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哪些事情的发生,让人感觉匪夷所思?

汉史趣闻


这绝对是史上最丢人有战争,没有之一,能丢人到让人抓狂。

一场两千人对十七人的战争

这是一场发生在北宋靖康年间的战争。据《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六》记载,事情发生在北宋与金联合抗辽的协议签定以后。

一日,时任河北路兵马钤辖的李侃获知金国有一小队骑兵,共十七人,现在磁州附近,估计是回中都的。得知这一情况,李侃决定立即率兵出击,打掉这一小股敌人。于是率禁军、民兵合计两千余人朝敌人开进了

和敌人正面相遇后,对方的金兵解释说:“不用打了,你我两国已经合议了,我们是奉太子郎君差遣,回城送信的。”

而李侃则认为,这是敌人的托词,金人又哪里有信义可讲,还是打比较实在。于是命令部队准备攻击。面对这种情况,金人只能被迫应战。

于是,十七名金国骑兵分为三路,中路七人,左右两路各五人,直接冲向宋军,这个情况让李侃及当时的宋军着实有点意外,只有十七个人,竟然还敢主动出击。

于是,荒唐的一幕出现了,面对十七个骑兵的冲击,两千名宋军竟茫然不知所措。《三朝北盟会编》对这丢人的一幕是这样描述的:

十七骑者分为三,以七骑居前,各分五骑为左右翼,而稍近后前七骑驰进,官军少却,左右殿乘掩之,且骑且射,官军奔乱死者几半。

两千人打十七人竟然死伤过半?这是什么样的军队才难创造出来的战绩?就是两千头猪让金兵在那里点名抹脖子,怕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事儿吧。

如果你感到这让你接受不了的话,更离谱的还在后面。

死伤过半后的宋军竟然“起义”了,他们调头杀了李侃和磁州知州后,竟然全体向金兵投降。估计金兵都想不通,这是啥日子,现在都流行这样打会仗吗?

其实,这伙投降的宋军之所以这样做,绝对不是出于要弃暗投明,因为大宋可能有点暗,但金国也明不到哪里去。他们的想法是跟着金兵的队伍混进宋城,然后,在城内实施抢动。虽然打仗不行,但欺负老百姓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毕竟,对于这伙宋军来说,抢到银子才是实惠的。

但是他们可能忘了守城的也是宋军,没有谁会比自己的同行们更了解自己了。所以,行至城下,守城的宋军竟然是先放调桥,放十七名金兵入城,而这伙宋军则被挡在了门外。

近千年之后的今天,透过这短短百十个字的记载,我们犹能看到当初那另人感觉丢人的一幕。需要思考的已经不仅是军事的问题了。


绿野农夫961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最匪夷所思的一次失败——南麻临朐战役。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在前期能做到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到了后期则是绝对实力的碾压,高歌猛进的解放全中国。这是总所周知的事实,然而,解放战争期间也有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战役,让人实在摸不着头脑。南麻临朐战役就是此种情况。

南麻临朐战役,发生在1947年的七八月份。我们不妨看看这一年华野都经历了什么?

1947年1月2日到1947年1月20日,华东野战军用18天时间,歼灭国民党两个整编师、一个快速纵队,共53000余人,缴获坦克24辆,榴弹炮48门,汽车480辆,各种小炮400余门。在这些战利品的基础上,华野建立了专门的炮兵部队,就是特种兵纵队。

1947年2月20日到2月23日,仅仅63小时不足3天时间,华东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1个“绥靖区”指挥所,2个军部,7个师,共5.6万余人。国民党军的南北夹击计划破产,陈诚在这次战役中身败名裂,华东战场的指挥权被刘峙取代。

1947年5月13日至16日,3天时间,华野集中兵力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总计3.3万人,华野自身伤亡虽然高达1.2万人,但缴获的汽油、弹药和各种装备,再一次让华野获得跨越式发展。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孟良崮战役后,华野居然连续遭遇两场败仗——南麻战役和临朐战役。以往那些讲南麻临朐战役不是败仗而是胜仗的,都是鼓舞士气的说法。真实情况是,南麻临朐战役让华野消耗了1947年上半年几乎所有的缴获,尤其是汽油和弹药,面临全面匮乏,以至于1947年下半年,华野一场大仗都没有打过!最稳固的解放军老区山东,也在这两场战役后几乎全部丢失了。

