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的商業運用:帶領華為走出困境,任正非果然熟讀兵法

本篇文章為你講述,《孫子兵法》的“兵勢篇”原則,讓你知道公司在面臨變化的態勢,能採取不同的措施和心態去對應。

這是瀚霆方法論(專注企業經營管理,創業者和職場精英個人成長)的第34篇原創文章,約2604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我們常說”趨勢趨勢“,這個勢,是指大時代潮流,把握時代趨勢能夠讓企業迅速佔領市場,享受時代的紅利,那麼,《孫子兵法》中這個“勢”,到底是指什麼呢?

其實就是一種局面,一種態勢。比如說,公司最近的發展勢頭很猛,業績增長的很快,這就是一種有利的局面,有利的態勢;又比如說,由於金融危機,外部環境很不好,市場萎縮,企業發展不順利,這也是一種態勢,只不過是不利的。

孫子認為,用兵作戰,取勝的關鍵,就在於對“勢”的運用。那“勢”從哪裡來呢?從正奇(ji)的轉化中來。我們的華為芯片,就是很好的運用孫子兵法的例子。

《孫子兵法》的商業運用:帶領華為走出困境,任正非果然熟讀兵法

打仗要留預備隊

孫子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ji)勝。”

這句話可以稱得上是,《孫子兵法》中最經典的名言之一,從古至今的戰爭,全都是在這一條作戰理念之下進行的。

什麼意思呢?但凡是用兵作戰,都是用正兵在正面對敵,用奇(ji)兵來獲得勝利。

請注意,很多人誤以為這個“奇(ji)”字,是出奇(qi)制勝的意思,其實不是,這是一個多音字導致的誤會。

奇(,在古代是多餘的意思,古代人又稱為“餘奇(ji)”,指的是多餘的部分。也就是說,孫子不是讓你出奇(qi)制勝,而是說要預留一部分部隊,靠預留的這部分人來取勝。

打個比方,你帶了一萬人去打仗,沒有任何保留,全部派了出去,這一萬人就都是正兵。

但如果你只拿出八千人來打,預留了二千人,準備隨時伺機而動,這個八千人就是正兵,預留的兩千人就是奇兵。

《孫子兵法》的商業運用:帶領華為走出困境,任正非果然熟讀兵法

企業做項目也是一樣的,你準備給某個項目投資100萬,但你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花掉,肯定要留下一部分,作為應急或者調整之用。

所以你可以這麼理解,“正”就是在正面作戰、在明面上的部分,“奇”就是在正面戰場之外,還沒有使用或者說預留的部分。

打仗的時候,一般把預留的部隊叫做預備隊,我把這種思維,稱為預備隊思維,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一定要懂得預留資源

《孫子兵法》的商業運用:帶領華為走出困境,任正非果然熟讀兵法

給你舉個例子,就拿競標來說,明面上大家都準備100萬,最後誰能成功拍下來都不一定,但實際上你預留了20萬,而對手沒有預留,那你這次競標就很有希望了。

你也可以把這種行為叫做“留一手”,留點底牌在身上,就像華為一樣,被美國製裁,芯片禁止使用,但自家有備份,完全不慌,把備胎轉正即可,這就是留了一手底牌,也是預留資源的一種。

這就是正奇(ji)的智慧,要有預備隊思維,預留底牌。

《孫子兵法》的商業運用:帶領華為走出困境,任正非果然熟讀兵法

球場上的正奇轉化

除了預備隊思維之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就是,通過正奇的轉化,獲取勝勢。

怎麼理解呢?我給你舉個例子。

進行一場籃球比賽,一邊進攻,一邊防守,進攻的一方要突破對方的防守,才能投籃得分。按兵法來說,進攻一方運球的這個人,就是正兵,他的隊友就是奇兵,隨時準備找位置接應。

