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首富李嘉誠:從商70年,我的用人之道,是跟《孫子兵法》學的

本篇文章為你講述,《孫子兵法》之《九變篇》的“知人善任”,聊一聊企業的知人和用人。

這是瀚霆方法論(專注企業經營管理方法論,創業者和職場精英個人心智成長)的第43篇原創文章,約2404字,閱讀時間約2分鐘。

華人首富李嘉誠:從商70年,我的用人之道,是跟《孫子兵法》學的

識別你的“將領”

眾所周知,一個企業由三個基本元素構成:人、財、事,財和事都是由人來主導的,所以,管理一個企業,核心就在於管人。

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尤其是高級職業經理人,特徵往往更加鮮明。就像帶兵打仗的將軍一樣,每個人的個性也都不同,擅長的領域、帶兵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

你不能讓一個擅長進攻的將軍,放去守城,這就好比把一個善於做銷售的員工,你讓他做客服,這就是不會用人。

企業老大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認識你的“將軍”,瞭解他們的性格,才能把他們用到合適的崗位上。

華人首富李嘉誠:從商70年,我的用人之道,是跟《孫子兵法》學的

在《九變篇》中,孫子特別提到了將領的個性問題,對於今天企業的“識人”,有很大啟示。

孫子說:“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

意思就是,將領有五種性格弱點,在用兵打仗中,會有很大的危險,這五種弱點分別是“必死”、“必生”、“忿速”、“廉潔”和“愛民”。

孫子還說,“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軍隊覆滅,將領被殺,都是這五種性格弱點引發的,一定要高度警惕。

接下來,我就來和你詳細的說一說,這五種弱點具體是什麼,這些性格的人究竟適合什麼樣的崗位。

華人首富李嘉誠:從商70年,我的用人之道,是跟《孫子兵法》學的

第一種,“必死可殺”

就是說,只知道拼死,就真的會死。雖然說打戰要勇敢,但這種勇敢,絕對不是無謀無慮的拼命三郎,如果一味不要命的拼死,往往就會變成缺陷,很容易被對手設計埋伏。

曹操說:“勇而無慮,必欲死鬥,不可曲撓,可以奇伏中之。”對付這種死拼硬打,只會蠻幹不會轉彎的將領,只需要設下埋伏,就可以輕鬆的擊敗他。

沒有謀略的勇敢,不是優點,而是缺點。

在企業中也是一樣,不會找方法,只會蠻幹的人,往往會適得其反,反而時不時進行復盤,更能提升效率。

舉個例子,做電話銷售,別人每天打100個電話,意向客戶有十多個;而你每天加班加點,熬夜通宵,打200個、打300個,意向客戶也就十幾個。這樣一對比,你的效率就很低了。

這個時候,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話術可不可以改進,語氣可不可以調整,亮點可不可以提煉,通過這些改變之後,再來提升電話數量,往往會更有效。

但是,“必死”這種性格,也不是一無是處。在古代軍隊中,這種人比較適合做前鋒、做敢死隊,兵鋒所指,勇往無前,絕不後退。

在我們企業中,進行業務拓展或者轉型的時候,就非常需要這種勇敢的人,敢於嘗試,願意拼命去殺出一條血路,只不過,最好配上一個會思考的人。

華人首富李嘉誠:從商70年,我的用人之道,是跟《孫子兵法》學的

第二種,“必生可虜”

和必死相反,必生就是說貪生怕死,在戰場上畏首畏尾,很怕死,這種人遇到困難和危險就退縮,最後肯定會被對手給俘虜。

心理學中有一個定律,叫“墨菲定律”,其中有一點很有趣的內容,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所以,往往是越怕死的人,死得越快,不怕死反而死不了。

我們俗話也說,怕什麼來什麼。就像我們在考試、在面試的時候,你越擔心出狀況,往往就會出問題,而自信的人,就沒有這個擔憂。

當你事後進行反思,根本不是準備不足,也不是能力不夠,更不是運氣不好,就是因為,太過於擔心導致發揮失常。

有這麼一個案例,東晉將領劉裕,率領水軍追擊恆玄,當時劉裕身邊只有幾千兵馬,而恆玄是他的好幾倍,但是恆玄生怕打敗仗,就讓戰船都聚到自己身邊,隨時準備逃跑,結果士兵都沒了鬥志,最後一敗塗地。

所以說,讓太怕死的人當管理者,也是挺慘的。

回到我們的企業上來,對於這種人,有兩種處理方式,要麼擔任一些閒職,不用怎麼負責;要麼乾脆就裁掉,尤其不適合於快速發展的中小企業,要知道,企業家精神之一就是冒險,這種“必生”的人多了,會嚴重地拖公司的後腿。

第三種,“忿速可辱”

杜牧是這麼註解的:忿者,剛而易怒,速者,氣量小而性偏急。這種性格的人,只要隨便受點刺激,就會被激怒,很容易失去理智。

在職場中,這是非常忌諱的一點。憤怒、發脾氣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憤怒之下做出來的決定,通常也不是什麼好決定。

如果一個管理者,因為一點小事就被激怒,那你的管理肯定不怎麼樣。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人所有的憤怒都源自於自己的無能,無法解決問題的人,才會容易發怒。

