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售价20万的车成本只有6万,那么售价5-6万的车还能开吗?你怎么看?

没当上演员的演员


撇开税费、营销、利润、研发等大项支出来谈成本的“谣传都是耍流氓”。



房子贵不贵?成本多少?哈根达斯贵不贵?成本又是多少?所以看一台车的成本首先要看所谓的“成本”包括哪些内容。


一台车从立项到上市要经历2-3年的时间,其中研发费用占到一台车的5%-15%费用。新车要想在市场上售卖,税费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各种税费加起来大概有20%左右,因为企业中的增值税是可以抵扣的,很多企业都享受免税政策。最后是营销费用,这一块大概占10%-15%,包括4S的一些返点奖励、电视宣传广告,好一点请明星代言等等等等。企业利润一般不高,大概在5%左右。这加起来大概在50%左右,所谓的一辆20万的车成本5、6万,估计是自己去收破烂捡的吧。

铃木汽车的创始人铃木道熊说过,一台车有2万多个零件,如果每个零件都省一块钱,那么一台车的成本就会大幅度下降了吧。但可惜的是,这种理念不适合在高速发展的现代汽车行业上。到也从侧面反应出过低的成本市场并不认同,从铃木退出中国市场就可以看出。

所以那些所谓的5、6万的成本卖20万的车也有可能,成本是从铁矿石算起。就像买房子,计算时其它不算,就钢筋水泥的价格,现在市面上1.2.3万的房子成本也就2000多,太黑了。


更多汽车分析,关注我的头条号“深蓝月华”!


深蓝月华


首先来看汽车的成本。汽车的成本不止是硬件部分,税收也占据很大的比例。某些时候收税与成本几乎等同增值税、消费税、城建税、教育附加税、地方教育税、印花税、直接税等。

税收约占汽车售价的38%左右,余下的才是汽车硬件成本与利润。但是汽车的成本并不是简单的硬件+税收+利润,其中还有很多隐形的费用。例如研发费用、新建生产线费、渠道费用、广宣费用等。车辆卖的越大,车辆成本越低。20万元的轿车,成本再7-8万左右。


而售价5-6万的汽车,多数是小排量汽车,小排量汽车征税也较低,因此税收成本要比20几万的汽车低一些。而且售价20万元左右的汽车,都是合资车,其品牌附加值要高一些。而卖几万块的国产车,税收会低一些。硬件成本比例可以上升一些。而上面说的合资车品牌溢价+中外两个企业的利润,所以售价要高一些,硬件成本比值就低一些。国产车各种费用都很低廉,甚至我们的工人工资都比对方低。几万块的轿车,拼的就是低廉的售价。所以利润也没有设定那么高。最终硬件成本并不会像我们想象的2.x万。五万的轿车完全可以开啊!当年售价3.2w的奇瑞QQ,很多人也开到了十年。当然空间舒适型就不用谈了,毕竟买车价格也比较便宜。


水墨丹青一世情


20万的车成本真的只有6万吗?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用数据说话是最直观的事情

车企真的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赚钱吗?我们可以用目前国内产销量最大的上汽集团的财报来分析一下,直接用数据解答大家的疑问。

首先是大家最不希望看到的现实,就是车企真的很赚钱,而且比我们想象得还赚钱,上汽集团赚钱的速度几乎达到了“每天1亿”,一天赚的钱就够多少上市公司一年忙活的了。但是这并不代表车企在每台车上就能赚很多钱,从上汽集团的财务数据当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在2018年,上汽集团的销售毛利率为13.25%,而且前几年也一直维持在一个差不多的范围之内,而2018年上汽集团的销售净利率为5.6%,这个数据显然是符合工业领域的整体表现的,而且放眼在整个社会上,这种盈利水平也在非常正常的范围,不存在“暴利”的说法。

