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号三痴,别号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饮誉世界,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和县,生于南京江浦。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林散之3岁学书,32岁师从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无论碑帖,无论何派,各取其长,隶真行草,功力深厚。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释怀素为体,以王觉斯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林散之的草书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瘦劲飘逸”的“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大师郭沫若说:“林散之的书法,代表中国!”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 论怀素草书》、《自作诗 论书一首》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下面是林散之前后创作《自作诗 归来》的三幅书法作品,请大家鉴赏。
赏析提要:作品取意高古,平淡优雅,禅意浓烈,布白疏朗,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珍品。作品传承有序,先后 5次出版。圆霖是南京江浦狮子岭兜率寺主持,林散之先生的挚友,著名画家,有“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圆霖的观音像”之美誉。
一、林散之草书精品《自作诗 归来》 70×40㎝
二、林散之草书精品《自作诗 归来》 70×40㎝
三、林散之草书精品《自作诗 归来》 67×135㎝
“正文内容是:
(万里我)(八月我)归来,
诗稿携满袖。
口口阿弥陀,
佛光照大地。
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林散之先生创作时的心情非常愉快。作品中既没有过去很浓的浓墨,也没有往常很淡的淡墨;既没有对照强烈的情节,也没有大疏大密的布白,作品从开头到结尾,基本上处于一个水平面,这与林散之先生用水破墨的风格明显不同,应该说这是先生有意而为之。这是送给圆霖大法师的作品,佛家追求的是清静、淡雅和空灵。
这幅充满了禅意的作品显得十分淡雅,特别是后一部分墨色偏淡,带有枯笔。明代董其昌经常用淡墨书写,人称“淡墨宰相”,淡墨有禅意。这幅作品融书理、禅意和作者的心意于一体。从章法上来看,布白疏朗,字畅气通,与作品的内容、被赠人圆霖的身份十分吻合。作品前紧后疏,“万里我归来”,字与字之间相对衔接紧密,第二行也是如此。“佛光照大地”相对来说比较疏,特别是“佛”,占的位置最大,因为“佛”把诗作、书作、赠送人和受赠人紧紧地连在一起。不是吗?!诗的内容与佛有关,书法追求佛意,受赠者圆霖是大法师,赠送者林散之先生也是信佛之人。整个作品是上紧下疏,上半部分比较密,如“携满袖”,还有“圆霖和尚”,而下半部分比较疏,正文的最后是留白。
1981年,林散之先生再一次见到圆霖时,为他创作了这幅作品。这首诗《归来》是林散之先生刚创作的《昔游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描写的是林散之当年师法大自然归来的情景,又有佛教方面的内容。圆霖大法师十分高兴,逢人便讲,林散之送他“阿弥陀佛”的书法。从此,不少人点题跟林散之先生求这个题材的作品。林老对这首诗很满意,也愿意书写这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对信佛之人,基本上是有求必应。现在市面上有不少这种题材的作品,大概有两种版本,一种与圆霖大法师的内容一样,还有一种诗的前两个字不一样,是“八月我归来……”而不是“万里我归来”。据考证,“万里我归来”在“八月我归来”和“八月京归来”之前。
查看有关专集,草书作品《自作诗 归来》先后 5次著录。1985年 12月,《林散之书法选集》,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年 6月,《林散之》插页,江苏省文史资料第 42辑。1998年 10月,《近现代书法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 6月,《林散之与禅》插页,黄山书社。2012年 5月,《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文物出版社。
——原载收藏家、鉴赏家王罡的《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
閱讀更多 李小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