南麻战役于7月17日打响,结果5天后,国民党胡琏带领的整编11师居然还坚守着方圆不足10华里的小范围阵地。外围敌人靠近,我军只好撤围而走。据《粟裕传》记载:“南麻一仗,歼灭蒋军整编十一师少将旅长覃道善以下官兵9000多人, 华东野战军付出了伤亡4000多人的代价, 没有达到预期的作战目的, 打了一个消耗仗。 ”王树增在《解放战争》一书中所写,华野付出了伤亡1万多人的代价:“ 第九纵队伤亡4000多人,第六纵队伤亡2000多人,负责正面攻击的第二纵队伤亡4000多人。 ”用一万多人的伤亡,仅仅消灭敌人一个团,这对参战的解放军各部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南麻战役中大伤元气的四个华野纵队,转移到临朐附近准备休整一下,却忽然对临朐县的第八军进行猛攻。7月23日,华野晚了一天时间到达,李弥就已经在临朐控制了各个制高点。7月24日黄昏临朐战役打响,经过七天七夜的艰苦奋战,华野再次无功而返。

南麻临朐战役在军事上的直接指挥员,毫无疑问就是素有解放军“战神”美誉的粟裕将军。这两场败仗让粟裕承担了很大压力。别人批评粟裕:“一向作战周密谨慎的粟裕, 在部队刚刚遭遇重大伤亡的情况下, 决定再次发起攻坚战斗, 这不仅具有相当大的冒险性, 还显示出一种难以克制的急躁。 ”“南麻、临朐战役,杀伤国民党整编第十一师、第八军各一部,歼敌1.8万余人。 但华野部队也伤亡2.1万余人。 ”

孟良崮战役后,中央的评价是解放军已经有机会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大反攻,具体来说,经济上主要靠东北,军事上主要在山东。东北能建设成解放军的后勤总基地,可是华野却没能成为逐鹿中原的先锋军团,很大程度上说就是因为这两场战役。甚至,在解放军内部,也有很多人失败情绪上涨,传唱着“反攻反攻,丢了山东”。

更为致命的是非战斗减员,华东的雨季让华野各部不得不在泥泞中行军作战,“第一、第四两个纵队各伤亡约5000人, 非战斗减员各约5000人。 第一纵队三个师,除第二师尚余两个团外, 其余两个师均只有一个团。 第三纵队第七、第九两师都缩编为 两 个 团 。 第 十 纵 队 伤 亡 近 2000人。 ”“在持续近两个月的战斗中,陈粟大军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总计高达五万人, 是华东野战军组建以来前所未有的损失。 ”

在国民党军官的电报中,叶飞纵队被成为”面包“,陶勇纵队则被称为”西瓜“,这两个本来是华野的绝对主力。陶勇后来回忆道,这这两个月的战斗,比长征时期还困难!

仔细分析华野在7月里的连续失败,不难发现这系列败仗造成的原因:

1,华野在上半年连续获得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等胜利,各级指战员开始自信心膨胀,出现了七月分兵和四面出击的错误决策。南麻战役对付的是整编11军,五大主力之一,居然连打援带围攻总共才去了4个纵队,孟良崮则是9个纵队五个主攻四个打援。

2,国民党军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孟良崮不利于大部队展开,可是南麻临朐两地都是平原,不管是整编11师还是整编8师,都充分发挥了火力优势。再加上大雨磅礴,我军弹药潮湿严重,不利于作战。临朐战役中更是山洪暴发,阻挡了我军行军调动。

3,国民党军队吸取了孟良崮战役等教训,再也不敢轻敌。在南麻临朐两地,胡琏和李弥都构筑了完整的地堡群和铁丝网等阻击工事,解放军逐个争夺伤亡很大。

不经历失败的军队,是无法快速成长起来的。华野在经历这两次严重失败后,长期休整,长期练兵,逐渐恢复元气。尤其是粟裕带领的华野西兵团经历了1948年2月的濮阳整训,战斗力大大提升,一举打出了豫东战役石破天惊的胜利,一举扭转了中原局势,揭开了战略大决战的序幕。


历史知事


穿越王者王莽

王莽身在外戚之家,族中之人皆侈糜,唯有王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时代的楷模!!

