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简爱》,读懂了她的离开和归来

大概是1846年的某一天吧,在英国的一个小乡村里,有三位未婚的姐妹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她们的创作计划。其中两位妹妹设想中的主人公都是美貌超群、魅力无穷的,而只有姐姐别具怀抱,

她说:为什么所有的女主人公一定要是美貌的,我的主人公将是一个像我一样出身平凡、相貌平庸的女子,而她也将获得爱情和幸福。

这三姐妹就是后来震惊英国文坛的勃朗特三姐妹,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更是成了英国文学史上不朽的现实主义经典。

再看《简爱》,读懂了她的离开和归来

这部深受世人喜爱的《简爱》也一再被翻拍成电影,从1944年罗伯特.斯蒂文森版到2011年凯瑞.福永版至今已经有4个版本,而且每一次都引起广泛的关注。

这是因为剧中的女主人公简爱别具魅力,这个平凡的女子,却有着不平凡的灵魂。

在那个注重阶级的时代,她虽然出身贫寒,相貌普通,却自尊自爱,独立自强,不卑不亢,追求平等的爱情。她的内在美让她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找到了生活的真谛,最终获得了幸福。

这个形象,不仅在当时有着惊世骇俗的力量,即使在现在也一次次涤荡着人们的灵魂。

可以说,这与现在中国泛滥的“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影视剧似乎有些相似,但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却有天渊之别的作品。

童年,反抗的种子在压迫中萌芽

电影的开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童年简爱那深沉倔强的眼神。

从小父母双亡,寄居在凶悍的舅母家,从精神到肉体都受到来自于舅母和表兄的欺压。

开始,小简爱选择服从和隐忍,只有从书中才能找寻属于自己的天地和乐园。但是当歧视和殴打超过忍耐的极限,她个性里潜伏的反抗的种子就发芽了。

面对愚蠢而蛮横无理的表哥里德,她大声怒斥:“残酷的坏孩子!你像一个杀人凶手,你像一个监管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的皇帝”!

面对虚伪凶悍的里德舅妈,她毫不退缩,以牙还牙:“别人都以为你是个好女人,可是你坏,你心狠。”

极其压抑甚至令人窒息的生存环境,不仅没有使简变得懦弱畏缩,反而铸就了她的反抗精神和她个性里的自尊自爱、独立平等的意识,铸就了她今后人生路上的坚韧和自强。

后来,气急败坏的舅妈把她送到了孤儿院,落伍德孤儿学校,这是一所对孩子们进行宗教束缚和摧残的所谓慈善机构,在这里学生每天面对的是枯燥的经文,是挨饿和随时蒙受惩罚甚至挨打。

但是,简仍是那样桀骜不驯。她对好友海伦经常受到责骂和鞭打却从不抱怨,表示哀怜和愤恨。她对海伦说,如果自己受鞭打,便要把那根教鞭夺过来,当面把它折断,而且“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

“狠狠地回击”,正是简强烈的反抗精神的鲜明写照。

再看《简爱》,读懂了她的离开和归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在艰难的环境中,简爱还是努力地学习、成长着。18岁,她终于以优异的成绩,离开了落伍德孤儿院,成为一名家庭教师,来到桑菲尔德庄园。

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应该是女性思想独立、获得平等和自由的基础和保障吧。而简爱的平等意识在来到桑菲尔德后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初到庄园,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仆人而低声下气,也没有因为罗彻斯特是主人而阿谀奉承,她用平等和真实面对罗彻斯特。因为在简的心中,并不因为她贫穷、平凡、瘦小就低人一等,她凭自己的能力工作,就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

简的不卑不亢引起了罗彻斯特的注意,而那次山中的不期而遇成了他们关系的转折点。

罗彻斯特挑衅般地问简:“你觉得我英俊吗?”简脱口而出:“不,先生。”这句话对罗彻斯特的震动很大,于是他进一步追问:“你觉得我哪里不好看呢?”简意识到自己说的话有点不礼貌,向他道歉并解释的:

“先生,我太直率了,请原谅。我本来应该说,问到外貌问题是很不容易当场就随口作出回答的,应该说,个人有个人的审美观,说美并不重要,或者诸如此类的话。”