物料成本从来就不是全部成本,就如同你不能去饭店要求以菜品采购价卖你炒菜

对于一台车来说,也许物料成本确实只有几万,或者稍微再更高一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车企生产一台车就只需要投入无聊成本。同样是以上汽集团为例,在2019年一季度,上汽集团的营业总收入为2001.92亿,而总成本为1953.87亿,因此,看起来上汽集团赚的钱不少,但是成本也绝对不低,在这1953.87亿的总成本当中,营业成本占了1710.9亿,而销售费用为132.59亿,管理费用为42.57亿,财务费用还有1.24亿,这些成本都是上汽集团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当中产生的,而这些成本最终都是包含在车价当中的。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其他任何领域,例如你到饭店去吃饭,你不可能要求饭店用原材料的价格将成品的菜卖给你,毕竟一家饭店的经营需要支付房租、水电、税费、厨师工资、服务员工资、以及适当的盈利,同样,一台售价6000以上的苹果手机其实际物料成本只有1000多元人民币,然而对于苹果来说,研发费用是非常高昂的,因此只谈论物料成本从来就是一个耍流氓的行为。

5-6万的车绝对能开

但是5-6万元的车能不能开呢,是不是他们就是售价低于成本的呢?其实这里面的情况也绝对不是这样的。

对于一台5-6万元的车来说,首先它们可以用成熟的技术和简约的设计降低研发费用,同时它们采用的原材料相比售价更高的车型也略有差距,而在关键零部件的使用上,他们也会使用更便宜的选择,例如对于售价低廉的自动挡车型来说,它们的变速箱通常不会采用成本较高的AT变速箱,还是使用成本低廉的AMT或者是DCT变速箱,仅此一项成本就可以数千元,但是在实现的功能上,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差异,因此对于低价车我们也完全不用担心,只要是车企生产出来商用的并且通过了工信部审核的车型,都是完全符合各项标准可以放心使用的。


以上


当然,大家也可以直接点击关注我的头条号:@汽车三国 ,查看更多更全汽车资讯以及评测文章


汽车三国


对啊!而且有的车企比这个比例还大,为何成本5.6万你买就20万?很简单,一个车企养活的可不止车企本身,各种税,研发费用,时间成本等等等等,光各种税就是个大头!

卖5.6万的车能不能开?当然可以,而且负责任的告诉你,5.6万的车,养车成本要比你20万的车低不止一点点,差别在哪里?呵呵。。。太多了。。。首先说你看不见的,车身用的钢材就不一样,不光厚度,抗拉伸,韧性,强度,都不一样,当然还有研发费用,各种试验,20万和5万的车的标准都不一样,还有隔音,阻燃,防腐,装配标准等等,这是你看不见的!看得见和你知道的东西,就是那些电子装备,舒适性配置,主被动安全性配置,包括全车玻璃的强度都不一样,至于变速箱发动机和底盘这三大样,抛开那些花哨的新技术宣传,本质其实和5万块的一个原理而已,这么说可能会招喷,喷子们看清楚,我说的是原理!


肉我吃膘你长


又来了,网传iPhone XS MAX的成本只有2000元,那2000元的手机还能用吗?一辆车卖多贵,成本是多少钱,跟它能不能开有什么关系?况且都9102年了,不会还有人在认为终端售价-成本剩下的所有钱都是利润吧?

成本有很多方面,所谓20万的车成本只有6万,说的是物料成本,那么生产和研发要不要成本?人工要不要成本?运输要不要成本?停放要不要成本?营销要不要成本?税要不要付?而且这中间的很多成本正式因为有企业的规模化生产才把生产摊薄了,否则如果给你自己一辆车的所有配件,你自己找人把一辆车攒起来,只会更贵,而且还非常容易出故障。所以,正是因为不同行业的专业厂商,我们才能用到专业的好产品,车也同样如此。如果一辆车的生产成本占有商品售价的30%成本,那么基本可以断定,所有成本进行核销后,这家车企的毛利润率不会超过15%,而现实是,大部分车企的毛利润率超不过10%。

