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灰色、無力的人生

尷尬、灰色、無力的人生

尷尬、灰色、無力的人生

《圍城》是中國現代傑出的諷刺小說,是一個流浪漢的喜劇旅程。在書中錢鍾書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知識分子、有名媛淑女、亦有商賈政客。錢先生對這些人有的濃墨重刻,有的輕描淡寫。但無論採取何種手法,都生動繪出了他們各異的特徵:或鄙俗、或勾心鬥角、或虛與委蛇。他以深刻的現實主義筆觸成功塑造了一群現代新儒的典型,其中方鴻漸的形象是最豐滿的一個。

《圍城》的主人公方鴻漸,是舊中國一個到處尋找精神家園的高級知識分子的藝術形象,這位江南的紳士之子,在北平上大學期間,因為學不了他們家鄉很看重的土木工程,於是轉到社會學系,最後又轉到中國文學系而勉強畢業。由於一個偶然因素的出現(未來仗人的幫助)便毫心理準備地走上了留學之路,學中文的人出洋“深造”不免有些滑稽,但是他“到了歐洲,既不抄敦煌卷子,也不訪《永樂大典》,也找不到太平天國的文獻,四年中先後在倫敦、巴黎、柏林讀了三所大學。隨便聽了幾門功課,興趣甚廣但心得全無,除了誇誇其談外,一無所有,臨回國時,在父親和丈人的威逼之下,為了搪塞才挖空心思的買了“美國克萊登大學”的博士文憑。

在北平上大學期間,受個性解放新思想的影響,萌生對自主愛情的嚮往,於是大著膽子給父親寫信要求解除包辦婚姻,最終被澆了一桶冷水,在與鮑小姐的調情,蘇紋紈的應酬中,漸覺到“女朋友”和“情人”的不同,當遇到“摩登社會里那樁罕物——唐曉芙”時,他真正墜入了愛河但他倆處於萌芽狀態的愛情卻在蘇紋紈的無情報復下夭折了。

也許是為了逃避心靈的痛苦,方鴻漸和趙辛楣等走上了去三閭大學的求職之路,三閭大學雖然地處湖南一個偏僻的鄉下,但並不是一方淨土,這裡有道貌岸然、老奸巨滑、口稱維護教育尊嚴,其實卻是酒色之徒的市儈校長高松年、有外形木訥,內心狡詐的假洋博士韓學俞、有在政界失足落水,混跡學校的舊官僚汪處厚、有專事吹牛拍馬,淺薄委瑣的勢力小人陸子淵等等。清高孤傲無所作為的方鴻漸終於在三閭大學中幾十個知識分子的勾心鬥角和相互傾軋中被排擠出來,被解除了教師職務。

他還沒有在事業的挫折中清醒過來,便受到孫柔嘉的誘惑,而逃避到了“一個自己並沒有確認是否愛他的孫柔嘉的婚姻中”以為這裡是一個可以逃避失敗和壓抑,追求自由生活的幸福港灣,或許是孫柔嘉在婚前過於心計。婚後,方鴻漸忽然發現自己娶的好象是另外一個人,新家和舊家的矛盾又激化了他們之間的衝突,的確很難相容,終於不離而散,他丟下昨日的失望,懷著對明天莫名的期盼,方鴻漸終於衝出了家庭的圍城。

