價格也比較穩定,每隻成年商品竹鼠的利潤都能達到100元左右,竹鼠苗的利潤能達到每隻70元左右。今年我光靠賣商品竹鼠和竹鼠種苗就獲得了6萬多元的利潤。現在我自己養殖的還未出欄的竹鼠加上帶動農戶發展養殖的竹鼠,雖然將近還有1700多隻,但與市場需求相比,數量還是太少了。現在養殖技術成熟了,竹鼠也供不應求,我就打算著帶領大家擴大養殖規模,只有規模上來了,效益才會更加明顯。為了進一步擴大銷售市場,下一步我準備學習瑞麗戶瓦‘村官雞’的做法,將竹鼠屠宰後用真空袋包裝,同時再配上佐料包,讓消費者購買了以後直接就能烹製,品嚐到竹鼠這道美食。”說起未來的打算,湯紹林信心滿滿的告訴記者。

湯紹林說:“對我自己來說,踐行初心就是踏踏實實把竹鼠養殖產業做大做強,進一步帶動周邊農戶擴大竹鼠養殖,讓鄉里鄉親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把日子過得更好”。

雲南網通訊員 張崇喜 記者 李沛昀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