从那之后,罗彻斯特认识到,简是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简就像一阵春风吹进了罗彻斯特的心中,他从简的身上看到了纯真与坦诚,从此重新燃起了对爱情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们的感情在相处中日益升温,幸福在向他们走来。这颗泥泞中的种子,历经践踏,终于要开出花开。

再看《简爱》,读懂了她的离开和归来

自尊,使她选择离开

当婚礼在教堂中庄重进行时,突然有人出面阻止:罗彻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当罗彻斯特将一切向他坦白,包括他被可耻地骗入婚姻的痛苦经历,深爱着他的简爱还是决定离开了。不仅因为善良,因为法律,因为世俗舆论,还因为自尊自爱:

你以为我会成为一个对你毫不足道的人待在这里吗?你以为我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吗?你以为我贫穷低下,没有知识,身材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错了,要是上帝赋予我以某种姿色和财富,我也将使你难以离开我,如同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根据尘世和习俗的标准跟你说话,而是我的人格跟你的人格在说话,就好像我们站在上帝面前,我们是平等的!

虽然爱,虽然痛,但走得决绝。

也许,她还是隐约觉得罗彻斯特仍然没有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个与他完全对等的“人”来看待。

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是卑微到泥土中,再开出花开。

但简在面对爱情时,没有丝毫的卑微和懦弱,她用自尊自立维护了自己。

她始终坚持这一点:“我是作为同等的人,我不能少于这一点,即使被我爱的人。”

她首先是一个独立的、有尊严的人,无论是金钱的炫目,还是爱情的迷醉,如果放弃了这一点,就算是成为罗彻斯特夫人又如何?

荒原崎岖,寒风肆虐,凄风苦雨,简终于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离开了。她孤身走进洪水过后的世界,寻找新生活的出口,哪怕风餐露宿,哪怕前路艰险。

再看《简爱》,读懂了她的离开和归来

因为爱,归来

面对牧师圣·约翰高高在上的施舍般的求婚,简拒绝了,尽管他是个好人,而且有恩于自己,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在简的心中,爱情应该是建立在两个人发自内心的欣赏对方的基础之上的,爱情婚姻应该是平等的,他们的爱情观有截然不同的分歧。

她对圣·约翰说:“我鄙视你的爱情观念!我瞧不起你奉献的这种不真实的感情!圣约翰,你把它奉献出来的时候,我鄙视你!不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也是不平等的!”

这次经历让简爱直面自己的内心,更加意识到罗彻斯特先生的可贵,她依然无法忘记他,甚至无法抑制地思念他。而此刻不知何处飘来的那悒郁深沉的呼唤给她注入了力量,好像冥冥中告诉她:回去吧,他需要你!

就像小说开头所说,一点小事就可以把我们从浩瀚的星空召回大地。

但见了面会怎样呢?

管他呢,遵从内心的召唤,她想回家……

再看《简爱》,读懂了她的离开和归来

爱,是相互偎依

电影的最后,简爱经过桑菲尔德庄园的时候,忍不住打探对方的消息。当得知罗彻斯特先生已然在大火中失明,她想远远地看一下他。她飞速地走到一个林间小道上,然后看见罗斯斯特和一只导盲犬静静地坐在路边的木椅上。

简爱突然止住了脚步,站在那里,宁静而安然的气氛弥漫在影片中。

导盲犬叫了一声,罗彻斯特问道:“谁在那里?”

她没有回答。

罗彻斯特无奈地苦笑,他摸了摸导盲犬的头:哦,没有人,你怎么说有人呢?

几秒钟的静默,他像是突然有了某种感知试探地喊道:“简?是你吗?你在那里么?”

然后简爱上前抱住了他,吻住了对方:“是我,EDWARD,我回家了,让我留下吧。”

两个倔强的灵魂都放弃了互相折磨,两颗疲惫的心互相偎依,就那么紧紧相拥。

爱,毕竟是相互偎依而不是相互征服。

(只是,我还是忍不住想:如果世俗的障碍依然存在,简爱又将做出怎样的抉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