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小人物,改變了大明朝的命運

三個小人物,改變了大明朝的命運

1979年,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提出了一則論點:一隻在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捲風。寓意即使表面看上去毫不相關的小事,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改變。

即使細微如蝴蝶鼓舞,也能煽動千里之颶風。因為淺顯易懂卻蘊含哲理,洛倫茲的論點很快引起了世界的關注,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

如果將蝴蝶效應運用於歷史中,我們會驚奇地發現:一個龐大帝國的末世,往往不受帝王將相的左右,最終改變它命運的,卻是那些卑微的小人物。

就如同公元1644年,那場被稱作“甲申之變”的驚世大變局,明王朝、李自成、後金多爾袞、三方勢力絞殺於一起的慘烈結局,冥冥之中就被三個小人物無意間決定了。

三個小人物,改變了大明朝的命運

一、彪悍的御史夫人

湖北公安人毛羽健,出身農家,寒窗苦讀幾十載才熬上了天啟二年的進士,還沒等大展身手就被彈劾回鄉。公元1628年,崇禎皇帝登基後又重新將他啟用,被任命為監察御史。

毛羽健是明末版的鳳凰男,他早年娶妻溫氏,由於家境貧寒長期要看妻子臉色,久而久之便非常懼內。

權力是男人最好的春藥,如今仕途有望,毛羽健的小心思開始活絡起來,他先將溫氏遣送回老家,隨後在京城偷偷養了一個小情人,兩人雙宿雙飛好不快活。

世間哪有不透風的牆?溫氏聽聞自己被綠了,立即從湖北一路飛奔到北京捉姦,先揪著小三一通亂打,然後甩給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的毛羽健幾個大巴掌。

毛羽健這才明白,之所以被母夜叉這麼快撞破,就是因為溫氏以御史夫人的身份,乘坐驛站的快車,這才從天而降。驛站是什麼地方?傳遞六百里軍情的機構,竟然會因為一場爭風吃醋被女人這樣利用?簡直荒唐!

三個小人物,改變了大明朝的命運

於是,憤怒的毛御史立即給崇禎上了一封奏摺,他自然不會提他那點破事,而是上升到江山社稷的高度:當前驛站設點過於密集,耗費錢糧,增大了國庫開支。

據他計算,如果裁撤部分驛站人員,一年可以給朝廷省60萬兩白銀的開支,而這筆錢對於剛上任就捉襟見肘的崇禎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早在崇禎的爺爺萬曆時期,內閣首輔張居正便提出了裁撤驛站的計劃,但當時遭人反對:秦嶺一帶山高民窮,民風彪悍,朝廷應該保留一些驛站,這樣就能給當地百姓保留一部分就業崗位,使他們為了果腹不停地奔波,如此便不會對朝廷構成威脅。

還沒有等到裁撤驛站的舉措實施,張居正便撒手人寰,這項爭議就由此擱置了幾十年。

如今入不敷出,只要能省錢那還墨跡啥?於是在崇禎雷厲風行的改革下,一大批驛站的快遞小哥被砸掉了飯碗。

只是沒有人會預料,裁掉的這批人裡,有一個陝西米脂縣的小夥子,叫李自成。

三個小人物,改變了大明朝的命運

二、吝苛的家奴

公元1631年8月,遼東戰事緊急,明軍的數萬人馬被困城中,“炊骨析骸,古所未聞”。登州巡撫孫元化派孔有德率領八百名精銳星夜馳援。

援軍抵至吳橋鎮時,竟然下起了暴雪,八月飛雪聞所未聞,這支飢寒交迫的隊伍陷入了絕境。一名士兵難忍腹中飢餓,偷了一家大戶的雞,一行人便展開了風捲殘雲般的吃雞行動。

士兵們所吃的雞,不是普通的雞。雞的主人,是當地的望族王象春。

王象春是萬曆三十八年科舉考試的榜眼,此時歸隱在家。他的從兄王象乾兩次擔任兵部尚書,權勢顯耀的王家,自然非孔有德之流所能比擬。

偷雞偷到太歲頭上,王家豈肯善罷甘休!王家的家奴找到孔有德,要求嚴懲主犯。重壓之下,孔有德只好將偷雞的士兵捆綁,遊營示眾。

眼看同伴遭這番侮辱,營中的士兵極度不滿,一怒之下殺死了王家家奴。命案既出,

士兵們擔心被追究責任,一通商量下來,乾脆全體造反了!孔有德本就對朝廷心生不滿,此番正好藉著士兵們鬧事,於是率領八百精銳趁勢倒戈殺回登州。

三個小人物,改變了大明朝的命運

孔有德的叛軍熟知當地環境,一路攻城略地,勢如破竹,殺向登州,巡撫孫元化難以抵擋,自殺未遂,被孔有德俘虜。孔有德念其有收留之恩,將他放還,孫元化後來還是被判決斬首。

