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投入超130亿,京东打造的“发动机”成效显现

北京时间11月15日,京东集团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业绩,主要核心业绩指标远超市场预期,实现连续15个季度盈利,净收入大幅增长28.7%至1348亿元,创下近5个季度以来最大增幅;截至2019年9月30日,京东年度活跃购买用户数单季大涨1300万,创7个季度以来最大增量。由此说明,京东再次回到加速增长通道。

前三季度投入超130亿,京东打造的“发动机”成效显现

京东Q3财报全面向好,来自于下沉市场的一组数据尤为值得一提。第三季度,京东超过70%的新用户来自低线城市;“11.11京东全球好物节”期间,京喜约75%的新用户来自低线城市。下沉市场之于电商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当一二线城市的红利耗尽,线上零售增速放缓,进入“下半场”的电商,为了追求更多的用户和流量,保持可持续的竞争力,消费潜力巨大却没有被充分挖掘的下沉市场,自然而然就是各大电商平台角逐的新战场。

京东也不例外,但京东并不占据先发优势。此前,当京东发力社区团购,推出“友家铺子”,同时上线京东拼购——后更名为“京喜”,通过一系列举措开始专注下沉市场时,曾引起一些疑虑:京东在下沉市场的想象空间会有多大?事实证明,很大!如今超过70%的新用户来自低线城市,意味着京东所代表的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以及值得信赖的形象已经充分得到了低线级市场用户的认可。11.11期间,京东平台来自于低线市场的家电、手机通讯等高价值商品,和涉及消费者健康的信赖型商品的订单增长显著高于一二线城市,就是明证。

京东为何一出手就能精准把脉下沉市场?关键在于创新驱动、技术赋能。众所周知,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历史性交汇的当下,技术创新尤为显得重要。

前三季度投入超130亿,京东打造的“发动机”成效显现

具体说来,就是企业能够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更优质的商业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好地商业服务。京东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2014年,京东在科技和内容上的开销为18亿元,之后几乎保持着每年翻一番的速度进行增长。2018年,京东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已经高达121亿元,将近营运费用的四分之一。今年前三个季度,京东体系所属上市及非上市企业合计研发投入超过130亿元,京东已然跃升为中国企业中对技术投入最多的公司之一。

前三季度投入超130亿,京东打造的“发动机”成效显现

持续的技术投入,带来的价值也是立竿见影。京东的技术体系除了保证自身的业务高效运营,也对外赋能,帮助更多合作伙伴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提升。还是让数据说话,京东已经成为2000多家超亿元品牌和25万第三方商家的最大增量场,与之相应的,是第三季度京东物流第三方业务收入占京东物流总收入占比接近40%,京东净服务收入同比加速增长47%至160亿元人民币,净服务收入占净收入的比重也进一步提升到11.9%。

以C2M模式的品牌家电业务为例,在传统供应链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语境下,京东利用自己庞大的消费大数据进行反向定制,与品牌和制造商携手合作,精准分析消费者的需求,重新整合创新供应链,然后让“私人订制”从电影走向现实。品牌和制造商能够完善自己的线下零售网络,提高盈利能力,消费者能够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顺带以创新供给方式持续推动城乡消费升级,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元、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此番强外延效应和溢出效应,进而又反过来强化京东自身的品牌形象价值,可谓一举多得。

消费者和企业对于便捷可靠的电商服务以及供应链解决方案的需求只会不断增长,那么对于京东来说,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推进技术创新,然后让数据链、供应链发挥规模效益,转化为强大的价值链,并实现技术能力和资源的创新、优化和输出,如此既能持久收获可观的经济效益,又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