掌握大权后,复古实施周礼,推行土地国有化,不许私自买卖土地。

废除奴隶制,不许买卖奴隶,将盐,铁,铸钱,山林泽川都收归国有。

实行计划经济,由国家来调控物价,改革货币,建立贷款体系,国家放贷给农民,利息只收十分之一。

号召劳动致富,在家偷懒就会问罪,同时也是一个愤青,把匈奴单于改为降奴单于,把高句丽改为下句丽。

请欣赏,王莽时代的游标卡尺。

王莽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奉献了他的一生,可惜因改革太彻底,被士族所不喜,举措太超前,为天道之不容,于是,便诞生了位面之子刘秀!!

位面之子刘秀

昆明一役,面对四十二万新莽大军。

刘秀使出了传说中的召唤术一陨石天坠大法:

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大陨石术沉重地打击了王莽军队的士气,提高了刘秀军斗志。

随后,刘秀以三千敢死队突击新军,王邑,王寻轻敌只率万余人出战,结果王寻被杀,新军混乱,但是新军四十万依旧坚守营盘,刘秀万余人如果得破?

刘秀又使出了自然之力一狂风骤雨之术:

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昆阳一战,刘秀击溃王莽四十二万主力军,天下震动,新朝旦夕覆灭!!

王莽虽然是穿越之身,可惜却碰到了位面之子,事也命也!!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小白在此提前感谢诸位了

小白又改名了


不怜恤先祖的心血,不计较社稷的后续,不听从大臣的意见,非得让一个白痴儿子承继大统,奇哉!怪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雄武之帝司马炎——


公元266年2月8日,魏元帝曹奂的帝位保不住了,司马炎让他学习他的先祖曹丕,阿奂只好以禅让之名让出了皇位。于是,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字安世,河南温县人)登上了大宝,定国号晋,改元泰始,成为了晋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晋武帝。


立国之初,司马炎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治、经济措施,较好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太康元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等制度措施。


(司马炎)


公元268年,司马炎明确了治国思想,“以无为之法作为统领万国的核心。”同年,又各个郡国发布了“正身”、“勤百姓”、“抚孤寡”、“敦本息末”、“去人事”等五大戒令。从而使晋王朝逐渐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但在公元280年灭除孙吴政权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 ,倾于声色犬马,耽于奢靡享乐,奢侈腐化的社会风气随之蔓延开来。


由此可见,司马炎是一个睿智而正常的人,是一个曾经很有作为的君主。但是,在确立储君、承继大晋王朝的事体上,司马炎的表现,却令人费解得很。


(司马炎)


孱弱之君司马衷——


自认为大业已就,应该好好享受生活的晋武帝,在后宫坐着羊车尽情飘洒雨露、甘霖后,忽然想起了晋王朝的未来。于是,在公元267年,司马炎兴之所至地圈定了时年九岁的、武元皇后杨艳的儿子司马衷为未来的事业继承者。


272年2月,司马炎为司马衷迎娶了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为太子妃,贾南风当时十五岁,年长司马衷两岁。


司马衷为太子时,有些大臣就向司马炎反映司马衷的智商问题,于是,司马炎就做了一次试探,让他解答一些问题。结果,经太子妃科学处理的答案,令司马炎很满意。自此,老子就以为儿子没什么问题,好得很!


(司马衷)


司马炎当政后,虽说政务逐渐都让媳妇贾南风揽过去了,但在傻吃傻喝傻玩的同时,也顺便过问点事情。比如,在老百姓遭遇饥荒无粮可食时,他曾有过名言:何不食肉糜?弄得向他汇报的人哭笑不得。


一年夏盛,司马衷在园林中游玩时,听见池塘里的青蛙的叫声,就问随从是什么东西在乱叫唤,是官家的还是私家的?随从一愣,随即骗他说:“在官家里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里叫的,就是私人的。” 他听后,像是非常明白地、满意地点了头点。


(贾南风)


贾南风把持朝政后,先是千方百计地除掉了外戚杨氏集团,然后征召司马亮等辅政,同时与族兄贾模、从舅郭彰、妹妹贾午之子贾谧等一同干预国事。贾南风在掌控朝政的过程中,行事越来越来肆无忌惮、嚣张跋扈,引发了“八王之乱”,将晋王朝推送到了崩溃的边缘,进而导致了“五胡乱华”。后来,时年四十五岁的贾南风,被乱中取势的赵王司马伦以金屑酒毒死。


好奇之问为什么——


——有可能,司马衷小的时候,司马炎确实没有发现儿子的智商不足!


——有可能,发现了,不能改变。司马衷的母后杨艳的祖先在汉代为官,四世三公,名满天下。杨艳是司马炎的首任皇后,司马炎对她宠爱有加,因而爱屋及乌?