三國裡面,諸葛亮北伐,司馬懿堅守不出,於是,就給司馬懿送女人衣服,去嘲諷他,逼他出戰,但司馬懿不為所動,深刻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所以笑到了最後。

因此,對於這類容易被激怒的人,不太適合用於管理層,如果一定要用,千萬要慎重。

華人首富李嘉誠:從商70年,我的用人之道,是跟《孫子兵法》學的

第四種,“廉潔可辱”

這裡的廉潔和貪汙受賄沒什麼關係,是指特別愛惜自己的名聲。

本來吧,愛惜名聲是一種可貴的品質,但是作為一個將領,若是過於看重自己的名譽,容不得自己身上有一點汙點,也會成為一種弱點。

對於這點,曹操就註解到:“廉潔之人,可汙辱致之也。”愛惜自己名譽的人,可以用汙衊他的方法讓他上當。

當初,楚漢交戰,范增是項羽手下最厲害的謀士,張良用反間計,汙衊范增和劉邦有來往,范增受不了流言蜚語,一氣之下辭職不幹了,結果在半路上氣死了。張良沒有用一兵一卒,就成功除掉了,項羽身邊最重要的謀士。

所以你看,如果一個身居高位的人,受不了一點流言蜚語,這是很可悲的,心理素質太差,承受不了壓力。

在你的企業中,如果都是這樣的人當管理者,那就完蛋了。隨便編排幾句壞話,或者被人吐槽幾句不滿,就撂挑子不幹了,這可不行。

特別是企業的公關部門、營銷部門這一類,當企業有負面,不實消息滿天飛的時候,你作為部門領導,你該怎麼辦?難不成辭職?你應該做的是理清時間,發佈聲明,進行澄清。

因此,對於這類人,不適合用在關鍵崗位,抗壓能力太差。

華人首富李嘉誠:從商70年,我的用人之道,是跟《孫子兵法》學的

第五種,“愛民可煩”

和“廉潔”一樣,關愛百姓、愛護下屬,本來是將領的一種好品行。但是,一旦過度,就會麻煩不斷。

給你舉個例子,三國時期的劉備,在他失去樊城和襄陽之後,面對曹軍追殺,不忍心放棄百姓,帶著十幾萬百姓一起逃難,最後落得個妻離子散,要不是趙雲拼死救護,唯一的兒子,恐怕也要落入曹操手中。

不能說劉備做的不對,但是不合時宜。任何事情都有主次,以及是否力所能及。對於劉備來說,逃命還來不及,還帶著這麼多人,完全不顧及自己的實力,從理性上看,絕對不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

有個香港餐飲企業,在98年金融風暴的時候,因為經營不善,必須裁員10%,但老闆念及舊情,遲遲下不了決心,到最後,企業倒閉。由於不忍心裁掉10%的人,卻葬送了90%的人的工作機會,這就是典型的“愛民可煩也”。

要知道,你不僅對10%的人負有責任,對另外90%的人也富有責任,所以“愛民”,關愛下屬也要有度,要分清主次。

對於這類人,不太適合於業務管理崗位,更適合於培訓、人資、行政等企業對內崗位。

華人首富李嘉誠:從商70年,我的用人之道,是跟《孫子兵法》學的

善用你的“將領”

當然,沒有人天生完美,每種性格都有優點,也有缺點。

企業老大的責任就是,知人善任,把合適的人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

李嘉誠曾經總結過自己的用人心得,他說:“知人善任,大多數人都會有部分長處,部分短處,好象大象食量以鬥計,螞蟻一小勺便足夠。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以量材而用為原則。”

簡答來說就是,這個崗位需要什麼特徵的人,你就用什麼樣的人就可以,不要追求完美。千萬不要讓一個張飛級別的人才,你讓他去做客服,這類人是要衝鋒在前的,去做銷售、做市場還差不多。

華人首富李嘉誠:從商70年,我的用人之道,是跟《孫子兵法》學的

總結:知人善任

這一講主要講了“知人”,分享了兵法中提到的五種性格弱點。

第一種,必死,適合做衝鋒在一線的人,敢打敢拼;

第二種,必生,要麼裁掉,要麼安排個閒職,混混日子;

第三種,忿速,這類人不適合做管理者,暴躁易怒;

第四種,廉潔,不要用在關鍵崗位上,抗壓能力太弱;

第五種,愛民,更適合於培訓、人資、行政等相關崗位。

華人首富李嘉誠:從商70年,我的用人之道,是跟《孫子兵法》學的

最後,花一點時間,進行一次崗位與人才的大盤點,看看是否能夠進行調整優化,把不同性格特徵的人,用在合適的崗位上。歡迎你留言分享,我將選取留言送上《心智力精選手冊》

作者:舒瀚霆,管理學博士,阿里總裁班導師

資深商業顧問,企業家個人成長導師 ,幫助100+企業實現業績倍增,曾服務微軟,萬達,TCL,電信等,幫助1000+企業家個人成長

暢銷書《心智力》作者,樊登讀書會800萬人氣導師

瀚霆方法論:專注企業經營管理,創業者和職場精英個人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