那么售价5-6万的车能开吗?当然能开,否则就不会有车企研发和生产了,低价车一般又三大特点,动力性能弱,空间小,科技配置少。可以说,民用车发展到今天,更多的都是在奔着更舒适的配置,更高的能效比,更人性化的驾驶体验发展,但5-6万这种入门车,则把所有成本全部用在了“行驶”这件事上,毕竟人买车的根本需求还是行驶,那么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轮胎和外壳等不可或缺,所以为了压缩成本,往往这样的车纯粹就是用来代步,这也是配合不用的消费需求。


在这个压缩成本的过程中,给这些车配备排量更低的发动机,更小的车身,一般的底盘和变速箱,都是以经济性为第一出发点的,而生产这些低价车的核心目的,就是生产一款便宜而能开的车,所以5-6万的车当然能开,并且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代步功能。


未泯双瞳


网传售价20万的车成本只有6万,网传苹果的硬件成本只有200美元......最近这种关于成本的传言太多了,如果按这么计算,一套房子的每平米的建造成本1500一3000元,凭什么卖到几万一平,岂不是更黑心?

所以,计算汽车的成本不能只计算硬件成本,因为无论什么产品想要上市销售,都逃不过税收、广告、人工、厂房等等成本,汽车也不例外。

汽车的成本构成

1、税收。税收其实是汽车成本的大头,占据了汽车成本的35-40%左右,包括消费税(3-5%)、增值税(17%)、教育附加税、城建税和地税。其中排量大于1.6L的汽车税收成本大约40%,小于1.6L的税收成本大约35%。

2、硬件成本。硬件成本大约占整车的30%-40%,具体根据定价不同可能会有区别,价格越高硬件成本占的比例越低。

3、研发成本。研发成本没法核算,要看车企的研发投入,但是这些研发成本也是要核算在每一辆车的成本之内的。

4、运输、仓储、终端运营、市场营销等等成本。这个成本也没法去核算,特别是市场营销,新车上市的初期可能有一段赔本赚吆喝的阶段,但是慢慢销量上来了,营销的费用也能赚回来。

5、经销商利润。销售公司大约即车价的7%(包括销售成本,广告营销等),经销店利润大约为车价的5-7%。

6、车企利润。剩下的部分就是车企的利润了,有多有少,成本控制好的丰田单车的利润约为1.78万元,而大众单车利润仅有1.25万元。豪华品牌中,奔驰的单车利润达到3.55万元人民币,宝马单车利润达到了3.38万元,所以说豪华品牌车型是有很大的品牌溢价的。

售价5-6万的车还能开吗?

那么问题来了,售价20万的车成本只要6-8万,售价5-6万的车还能开吗?我们得明白,汽车的成本都是按照比例计算的,售价低的车,除了硬件成本,税收的成本要低很多,再加上营销的成本更低、车企的利润也更低,所以留给硬件的成本空间还是很大的。而且说到底,硬件成本占一辆车成本的比重并不大,无非就是好车用好点,便宜的车用差点,但肯定也能开。

最后,老司机想和大家聊一个概念,就是不一定越好的车质量越好,往往是豪华品牌的一些车型因为功能更多、电子元器件更多,故障率反而更高。所以价格低的车不代表质量不好,只是在舒适性、科技配置、豪华性、动力性等方面有所妥协。


老司机侃侃车儿


我之前就在汽车生产线上工作过并且工种就是把采购过来的零部件组装成成品车,如果一台车的成本单算零部件和组装人工成本 这明显是不合理的,首先我们公司还有两栋办公楼 里面都是些负责技术方面的,整天都在研究,或者下车间研究,一台新车型往往都要研究好几年才能量产。另外新车型开模具 一个部位的冲压或者注塑件模具就得几十万到大几百万不等,而一台车有几百上千个不同的需要注塑和冲压的配件 ,这样下来几百套模具都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 ,然后还要建好几条生产线出来 ,像这些前期的投资都会附加在每台车的成本里面的。。。。。所以有很多车型十万的车卖一段时间后7万就能卖了 那是因为前期投入 的本钱回的差不多了。


