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在金庸小说中,有这么一位深藏不露的扫地老僧。

他身患绝技,却大隐隐于市,在少林寺中默默扫地数十载。

扫地僧虽貌不惊人,但只要一出手则威震武林,秒杀各路高手。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而在数学界中,张益唐就是那位“横空出生”,却“横扫武林”的扫地僧。

他年近六旬,是某不知名大学,没有编制的临时代课讲师。

他没发过几篇专业论文,更是独立了于整个国际数学圈的“圈外人士”。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张益唐

然而,沉寂了几十年的他,只发了一篇论文便突破了世纪难题“孪生素数猜想”,一鸣惊人。

这一伟大成就,被发表于国际最权威数学期刊《数学年刊》上,使整个国际数学界为之沸腾。

许多国际一流数学家都表示:没想到有生之年,竟能看到这个问题被解决。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那时候,这位“成就堪比陈景润”却又半路杀出的“扫地僧”,可让许多科学版的媒体记者抓狂。

因为就算在网上进行地毯式地搜索,这个陌生名字的“料”还是少之又少。

如果不是北京大学及时发了份公告,称其为北大78届数学系校友,张益唐还有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民科”。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不过,在张益唐的信息慢慢补全后,这位新的数学传奇才开始真正颠覆我们的认知。

因为谁也没想到,这位成就非凡的北大才子,竟还有着如此坎坷落魄的前半生。

他半辈子漂泊海外,得不到世界认可,一直默默无闻。

此外,他还曾拿着数学博士学位,到餐馆做帮工、送外卖、当临时会计,也没有固定收入。

在最艰难的时候,他还试过把行李全搬到汽车上,过着流浪的生活。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1955年,张益唐出生于上海,母亲在机关工作,父亲则是电气工程系教授。

他从小就对知识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

在所有小朋友都在读图册的年纪,他就已经看完了40万字的《林海雪原》。

9岁时,在没有任何人教导情况下,他竟独自琢磨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

这也是他觉得“最辉煌的事情”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只可惜,张益唐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全国学校纷纷停课,知青开始上山下乡。

在这10年里,张益唐经常偷偷躲起来,看着对“阶级斗争”完全无用的数学书。

1977年高考恢复后,他更是一马当先地参加了入学考试。

在匆忙的准备下,张益唐终于成为北大数学系“78级”学生

那一年,他已经23岁。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在北大数学系里,他几乎是无人不知的才子

就连平日最喜欢自吹自擂的同班同学王小东,都不得不承认“他是唯一一个,数学天分比我高的”。

在本科毕业后,张益唐继续留在北大读研,师从当时研究解析数论的导师潘成彪。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张益唐的研究所毕业照(靠前第二排,左数第二位)

时任校长丁石孙,当时可是非常看重张益唐,力荐他前往美国继续深造。

张益唐也不负众望,考上了美国普渡大学,师从著名数学家莫宗坚。

然而,当很多人都以为他准备要出学术成果时,这位北大才子却在读博期间陷入了低谷,一沉寂便是30年。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时任校长丁石孙

怀着远大的理想,读博期间,张益唐选择了世界著名难题“雅可比猜想”为论文题目。

雅可比猜想于1939年被提出,是代数几何领域中最难攻克的难题之一。

因为牵连着许多棘手的问题,雅可比猜想也一直被誉为“灾难性问题”,不是最出色的代数几何专家都不愿涉足。

再加上张益唐的兴趣在更加纯粹的数论上,所以雅可比猜想对他来说确实不是一个好选择。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张益唐在读博的头两年,就得到了关于雅可比猜想的一些“结果”。

因为雅可比猜想无论在何时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当时许多专家都对他的证明十分感兴趣。

结果在多位数学家的审查下,悲剧发生了。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台湾数学家莫宗坚

张益唐的证明里引用了导师莫宗坚的一个已经发表的成果。

然而在排查下,专家们竟发现他导师的这个结果,其实是错误的

毫无疑问,一步错,满盘皆落索,张益唐多年来的努力也随之付诸东流。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不过,在数学界,研究成果到最后被证明错误,是家常便饭的事。

