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遺恨——關雲長之死

關羽是中國歷史上一位人盡皆知的著名人物,他的敗亡十分迅速且令人惋惜。就在關羽戰死之前,他剛剛創造了人生巔峰,而緊接著關二爺又很快就敗走了麥城,在之後突圍過程中又遭到伏擊而命喪黃泉。關羽敗亡的前前後後,歷史記載很是清楚,但是圍繞著關羽敗亡還有很多被忽視的歷史細節,接下來我們就根據《三國志》來細細回顧一下整個過程。

千古遺恨——關雲長之死

誰是讓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

公元219(建安二十四年),打拼了大半輩子的劉備在擊退曹操,佔領了漢中後,自立為“漢中王”。大哥劉備此時既然已經稱王了,自然也要給他二弟的關羽加官進爵的,於是劉備馬上就“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在接受完這個任命後,關羽就迅速的發動了襄樊之戰。

所以認為此次關羽的作戰,主要是為了配合劉備在漢中的作戰顯然是不成立。既然關羽此次作戰不是配合劉備在漢中的軍事行動,那麼會不會是劉備要求關羽在荊州方向也出出手呢?但是在正史的記載中,沒有透露出任何劉備示意過關羽要進行北伐。因此,關羽的這次作戰很有可能是自己單獨領導的一次軍事行動,而目的則是為了立功。

關羽的軍隊很快就包圍了樊城,守將曹仁向位於長安的曹操發出救援的請求。曹操迅速派出了由於禁帶領大軍來增援曹仁,但是老天爺站在關二爺這一邊。

“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于禁的軍隊被洪水圍困後,關羽就派出水軍一舉就俘獲了步騎軍三萬人。這次大勝,雙方並未正式交戰,關羽實際上是依靠自己手下的水軍撿了個漏。

千古遺恨——關雲長之死

此時的樊城僅有數千守軍還在曹仁的帶領下堅持,如果就這樣繼續打下去,樊城肯定是要被關羽最終打下來了的。但是隨著關羽的後院起火,以及曹操大軍的全力增援下,關羽最終沒有完成攻克樊城的作戰目標。

孫權的偷襲荊州和關羽的敗走麥城

就在關羽與曹軍大戰之時,做為盟友的孫權下了一個黑手——偷襲了荊州。荊州一直都是孫權夢寐以求想要得到的地盤,隨著劉備先是佔領了益州,之後又佔了漢中,實力快速壯大。孫權奪取荊州的願望也是越來越急迫,最終趁關羽正在進行襄樊之戰時,決定派呂蒙偷襲荊州,憑藉武力拿下荊州。不過,孫權趁人之危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早在劉備和曹操要在漢中大打出手的時候,孫權就以軍事壓力迫使劉備簽定了“湘水之盟”,劉備和孫權平分荊州,分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屬於孫權,另外的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則屬於劉備。

在這次盟約之後,孫劉兩分實際上還是矛盾重重的,關羽在失去長沙郡和桂陽郡後,對於孫權方面也是充滿了敵意。所以關羽雖然一邊在進行襄樊作戰,但是在防禦孫權方面也是下了一定的功夫的。首先關羽沿江部署了大量的巡哨軍士,並在公安派遣士仁進行防守,江陵則由劉備的小舅子南郡太守麋芳坐鎮。

千古遺恨——關雲長之死

白衣渡江

但是由於關羽持續抽調軍隊投入到襄樊作戰中,使得荊州的防禦日益薄弱,再加上呂蒙利用白衣渡江的方式,以突襲的方式發動進攻。隨著士仁和糜芳相繼投降,呂蒙兵不血刃佔領了關羽的荊州老家。

關羽在得知荊州被呂蒙偷襲後,迅速的結束了襄樊的戰鬥。此時的關羽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策,那就是認為自己又能力重新奪回荊州。實際上關羽軍隊重新奪回荊州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首先關羽軍隊的家人均被呂蒙所控制,已經使得軍心非常不穩,再加上這些人長期在前線作戰已經十分的疲憊不堪。

關羽軍隊在回荊州的路上,是走一路跑一路,最後關羽所能控制兵力越來越少,只能被迫撤退向西走三峽回到益州。不過這條退路此時已經被陸遜給切斷了,在《三國志·吳主傳》記載呂蒙白衣渡江後,“陸遜別取宜都,獲秭歸、枝江、夷道,還屯夷陵,守峽口以備蜀”。關羽最終被重重包圍在麥城,即便是到了這個時候,關羽還想要最後搏一搏,他搞了幾個假人在城頭裝模作樣,然後自己悄悄帶人逃了出去。但是沒走多久,潘璋的部將馬忠就在章鄉伏擊了關羽並最終將其殺死。

千古遺恨——關雲長之死

關羽之死誰負責

誰為關羽之死負責任一般有三個觀點:一是防守荊州的糜芳和士仁,二是在上庸、房陵的孟達和劉封,還有的人甚至認為劉備也應該為關羽的死負責。首先我們先來說說劉備要不要負責任,正如上文所說的那個結論,劉備根本就沒有直接參與到襄樊之戰的決策中。因為在成都的劉備既沒有有時間和也沒有精力來增援關羽,

排除了劉備的責任後,就剩下另外兩組人,分別是劉封和孟達組合以及糜芳和士仁組合。糜芳和士仁肯定是要負責的,如果沒有他們兩個人的不戰而降,荊州一定不會這麼快失守,但是他們的投降是有原因的。而劉封和孟達兩人則是因《三國演義》背了個黑鍋,雖然關羽在襄樊之戰中要求他兩人一起出戰,但是二人並不是不想參戰,實際上是因為上庸和房陵兩地是初步平定,根本抽不出手來。而之後關羽被困在麥城,劉封和孟達其實也是無能為力的,主要兩人距離關羽過遠,一時也無法去救援關羽。

千古遺恨——關雲長之死

“關羽之死”這就事情要是說到底,關羽本人其實才是自己戰死的最大責任人,高傲的性格使關羽和部下不和,使他盲目的想要奪回荊州。要是關羽與麋芳、士仁不因後勤補給問題鬧矛盾,更也不揚言“還當治之”,作為劉備小舅子的糜芳和老員工的士仁又怎麼會直接就投降了呢?如果關羽一開始就立刻走上庸、房陵回益州,而不是去重新奪回荊州,劉封和孟達距離關羽肯定不會太遠,關羽能夠逃出生天的幾率也會更大。

關羽的死既是當時形勢造成的,更是也是關羽本人高傲的性格導致的,我贊同陳壽認為關羽之死的說法:“羽剛而自矜,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但是關羽就是個高傲關羽,他的性格成就了他,也最終毀滅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