路人甲147321138


对生产行业来说成本可以估算但成本一直是变动的。比如说一年计划销售100个亿,按照这个做到了成本估计是80亿。但是销售如果说只做到了80亿的话呢?成本难道会是64亿?它可能超过70亿。所以,对于不同售价的车,企业对成本的控制也会不同。大致来说,销售价格越高的汽车,利润越高。50万售价的汽车,成本25万;30万售价的汽车,成本20万;20万售价的汽车,成本14万;10万售价的汽车,成本7.5万;5万售价的汽车,成本4万。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豪华车一降价就是8万10万的,而售价10万以下的汽车,降价幅度就很小,2000 3000,给5000块钱优惠,那算是了不得的事情了。

就汽车成本来讲,直接按照物料成本计算,其他所有的成本都不考虑的话,20万的汽车6万的成本,看上去很合理。但是考虑到整个工厂运营所需要的基础成本,那20万的汽车就不是6万的成本了,他可能是10万,也可能是15万。如果一个20万的汽车,他一年下来,一辆都没卖出去,你说它的成本是多少?现在还真不是说没有这样的企业,纳智捷,观致,还有,我都叫不上名字来的,一些汽车,可能他们的销量很小很小。这时候成本就不是静态计算的那样。

所以五六万售价的汽车里,看它的销量,比如小型面包车,如果说销量好。它的利润很薄,但是质量未必差,成本未必说低到不堪入目。


大舟财经观


网传不可信,成本属于商业机密内容,不会有人敢透露出来的。但是这么高的利润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一辆汽车的成本包含了很多项目,而不仅仅是材料方面。比如进口车进口的税就挺高的,这些都属于成本的内容,还有很多我们不懂的。所以涉及商业机密的东西网传看看就好,不用太在意。



5-6万的车能不能开,这个担心有些多余。五菱面包车就不用说了,平民神车,性价比极高。还有很多紧凑型的两厢车都是这个价格,现在很多空间大的轿车低配也都能达到这个价格。


皓子侃车


20万的车和5.6万的车本来成本也差距不是很大,只是贵的车利润高点,便宜车利润低点,比如桑塔纳,刚开始生产的时候上个世纪90年代工资几百他就卖20万,现在比那时你车配置提高多了,也仅仅卖5-6万。卖车就是打心理战和价格战,全都低价卖,你会认为这个牌子车不好,有一部分人是先听价后看车,有的就是要便宜点的,有的就是要贵点的。经商有句话叫看客下菜碟,这边还有句土话叫见孙不撸有罪。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这个现象。

有次和一个配件店老板聊天,说过一个人去买机油,2000年左右吧,那时机油没有特别贵的,她按正常卖价说了,那个人一听问有没有贵的,说没有,就走了,嫌便宜了,过了一会,他转转又转回来了,还是问机油,她过段把价格翻了一倍,那个人高高兴兴买走了。

还有一次,也是很早之前,我好我哥我嫂子去买衣服。有件裤子在店外挂着处理38元,我嫂子没看进了店里看中一条,100多要价,试了大小不合适,那个卖衣服的就出来从38的架子上拿下一条就进去给我嫂子试穿合适,当时我和我哥就在外边站哪架子边没进去,正好看见,卖衣服的不知道我们一起的。我就说,看看卖衣服的要多少钱,讲价80都不想卖,等快要谈成了,我们进去,就说你刚才在外面明明标着38,给你80你还不卖,就给38,不卖拉到。最终38买了。买了我嫂子心理不平衡了,过年就买条38的裤子,过时候又重新买了一条贵的,说过一次年总不能穿一条那么便宜的裤子。这就是现实和人的心理问题。东西卖便宜了不一定有人要,那些爱砍价的,你一分不赚他也得砍价,那些不砍价的,你赚他100他也不砍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