有的人甚至做了一辈子的成果最后还是被推翻。

张益唐当时还年轻,这都不算事儿。

但是最惨的是,此事一出也牵连到了导师莫宗坚的一些已发表成果。

从此,师生两人关系便变得微妙起来。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虽说张益唐未能解决雅可比猜想,但他的研究对这个问题还是有价值的。

所以在读博的最后一年(最多只能读7年),他还是顺利地拿下了普渡大学的博士学位。

但是因为师生关系不融洽,张益唐在毕业后,都没有拿到莫宗坚写的推荐信。

而且张益唐也是一根筋,极度追求完美,所以他的博士后论文也“因为自己不满意没有发表”。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即使有教授曾评论他作出的雅可比猜想证明是最好的一个,只是有一个细节未完全搞清。

但是张益唐硬是不干,称这是“一般的成果”,不屑于发表。

一没有推荐信,二是论文数寥寥无几,即使是在不太追求学术GDP的美国,张益唐还是处处碰壁。

别说是教职了,就是连最低保障的博士后岗位,他都无法获得。

此时,张益唐仿佛走投无路般,一个人在美国迷失了方向。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张益唐(左一)与北大校友

这时候,一直看重他的北大校长丁石孙,马上力邀他回北大任教。

这对当时的张益唐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但是他却亲手把这最后一盘炭给撒了。

仿佛在争一口气,他拒绝了丁石孙校长的好意,连最后能在数学界立足的机会也失去。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赛百味

在这之后日子里,为了生活,他在多个地方打过零工。

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有一段时间还只能睡在汽车里。

直到朋友得知他的困境,邀请他到自己开的赛百味连锁餐厅帮忙,他这才算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在餐厅里,他送过外卖、端过盘子、做过收银员、也当过会计。

平时就住在朋友餐厅的地下室,而他也觉得这还过得去。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不混学术圈,并不代表就不搞学术。

在这些艰苦的日子里,张益唐也从未放弃,依然靠着研究数学来填补强烈的求知欲。

1999年,是张益唐毕业后的第八年,那年他也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机。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唐朴祁与张益唐

那时在英特尔工作的校友唐朴祁,遇到了一个网络设计上的难题。

然而,张益唐竟只用了7天,就帮他完美地解决,两人后来还就此申请了专利。

这件事也让唐朴祁惊觉,原来那个已离开学术界七年的张益唐,数学实力依然实力非凡,并决心帮他走出困境。

在北大校友唐朴祁和葛力明的引荐下,他在新罕布什尔大学谋得临时讲师一职。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虽说是稳定工作(比起服务员),但是相比同样是北大出身的校友,张益唐依然是混得最差的一位。

临时讲师,不但没有编制,还是上一节课算一节课工资的那种。

后来熬了几年,张益唐也从临时讲师变成正式讲师。

但是讲师并不算学者,他依然不被学术圈子接纳。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不过,张益唐对此却非常满意,并把这份工作当做自己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毕竟这样的环境,比之前的工作适合研究数学多了。

张益唐这讲师,一当就是14年。

转眼间,当初那个踌躇满志的青年,也年近60。

只是,那时他还是位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编制外,只发表过两篇论文。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曾说,数学比起其他科学来说,更像是“年轻人的游戏”,没有哪一个重大成就,是50岁之后提出的。

然而,张益唐却在58岁的高龄,打破了这个“年轻人游戏”的规则。

2013年4月17日,张益唐在《数学年刊》投的一篇稿子,直接让这位扫地老僧,一文成名。

张益唐的论文题目为《素数间的有界距离》,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的弱形式,突破了困扰数学界近两个世纪的难题。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素数,我们又称质数,是指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字,如2、3、5、7、11...