——有可能,等发现儿子确实有问题的时候,想改变已经很难了。太子妃贾南风,贾充之女。贾充忠先是司马昭的忠实追随者,后又护佑着司马炎,为大晋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太子妃贾南风,贾充之女。废了司马衷,也就是废了贾南风。晋王朝是奠基在士族利益均衡的基础上的,打破均衡,晋王朝能否存在?司马炎得考虑!


(司马衷与贾南风)


至于晋武帝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死者已矣,风光不再。残破的局面如何收拾?本不该接手的牌,接了,打得稀烂;本不该登的台,登了,摔得惨重;本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历史又进入了新的时期。


校书郎工作室出品,叁月春


历史漫谈君


神奇的营口坠龙事件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意义非凡,但这种动物是否存在,一直都是众说纷纭。虽然有许多人曾经声称见过龙,但1934年的营口坠龙应该是影响最大的一个事件。


1934年的夏天,营口连着下了一个多月的大雨,7月初停止下雨之后,营口人肖素芹和父亲一起赶着马车运送货物。辽河河水暴涨,将芦苇荡都淹没了,肖素芹和父亲在田庄台上游见到了“活龙”。

虽然大家不太相信龙的存在,但眼前这个活物和画像上的龙几乎一模一样,全身灰白,眼睛眨动。腹部长着两只爪子,长约10米左右,头上还长着两只角。

当地人认为这个奇怪的生物是天上的神灵,天气炎热,居民便搭建起了凉棚保护这条“龙”,附近寺庙中的和尚也赶来超度这个生物。

每天都有人来看“龙”,但是三天之后,天降暴雨,这条龙消失了。

但一月左右,这个生物再次出现,当时《盛京时报》有过报道。1934年7月28日,这只不明生物又一次从营口的天空中降了下来,这一次它撞翻了三艘小船,卷坏了一些房子,同时还造成了九人死亡。

折腾完之后,“龙”再次走了,不知道是游走的还是飞走的。


8月8日,当地居民闻到腥臭味,他们顺着气味寻找,在芦苇荡中发现了动物尸体,一具28节的“龙骨”。

当时的伪满洲国第六警察署将“龙骨”运送到码头上,当地居民都来围观,外地人纷纷购买火车票前来参观。这次《盛京时报》的报道更加详细,甚至配上了图片。

之后,这具“龙骨”被制作成了标本,保存在当地的师范学校,但在抗日战争中丢失,和北京人头盖骨一样下落不明。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2004年,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组针对“营川坠龙”做了一集纪录片。节目采访了肖素芹等目击者,那时候他们是小孩,现在都成为老人了,一位名叫孙正仁的老人甚至拿出一块“龙骨”,贡献给科学家进行研究。



肖素琴老人

但是结果让人失望,自然博物馆的研究员认为这是远古时代的野马化石,节目组最后认定这是须鲸的骨头。

但是这个骨架有双角,这种生物也有长须和两只爪子,这些都是须鲸不具备的。此外,这块龙骨只有28骨节,而须鲸的骨节则要多得多,真实结果如何,至今也没有定论。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本书《龙:一种未明的动物》



参考资料:《龙影遗骨》《营口龙之谜》


人物与观点


在中国历史上总有那么一些感到不可思议,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特别是在中国的战争史上,有一些战役到现如今都还被人津津乐道,把一些让人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呈现在世人面前,今天观景就给大家讲一个历史上最令人匪夷所思的经典战役——昆阳之战。



敌我双方兵力悬殊过大

在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是数不胜数,在这其中有一场战役昆阳之战,被历史学家们认为是最经典的一场战役。作为这场战役的主要领导人刘秀,并没有一个高明的军师在旁边指点,更为重要的是敌我双方兵力悬殊过大,敌我双方兵力对比高达30比1以上,但最后刘秀却凭借“天时地利人和”让战争胜利的砝码向自己倾斜,最终结局是打赢了这场实力相差悬殊的战斗。

在绝对优势面前,弱小的一方连投降都遭到了拒绝

王莽篡汉后期,天下大乱,起义军四起,为了镇压起义军,王莽任命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为军中主帅,召集42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向起义军,不久王莽的军队就包围了昆阳这座小城。昆阳守城汉军主将是王凤,偏将是刘秀。王凤在看到敌我双方兵力悬殊过大的情况下,一度想要放弃抵抗,企图投降,因此刘秀就成了昆阳之战中最重要的指挥者。