尷尬、灰色、無力的人生

一 方鴻漸在事業遭遇到的尷尬,表現出的軟弱

方鴻漸悲劇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是其主觀原因,也有客觀生活環境對其的影響。方鴻漸性格中的最大特點是“面對現代社會殘酷的生存競爭和嚴重的精神危機而缺乏與之對抗所應有的理性,信仰,熱情和力量,常常不由自主地流露出發自本性的怯懦,迷茫和盲動性。因此在我看來,同情要比恨多許多,因為錢先生塑造的方鴻漸本質是善良的。比如說,他根本不想騙人,他只是為了滿足岳父、父親的虛榮心而買了一張假文憑,所以他在履歷上不填得過博士學位,但當他在三閭大學得知韓學愈藉助同樣的一張假文憑混了個教授兼系主任的地位時,便承認老實人吃虧和騙子被揭的雙層痛苦。他有自尊心,有羞愧感,他看到大學教授在追逐名利的時候,他很蔑視,因為他有一種良知在裡面。但錢先生在描述他的良知是,只是一閃而過。他沒有把目光停留在這個地方,他只是更多地描寫他生活當中尷尬的一面。他沒有把目光停留在這個地方,他只是更多的描寫他生活中尷尬的一面。例如錢鍾書描寫他的吃相,他吃飯沒有一般中國人所謂的高貴的貴族,留過洋吃飯的典雅,所以他的吃相就受到一些人物的嘲諷。再比如他第一次演講,人家叫將東西方文化,他根本就沒有深切的體驗,所以只得大談鴉片、梅毒。學生倒是願意聽,但是對那些正襟危坐,虛偽的士大夫看來,他是在胡鬧,對於真正的學者看來,又是非常淺薄的皮毛之談。所以錢鍾書在描述這個人物時,處處讓他表現出尷尬的境地。我們用普通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出醜的地方。比如說像那些教授,三閭大學也有個教授,他叫韓學愈,他也在克萊登大學弄了個假文憑,他騙人。方鴻漸在備課的時候,他那種心理,他就寫道:“有人肯這樣提拔,還不自振作。那真是器物了,所以方鴻漸預備功課,特別加料,漸漸做名教授的好夢,的學位是把論文哄過自己的學生,鴻漸當年沒哄過先生,所以未得學位,現在要哄學生不免欠缺依傍,教授成為名教授也有兩個階段,第一是講義當著作,第二,著作當講義,好比粗學的理髮匠,先把傻子和窮人的頭作為練習本領的實驗品,所以講義在課堂上適用,沒出亂子就作為著作出版,出版以後,當然是指定教本,鴻漸既然格外賣力,不免也起名利雙收的妄想。”

方鴻漸彷彿天生不是會成大事業的人,他總是處於中間狀態,壞也壞得不夠徹底,卻又不是絕然意義的好人[1]。蘇文紈評價方鴻漸的話極為中肯:“你在大地方已經玩世不恭了,倒向小節上認真,矛盾得太可笑了。”他對人情世故全然不通,對李梅亭、顧爾謙的厭惡全擺在臉上,對高校長的不滿不加掩飾,方鴻漸學不會如何在別人傾軋自己的情況下保持鎮定,他學不來韓學愈的厚顏無恥,也學不來顧爾謙那副“狗望著主人”的姿態,因此更討李梅亭的嫌,總之,方鴻漸就是那種無惡意的好人——不令人討厭,卻一無用處。

方鴻漸在歐洲留學的時候,沒有學到更多的專業,錢鍾書認為他是一個無用的人,所以在小說的開始說:“他是一個無用之人,學不了土木工程,在大學裡從社會學系畢業,學國文的人出洋深造,聽來有些滑稽,事實上呢,沒有學中國文學的人,非到國外留學不可,因為一切其他科目像數學、物理、哲學、心理、經濟、法律等等,都是從國外灌輸進來的,早已洋氣撲鼻,只有國文是國貨土產,還需要外國的招牌方可維持地位,正好向中國的官吏和商人在本國剝削來的錢要換成外匯才能保持國幣的原來價值”。