而孪生素数则指两个差为2的素数对,如(3,5)、(5,7)、(11,13)、(17,19)等都为孪生素数。

孪生素数对和素数一样,越到后面也就越稀少。

目前发现的最大孪生素数对是:2003663613X2^195000-1和2003663613X2^195000+1。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孪生素数猜想,就是猜想这样的孪生素数有无穷对。

但是自这个猜想提出以来,都没有人知道如何证明。

现在整个数学界,需要的就是一个证明。

而这个证明的大门,正是由张益唐,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地下”数学家撬开。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部分孪生素数

张益唐的《素数间的有间距离》的论文,奇迹般地证明了存在无数多对素数对(p,q),每对素数之差,不超过7千万。

虽然7千万这个数字还很大,但张益唐实现了“从无限到有限”的突破。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许多人猜测,继续依照张益唐的方法,将7千万缩短到2,或许只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美国数学家多利安·戈德菲尔( Dorian Goldfeld)也评价道,从7000万到2的距离(还未证明),相比于从无限到7000万的距离(张益唐成果),是微不足道的。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有人把张益唐的作用比喻为,将大海捞针的力气活,缩短到变成水塘里捞针。

而他给出的方法还可以将水塘捞针变成游泳池捞针,再到浴缸捞针、水桶捞针、水杯捞针,最后到这根针被捞出来。

截止2014年2月,张益唐的千万已经被缩小到246。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陶哲轩等数学家已将其中的 7,000 万这一素数间隔 “压缩” 到了 246

《数学年刊》是出了名的严格,几乎所有论文都要1到2年的审核时间。

但张益唐的这篇论文,只要3个星期就被该期刊采纳,创下了一个新纪录。

虽说张益唐完全是学术圈外人士,但是论文一发表,他也一夜之间成为数学传奇。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面对突降的荣誉,张益唐表现得非常淡定,只给妻子打了个电话说:“你最近留意一下媒体和报纸,也许会看到我的名字。”

而妻子的回答是:“你喝多了把?又胡说什么?”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现在张益唐已经从默默无闻的大学讲师,跻身进去世界重量级数学家的行列。

凭着一篇论文,各种奖项和荣誉,纷至沓来。

罗夫肖克数学奖、麦克阿瑟天才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不过成名后,他还是和过去一样淡定。

“我的心很平静。我不大关心金钱和荣誉,我喜欢静下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纽约客》记者曾问他,数学家需要什么天赋?「专注。」张益唐毫不犹豫地说。

然而培养一个人对事物专注的最好方法就是培养其对该事物的兴趣。现在大部分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学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现有的课本提不上“兴趣”。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先生在1983年和香港中学生的谈话中也谈到“兴趣培养”这一问题:

“有一位刘薰宇先生,他是位数学家,写过许多通俗易懂和极其有趣的数学方面的文章。我记得,我读了他写的关于一个智力测验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这些极为重要的数学概念。他对我早期学习兴趣的培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刘薰宇数学

是的,正是由于对事物感兴趣,才使得无数科学家在默默无闻之时,选择十年如一日的学习,在功成名就之时依旧能保持潜心钻研。

试想:普天之下,哪个父母,没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呢?然而在孩子教育的道路上,父母常常不知所措。因为他们不知道: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远比“填鸭式”教育要重要的多得多。

孩子兴趣的培养往往来自于一本好的启蒙书,一套好的教学思想。

上文诺贝尔获奖者杨政宁先生提到的“刘薰宇数学”书共分为3册。分别为《马先生谈算学》、《数学趣味》以及《数学的园地》。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刘薰宇数学

第一本:《马先生谈算学》

本册刘薰宇先生以第三人称一 “马先生”的口吻进行书写,主要围绕如何用图解法求解- -些算术四则问题,收集了100多道题目加以解释,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数学严谨的态度。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刘薰宇数学——《马先生谈算学》

第二本:《数学趣味》

本册由著名画家丰子恺作序,让孩子通过轻松诙谐的绘图来了解严肃的数学法则,探知晦涩难懂的数学世界。进一步帮助孩子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万物皆数学。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刘薰宇数学——《数学趣味》

第三本《数学的园地》

本册则为进阶篇,比较系统地说明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抽象、枯燥的高等数学内容,经过作者巧妙的手法写出来,孩子更加容易理解并轻松掌握知识,是中小学生必备的重要自学书籍。

张益唐:北大才子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58岁攻克世界性难题

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这套激励世界最牛物理学家的“数学启蒙书”也是最佳的选择。这套书价格也不贵,双十一搞活动,三册参团只要69元,还包邮到家。

相信有了这套书,您的孩子一定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说不定将来还能成为像杨政宁,张益唐,陈景润,华罗庚一样的伟大的科学家。

点下面的横条参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