公元1632年8月,幾經交手孔有德的叛軍最終被朝廷擊敗,這場因為一隻雞引發的戰亂,歷時一年終於被平息。

公元1633年4月,走投無路的孔有德投降後金。在遞交的降表中,孔有德毫不掩飾的吹噓道——

"本帥現有甲兵數萬,輕舟百餘,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器,更與明汗同心協力,水陸並進,勢如破竹,天下又誰敢與汗為敵乎?"

在之前,明軍尚可憑先進的火炮實行堅守。經此變亂,登州城中三百多尊西洋大炮悉數落入敵手;聘請來洋教練傷亡殆盡。

更致命的是,此後登州作為遼東戰場後勤基地的作用已經蕩然無存;而孔有德成為清軍入關的馬前卒,為滿清鞍前馬後立下了赫赫戰功。

三個小人物,改變了大明朝的命運

三、勤快的書童

公元1642年,大明王朝已經走到了生死關頭。

後金的皇太極領軍圍困錦州已經三年了,城內的明王朝在關外的最後一支勁旅已是命懸一線。總督洪承疇召集了數萬人馬前去救援卻被皇太極圍殲,不僅丟失了錦州,就連洪承疇本人也做了俘虜。

這一系列的失敗,正是兵部尚書陳新甲制定的速戰速決的戰略所導致的。作為北京屏障的錦州失守後,言官們紛紛上書要求將陳新甲斬首,而崇禎正值用人之際,並沒有將陳新甲法辦。

因為此刻崇禎的心中,正在佈施一場大局。

就在前一年,闖王李自成率軍連克洛陽、襄陽,中原重鎮已經淪陷。或攘外或安內,崇禎必須做出選擇,此前李自成等人屢降屢叛,已經不值得信任。剩下的就只有選擇與後金議和了。

而曾經出使後金的陳新甲,算得上是有經驗的老員工了,無疑是議和的最佳人選。

令崇禎欣喜的是,還沒等他開口,後金那邊已經傳來信號:原來經過錦州一戰,皇太極元氣大傷,況且以他現有的實力,根本不能吃下大明。於是他約定雙方停戰,重新劃分疆界,恢復貿易。

三個小人物,改變了大明朝的命運

崇禎隨即秘密派遣陳新甲前往議和,當年5月,雙方達成意向:明朝每年支付後金黃金一萬兩、白銀一百萬兩;後金這邊回贈明朝貂皮一千張、人參一千斤。

崇禎得知價碼後很是興奮,他傳旨:秘密議和,切不可走漏風聲!陳新甲得到授意後也非常激動,認為自己即將完成了一項不世之功。

隨後陳新甲將議的草稿放到文案上,準備潤色後送給崇禎過目。

歷史就在這一刻被改寫了。

陳新甲有個書童,平時很勤快,他看到老爺桌子上有一份文書,就像往常一樣抄成塘報發放了。

明朝的公文分為兩種,一種是邸報,記錄皇帝旨意和臣子奏章;另一種是記錄軍政大事的,通過驛站發放到各省駐京辦。

這波失誤即刻引起了軒然大波,大明王朝開國至今,從來都是“不議和、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守社稷。”,如今倒有人妄圖私通敵國議和?於是,雪片般的奏章紛至沓來,要求嚴懲賣國賊陳新甲。

崇禎得知後勃然大怒,即刻將陳新甲下獄。而陳新甲為求活命,就拼命辯解這是皇帝的意思,死要面子的崇禎這時更坐不住了,新帳舊賬一起算,下旨將陳新甲斬首棄市,這才堵住了百官的悠悠之口。

自此,再也沒有人敢提議和,千瘡百孔的明王朝也失去了最後一次自救的機會。

三個小人物,改變了大明朝的命運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有著兩百餘年基業的大明王朝,卻被三個邊緣小人物改寫了歷史,這樣的結局實在令人唏噓。

壓垮一頭垂死駱駝的,往往就是最後一根稻草。

參考資料:、《明史》《明史毛羽健傳》《吳橋兵變:明清鼎革的一條重要導火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