尷尬、灰色、無力的人生

二 方鴻漸婚姻,感情上的無奈與失敗

由於他沒有真才實學在戀愛上又不斷地陷入到一種陷井裡邊。比如說在剛開始的時候,寫在巴黎到上海的船上,他和一個鮑小姐的愛情,他追求鮑小姐,鮑小姐也對他眉來眼去,但是最後到岸上,他就被鮑小姐甩掉了。他被人騙。所以錢鍾書眼裡的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那種溫情的關係是非常少的,最後無意中他和孫柔嘉結婚了,他那個結婚,本來對孫小姐印象非常好,是一個很文靜的知識女性,但是結婚以後,他們不斷的產生衝突,他陷入了家庭的無邊無際的矛盾之中,所以方鴻漸這個人,不論是在學業上,在家庭上,在社會上,他幾乎沒有一個有亮點的地方,他陷入了一種悖論,一種荒唐的陷阱裡邊[2],比如他跟孫小姐結婚後,他說:“結婚以後,你總會發現你要的不是原來的人,換了另外一個,早知道這樣,結婚以前那種真器追求,戀愛等等全可以省掉,談戀愛的時候,雙方本相收斂起來,到結婚後還沒有彼此認清,倒是老式結婚乾脆,索性結婚以前,誰也不認識誰。”方鴻漸這個人他在談吐當中給人感覺非常儒雅,像一個讀書人,但是錢種書在描寫過程中覺得他呢,他其實是一個沒有生活自理的人,是一個在高校不能夠建立起自己的學術信心,和學術地位的一個人。而在生活上,在婚姻上又是一個一塌糊塗的人,比如在唐小姐應允了方鴻漸共進晚餐的邀請後,“他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粳米粉的線條,沒有粘性,拉不長。他的快樂從睡夢裡冒出來,使他醒了四五次,每醒來就象唐曉芙的臉在自己眼前,聲音在自己耳朵裡。他把今天和她的談話一字一句,一舉一動都將心熨帖著,迷迷糊糊的睡去,一會兒又驚醒,覺得這快樂給埋沒了忍住不睡,重新溫一遍白天的景象”第一次收到唐小姐的信,他‘臨睡時把信看一遍,擱在枕邊,中夜一醒,就開電燈看信,看完關燈躺好,想想信中的話,忍不住又開燈再看一遍。“這是何等的痴情和喜悅啊,讓我們回想起夢寐思服的初戀。可惜,他好日子沒好過,又沒有禁受住蘇小姐的誘惑,讓蘇文紈堅信他已非她不娶,最後鬧得竹籃打水一場空。一段純真美麗的戀情,只能成為他和唐小姐心中一生也撫不平的傷痛。他想要追求的,他得不到,他不要的呢,偏偏要來,來了以後呢,本來以為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但其實又是一個悲劇的開始。其實,方鴻漸在同齡人當中,也應該算是個佼佼者了,他“家學淵博”家世頭銜都不錯,而且留過洋,人也聲得一表人材,為人正直,談吐幽默,還頗討女人喜歡,為什麼人生的道路就這麼不順利呢?我認為是他性格造成的,早在大學讀書期間,方鴻漸便萌生自主戀愛的念頭,但在父親的痛罵下,頓是“嚇矮了半截”,一下子便打消了自己的念頭,不再妄想,開始讀叔本華,常自我安慰地對同學們說:“世間哪有戀愛,壓根兒是生殖衝動。”在這裡,方鴻漸的怯性格就暴露無遺了,在後來與女博士蘇文紈的交往中,明知自己與她“好比兩條平行的直線,不論彼此距離怎麼近,拉得怎麼長,始終合不攏成為一體。”但卻在蘇文紈的恩威並重,軟硬兼施中遲遲不敢表明自己的心。但他失去一生中最心愛的女性——唐曉芙時,心瘦弱到了極點宛如與活人幽明隔絕的孤鬼,瞧著陽世的樂事,自己插不進,但方鴻漸此時卻毫無力挽狂瀾的勇氣。只是吶吶的說:“你說的對,我是個騙子,我不敢再辯,以後決不來討厭了。”然後站起來就走。在這把握幸福的關鍵時刻,他不是積極主動的去爭取和解釋,卻把本存幸福的愛情結束的那麼輕率,這不能不說是發自他那本性的怯懦。