被包围在昆阳城的汉军,只有区区几千兵力,这样的兵力如何能挡住新莽军的进攻呢?偏将刘秀赶紧出城去找援兵。这个时候守城主将王凤害怕新莽大军对他们发起进攻,就主动出城去向新莽军投降。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新莽军根本就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他们对王凤要求投降严厉拒绝了,还嘲笑他们是胆小鬼。

刘秀率领援兵赶到,敌我双方兵力依然悬殊太大

王凤等人在城中惶惶不可终日,没多久刘秀求援归来,但也只是带来了区区一万刚刚出头的人马,加上原先的人马,双方兵力悬殊依然高达30比1。不但兵力悬殊太大,新莽军也是士气高涨,粮草充足,他们对城内的这点人,根本就不屑一顾。而刘秀这边的士气明显就很低落,他们看着城外黑压压的人头,早已经无心恋战。按照这种状况,战争最后的结局已没有悬念可言。


历史上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战役发生了

历史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了改变,当时刘秀挑选了三千人的敢死队,他亲率这些人从城西出击冲击新莽军对,本来这区区三千人的队伍对于几十万的大军来说,根本就不够塞牙缝。往往历史就是被不经意之举而改变,新莽军的两位主帅王邑和王寻根本就没把刘秀放在眼里,认为刘秀不堪一击。狂妄自大的两人只带了一万多人去巡视前方阵地,更要命的是为了防止属下各部出现混乱,他们命令各部管好自己的部队,没有他们两个人的命令严禁私自出兵,否则军法从事。

当他们遇到了刘秀的三千敢死队时,认为是胜券在握的他们,大大咧咧的指挥部队全部压上,而刘秀则亲率三千敢死队对新莽军开展了碾压式的进攻,在战斗力上刘秀这方是新莽军无法可比的,很快新莽军的一万多巡视部队就被刘秀率部击溃,而新莽军的主力部队却没有得到命令,一直不敢轻举妄动。

刘秀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击败了王邑和王寻的巡视部队,并在追击中把王寻斩杀于马下。新莽大军一看主将之一的王寻被杀,顿时整个军队大乱。城内留守的汉军看到城外敌军乱成一团,也从城内冲出内外夹攻敌军。士气高涨的汉军把王莽军队杀得到处逃窜。

不巧的是这个时候,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倾盘大雨,大暴雨使得河水快速暴涨,让很多准备渡河的新莽军士兵被激流冲走,加上很多士兵根本就不会游泳,这场暴雨让王莽军队损失惨重,最后王邑只能率领少许精锐逃跑。

昆阳之战后,刘秀三千敢死队打败42万大军的经典战役被后世人视为以少胜多的最经典战役。昆阳一战,让刘秀崭露头角,为他以后平定天下奠定了基础。


观景说史


晋孝武帝司马曜被妃子用被子捂死,他儿子晋恭帝司马德文被刘裕也用被子捂死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有一次和妃子张贵人喝酒时,孝武帝喝多了,跟张贵人发生了口角,张贵人顶了司马曜几句,孝武帝非常不高兴,就借着酒劲儿说,“你人老珠黄,早就没什么姿色了,又没生一男半女,明天我就废了你。”孝武帝说完,倒头大睡。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贵人听说孝武帝要废了自己,恶向胆边生,乘着孝武帝熟睡之机,拿起被子捂死了孝武帝,对外宣称孝武帝是做噩梦被吓死的。

当时居然没有人怀疑司马德文的说法,直到东晋孝武帝的小儿子司马德文登基后,才查明真相,司马德文下令赐死张贵人。

巧合的是,晋恭帝司马德文后来也是被人用被子捂死的。

刘裕建宋以后,降封司马德文为零陵王,不过刘裕对司马德文非常不放心,刘裕登基后两个月,派使者送给司马德文一杯毒酒,让司马德文喝掉。司马德文不肯喝,说“佛家有言,自杀而死的人是不能投胎转世的”。

使者没跟司马德文客气,没那么多废话,命令士兵用被子把司马德文活活闷死。

晋孝武帝司马曜和晋恭帝司马德文,这父子俩居然都是被人用被子捂死的。这或许是历史的吊诡之处吧。


袁卫宇


画圣吴道子的《地狱变相图》

盛唐画家吴道子乃河南禹州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年幼时跟着书法家张旭、贺知章学狂草,半途而废改学绘画,后在山东做了几天县尉辞职,远走长安谋生。