在比賽中,要想把球投進對方的籃筐,你需要不斷的運球和傳球,才能找到機會。此時,當球從正兵手中傳出,給了隊友,奇兵就轉化成了正兵,而正兵就成了奇兵。

也就是說,球場上的每一次傳球,都是一次正和奇(ji)的轉化。在不斷地轉化之中,你才能找到機會,投籃得分,贏下比賽。

這就是正奇轉化,獲取勝勢的方式。我把它叫做投籃思維。

你別看球場上也就5個人,但在不同的隊形之下,有不同的傳法,不同的人員組成,也有不同的操作。

所以才有那麼多的打法和戰術,這背後都是正奇(ji)的智慧。

《孫子兵法》的商業運用:帶領華為走出困境,任正非果然熟讀兵法

就像孫子說的,“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善於用奇兵的人,戰法可以千變萬化,無窮無盡。

為此,孫子還列舉了很多的例子,來證明這一點。

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

宮、商、角、徵、羽就五種音調,然而五音的組合變化,永遠也聽不完;紅、黃、藍、白、黑就五種顏色,但五種顏色的組合變化,永遠也看不完;酸、甜、苦、辣、鹹就五種味道,但五種味道的組合變化,你永遠也嘗不完。

有沒有感覺和人生哲學都扯上關係了,這就是流傳千年的兵法,所蘊含的魅力。

《孫子兵法》的商業運用:帶領華為走出困境,任正非果然熟讀兵法

回到我們的企業經營上來,也是一樣的。你可能也知道,現代的企業經營模式基本就三大類:

第一類是定位學派,強調外部環境,運用很多的分析工具來經營企業,比如說SWOT分析法、PEST分析法、波士頓矩陣、安索夫矩陣、波特五力模型等等;

第二類是能力學派,著重內部環境,比如說組織架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等,通過提升自己來獲得競爭優勢,比如說豐田的精益生產;

第三類就是現代流行的適應性戰略,當你不知道用什麼模式合適的時候,就去試錯,最有名的就是谷歌的“試錯型”經營。

但是,不是說你照著學這三種模式,就一定可以成功,恰恰相反的是,大部分獲得成功的企業,都不是純粹的這三種模式,而是多種模式的集合體。

就比如說蘋果,他把自己的操作系統做到了世界最好,再來賣產品,這是典型的能力學派做法;但同樣的,他也用了定位學派的做法,制定企業發展戰略,走高端品質路線。

也就是說,他把兩大學派給融合了,只是他的側重點,在不同的階段有所不同。剛開始發力的時候,主打軟件賣產品,是以能力學派為主;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這幾年更加註重營銷了,變成了以定位學派為主。

但這沒有對錯,目的也只有一個,為了企業能夠發展的更好,有更多的銷量,有更大的盈利。

所以,正奇的轉化,其實就是一個側重點的問題,誰投籃更準,就把球傳給誰,從而獲得優勢。

《孫子兵法》的商業運用:帶領華為走出困境,任正非果然熟讀兵法

總結:以正合,以奇勝

本篇文章我主要和你分享了,“以正合,以奇勝”這一理念,以及企業經營的兩種思維:

第一,預備隊思維,經營的過程中需要預留資源,要有自己的底牌,要“留一手”;

第二,投籃思維,通過側重點的轉化,來獲取競爭優勢。

《孫子兵法》的商業運用:帶領華為走出困境,任正非果然熟讀兵法

舒瀚霆博士

“奇正思維”對你經營企業有什麼啟發呢?歡迎留言跟我互動,優秀評論者我將送上《心智力》精選手冊。

作者:舒瀚霆,管理學博士,阿里總裁班導師

資深商業顧問,企業家個人成長導師 ,幫助100+企業實現業績倍增,曾服務微軟,萬達,TCL,電信等,幫助1000+企業家個人成長

暢銷書《心智力》作者,樊登讀書會800萬人氣導師

瀚霆方法論:專注企業經營管理,創業者和職場精英個人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