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專家在寧探討開發區轉型和城市創新發展

開發區模式要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共享

南報網訊(通訊員 唐瑭 記者 談潔 實習生 周婷)11月16日,開發區轉型與城市創新發展國際研討會在東南大學開幕,來自我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十多個國家的政界、學界、業界的300多名代表與會,共同探討全球及中國城市的創新發展以及新形勢下的開發區轉型之路。

研討會由東南大學和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共同主辦。在兩天的研討會中,一共將舉辦9場平行論壇和2場圓桌論壇,總體是以開發區轉型和城市創新發展為主題,以“一帶一路”為特色議題,開展跨國別、跨行業、跨學科的學術交流和實踐案例探討。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秘書長石楠介紹,開發區在我國已經有40年的歷史,它作為一種政策區,是國家改革開放很重要的一個空間的承載地,同時也是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最為活躍,最重要的城市空間。“它通過調動一切的資源,包括我們的政策資源、資本投資、稅收、勞動力、土地、技術等等,在一個比較短的時間內,有限的空間內形成生產力,支撐了整個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會議主席、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王興平介紹說,城市創新發展、開發區轉型以及“一帶一路”,都是當前我國的幾個關鍵詞。江蘇是“一帶一路”的交匯點,也是改革開放以來開發區建設最成功的省份,但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江蘇的開發區也面臨轉型的問題,過去依靠低成本優勢、大量佔用土地資源、低技術含量的粗放式模式已經難以為繼,許多開發區正處於發展模式轉型的探索過程之中。

王興平認為,開發區未來發展的趨勢有兩個,一是向外,即結合“一帶一路”的倡議,把我們的開發區模式向“一帶一路”沿線擴散,與沿線國家實現發展的共享,二是創新,即從產業園區向城市轉型,從一個單純只是就業、生產的空間,轉型為包括生活、包括新技術帶來的新業態的新空間。

聯合國人居署高級人居官員Ngomsi博士認為,城鎮化帶來財富的集聚和經濟的發展,對國家發展非常重要,但是,在非洲地區城鎮化也面臨一系列挑戰,比如城鎮化與工業化的脫離等。非洲製造業發展相對滯後,埃塞俄比亞、盧旺達等許多國家,正在通過建立經濟特區、工業園區等,來加強城鎮化與工業化的聯繫,以工業集聚來促進就業的增長。非洲國家希望借鑑中國、特別是江蘇在這方面的發展經驗,推動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發展,促進中非合作。

據悉,開發區轉型與城市創新發展研討會曾於2015年和2017年在蘇州和西安各舉辦過一屆,這次在南京舉辦的是第三屆,並首次擴展為國際會議。來自埃及、巴勒斯坦、老撾、埃塞俄比亞、喀麥隆、納米比亞、比利時、日本、韓國、泰國等多個國家,聯合國人居署、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經合組織等多個國際組織的專家在會上作報告並參與研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