在长安两年,吴道子就靠着他那绘画的天赋打下了名堂,以长于壁画、山水、人物的本事,和善于仕女画的张萱并称,成为画界的当红炸子鸡,享誉京师。后更成为了御用的皇室画家,其画技与裴旻的剑术、张旭的书法并称为“三绝”。

吴道子最衷壁画,其内容多为佛教题材,他为裴旻于洛阳天王寺所画的《鬼神图》,在长安兴善寺所画的《天王图》,皆不亚于现代的演唱会,围观者甚众。为此,皇家还打破御用画师不得接私活的规矩,专门授权吴道子随意画壁画。在两都,吴道子共画了300多面壁画,声名远扬,收入极丰。



唐朝除了武宗时期之外,其余时期都大力宣传佛教,《西游记》所发生的时间就在于大唐太宗时期。而在两都之内,各寺院的香火鼎盛,其内部的争夺也愈演愈烈,例如以不少奇闻来吸引游客,或是以画师和书法家来题字作画,以提高知名度等。

在常乐坊赵景公寺主持广笑禅师的活动下,以三千两银子和一坛子昆仑觞,请来了吴道子为其寺壁作画。以吴道子当时的名声,区区三千两银子根本就不重要,而且虽然皇家给了特权,但吴道子也是知趣之人,超过五天的画绝对不画,以便尽快回去报道。

所以吸引吴道子的,除了那号称“酒中绝品”的昆仑觞之外,还有就是广笑禅师希望吴道子画的壁画内容——《地狱变》。这对吴道子来说不止是绝大挑战,更是对于他自己的一个升华。

之后,吴道子向朝廷告了假,带着自己的徒弟搬入了赵景公寺,自此闭门不出近半个月,连主持广笑禅师都不能去看,只是远远看到吴道子大醉两天两夜,掷笔不画次数多达数十次,这让广笑禅师是越来越担忧。

毕竟已经打了广告,约定揭幕日期在中元节(七月十五),而在距离中元节只有不到七天的时间里,南中三门东壁上还是空空如也,吴道子甚至一度“罢工”,连续两天见不到人。在广笑禅师的追问之下,吴道子撂下狠话:“七月十五前完不成,我就去跳曲江赔命给你”。这下使得广笑禅师无言以对,只好随缘吧!


在中元节前夜,画壁上依旧连一笔都没下,吴道子的徒弟都准备给他安排身后事,或是去找皇帝来帮忙说情,而广笑禅师更是心如死灰,觉得赵景公寺就此名誉扫地,毁在自己手上了。结果在中元节当天下午,一副没上色的白描作品——《地狱变相图》如神话般地出现在寺中南中三门东壁之上,震惊了整个长安。

据当时的记载,“观者腋汗毛耸,不寒而栗”、“吴生画此《地狱变》成之后,都人咸观,皆惧罪修善,两市屠沽,鱼肉不售”。吴道子不以厉鬼猛魂为主题,不以恐怖吓人为中心,而是以刚死之人的表情和所受的煎熬为主旨,别具一格,让恶者不敢为恶,善者极力修善,市场屠夫不敢卖肉,下海捕鱼者不敢杀生,以求死后不落地狱轮回之苦。

当然这《地狱变相图》之所以存在众说纷纭,有说是吴道子得神之助,有说他是已经提前描绘好了版图,等到中元节前夜再画上去,虚张声势而已。而正如广笑禅师在与吴道子讨论此画时所说:“未入地狱者,怎么画出如此杰作?”

在中元节前夜,独居房间内的吴道子到底经历过了什么?是他真的天赋异禀,临场发挥呢?还是他真的神游过地狱,经历了轮回后才画出来的呢?抑或是像晚唐佛法高人段成式所说:那晚吴道子亲手杀死了画界后起之秀皇甫轸而领悟了地狱的场景呢?这一切已无人知晓了。

(注:吴道子所画《地狱变相图》已毁于战火,以下插图为画家江逸子于2003年所画的《地狱变相图》)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一贰一橙