對於內心的痛苦,他從不敢直接面對,而是一味的迴避,他千里迢迢,歷經千心萬苦到三閭大學求職,卻並不如意,受人排擠和誹謗,卻無力抗爭,受孫柔嘉的誘惑而任其擺佈,沒有接到下學年聘約,不是去斥責高松年食言,而是衝動的一走了之,逃避到孫柔嘉為其設置的“溫柔的網”中。可是他錯了,正象那句法國諺語:婚姻是一座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這裡也不是方鴻漸餓避難所和歸宿地。由於自身的懦弱,他寧肯自認失敗,卻不敢面對現實被孫柔嘉連罵三聲“懦夫,我再也不要看見你這個懦夫”像戲劇高潮般地為方鴻漸悲劇添上了極為傳神之筆。“環境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他與趙辛楣最不相同的地方就是出身,與趙辛楣的霸氣十足不同,方鴻漸是個讓人倍感親切的人,也是深得女性喜愛的人物,他很好相處,與他一起不會有壓迫感,他願意照顧別人的感受,關心體貼,他也是個“很會說話的人”,貧嘴滑舌地既能逗人開心,又能化解矛盾,但方鴻漸更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他沒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人生,從一出場到全文結束,他都在受別人和和命運的擺佈,幾乎沒有一件事順了自己的意願,其實書中有一句話,借了趙辛媚的口,已然給他定論了——那是即將結束赴三閭大學的艱辛旅程,趙辛媚突發感慨:“像咱們這種旅行,最試驗得出一個人的品性,旅行是最勞頓,最麻煩,叫人本相畢現的時候,經過長期苦旅而彼此不厭的人,才可以結交為朋友”方鴻漸:“我問你,你經過這次旅行,對我的感想怎麼樣?覺得我討厭不討厭?”趙:“你不討厭,可是全無用處,”趙辛媚一句隨口的回答,竟然一語成緘概括了方鴻漸悲劇的性格和他的人生走勢,方鴻漸在戀愛婚姻上的失敗和他自身性格的懦弱是分不開的,他的好虛榮,愛面子的心理特徵直接導致了他事業上的連連受挫。但他留學歸來,憑從一愛爾蘭人手裡買來的假博士文憑受到地方小報記者誇讚時,他“感覺身心龐然膨脹,人格也偉大了好些”,方鴻漸對文憑極為“認真”的功利性態度伴隨著他的生活和工作愈演愈烈,他去大學教書,做名教授的美夢也因博士文憑被校方懷疑而破滅了。方鴻漸圖幕虛榮之心被錢鍾書先生刻畫得淋漓盡致。三閭大學的生存環境讓這個聽來才高學富的方鴻漸備感失落,在假博士文憑“光環”的籠罩下,方鴻漸在生活工作中處處遭遇尷尬,從回國後給學生演講到三閭大學的任教,這位尚有一定正義感,良知未泯的方鴻漸一直在維護自尊心和欺騙與反欺騙的境遇中掙扎著。

在文章結尾部分有這樣一段描述“這簡短的一怒把餘勁都使盡了,軟弱得要哭個不歇,和衣倒在床上,覺得房屋旋轉,想不得了,萬萬生不得病,明天要去找那位經理,說妥了再籌旅費,舊曆年可以在重慶過,心裡又生希望,像溼火柴雖點不著火,而開始冒煙,似乎一切會有辦法,不知不覺中黑天昏地地合攏,裹緊象滅盡燈火的夜,他睡著了,最初睡得脆薄,飢餓象鑷子鬆了,鈍了,他的睡也堅實得鑷不破了,沒有夢,沒有感覺,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時也是死的樣本”,是不是全文將盡,在作者心目中,方鴻漸這個人物也已然死去了呢?

三 方鴻漸形象的意義

方鴻漸飽嘗感情的折磨,愛情的折磨,始終不斷地從這一個“圍城”走進另一座“圍城”永不安分,永不滿足,因而永遠苦惱,他總想擺脫困難然而處處有困境,因此方鴻漸這個人物最根本的意義,是預示著我們現代教育的一種失敗,現代某種文化的一種失敗。他在看似神秘艱深的外表背後,他隱含著一種空虛,無力,灰色,荒誕這樣的一種深切的隱含意義[3]。中國所謂的文化人,很多的文化人他們現在被名利所驅使,他們遠離了學問,他們也是在做一些和學術沒有關的東西。所以我想,我們今天看《圍城》,我想它一方面使我們可以還原到歷重新回溯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知道那一段人的生活,同時我們也可以重新來反省我們當下的知識界和讀書界的情況。我們就會感覺到,中國文人的劣根性,它的存在,它是有它的一段歷史,它是有自己的源頭的,它有流脈的。所以它具有了很深刻的文化標本的意義。所以我想我們通過方鴻漸,通過《圍城》,通過錢鍾書,我們可以深深地來反省我們人類自己,反省我們今天人的生活。我們是不是,也在以虛幻的以一種欺騙人的,或者被別人騙的方式,存在一種尷尬的文化境界裡邊。我們是不是成為了社會上一個多餘的、無力的、無援的、無助的一個孤苦的存在,我們是不是一個充滿了幻想而又實際上永遠是在痛苦和絕望中掙扎的一個可憐的人物,它給我們帶來的聯想,和給我們帶來的啟示都是非常非常之深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