第一个,三星堆未解之谜。在四川广汉,有三座黄土堆,突兀的矗立在成都平原上,但就是在这三座毫不起眼的黄土堆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的青铜人像、青铜动物,一个新的文化被发现,这就是三星堆文化,从而古蜀国的历史,被往前推到了五千年之前。古蜀国突然出现,经过1500多年的繁荣兴盛后又突然消失,当历史上再次出现蜀国时,已是两千多年后了,这中间的空白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而且,三星堆出土的所有的青铜器物上,一个文字都没有留下,实在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因此有专家认为,三星堆人可能是来自于其他大陆。至于古蜀国为何会突然消失,消失之后又去了哪里,这些无人知晓,留待后人去探索。

  第二个,青铜剑千年不锈,随同兵马俑一道出土一批青铜剑,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地下沉睡两千多年,光亮如新锋利无比,而发现得越王勾践剑更是做工精细削铁如泥,而经过科研人员检测,宝剑锋面有一层铬盐化合物,这一发现轰动世界,因为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方法是近代先进工艺。众所周知铬是一种稀有金属,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先后发明并申请专利,其熔点高达4000摄氏度,提取甚为不易。现代科学发明,出现在公元前两百多年前又有谁能想象,秦始皇手中之剑,竟然是现代科学结晶。

  第三个,西周镇国之宝——九鼎,九鼎成为西周时期的镇国之宝,可以说一个国家的象征,它的制作十分精巧,是权利的象征。相传夏启收集珍禽异兽、奇异之物,让工匠将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九鼎象征九州,反映全国统一和王权集中,相传了二千多年,有史料记载说九鼎沉没于彭城泗水之中,而在《史记》中却说九鼎后来辗转到秦穆公的手中,很有可能成为秦始皇的陪葬品。

  第四个,长江断流,历史上记录了它两次突然枯竭的史实,令人费解不已。公元1342年,江苏省泰兴县内,千万年从未断流的长江水一夜之间枯竭见底,次日沿岸居民下江拾取遗物。突然江潮骤至,淹死很多人。1954年1月13日下午4时许,这一现象在此再度出现。


小新生活鲜之悟


每次看到抗日神剧里的“手撕鬼子”、“八百公里外一枪爆鬼子的头”、“石头打下飞机”等等剧情,都会忍俊不禁。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抗日战争时中国有这么多奇人,鬼子早被消灭了,还用打十四年吗?还用牺牲那么多中国人的生命吗?

前几天无意看到一个事例,有人居然能用步枪将轰炸机打下来,乍听之下感觉非常匪夷所思,根本不相信。后来查了一下资料,发现这种创举居然是真的,而且还不止一次。巧合的是,这几次战例都是由我们光荣的人民子弟兵创造的。

首创这个壮举的,是我军开国少将左齐将军。

左将军是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工农红军,后来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时期担任八路军120师三五九旅717团参谋长、政治委员。1938年负重伤,经白求恩大夫做截肢手术,在鬼门关将他拉了回来。解放战争时期,任一野二纵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新疆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长征时,左齐将军当时在红六军团,担任长征先锋。在一次行军中,左齐所在部队被国民党军队发现,随即派出几架轰炸机尾随红军,不停的轰炸。由于当时红军装备简陋,没有重武器和高射武器,对敌机束手无策。


在世界各国的部队里,步兵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遇到敌人轰炸机,最好的办法是就地隐蔽,严禁用轻武器对飞机射击。因为世界上还没有用轻武器打下飞机的先例,所以当时的军事指导思想认为,如果步兵用轻武器朝飞机开枪,不但一点用也没有,还会暴露已方阵地或者部队行踪,带来更大的损失。

左齐将军是当时部队的神枪手,他的枪法连六军团首长萧克和王震都多次表扬。看着敌机耀武扬威的在我军头上飞来飞去,不停的投弹,看着自己的战友一个个倒在敌机的炸弹之下,左齐眼中的血都要滴下来了。由于很少看到飞机,当时红军并没有不许对飞机开枪的规定,左将军靠在一块山岩上,用手上的毛瑟枪瞄准敌机,在心里计算好提前量,趁敌机俯冲时果断扣响了扳机。随着一声枪响,子弹击破了敌机的舱盖,正中飞行员头部,敌人飞行员当场毙命,飞机推动控制,撞上了山头,随即起火爆炸。残骸飞得到处都是。


另外几架敌机发现有一架飞机被我军击落,以为我军有防空武器,吓得掉头逃窜。

红军战士看到敌机被击落,十分兴奋,纷纷围住左齐,要他讲一讲是怎样用步枪将敌机击落的,大家表示要学习经验,下次遇到敌机也可以干他几架下来。

左齐拿着手里的枪,详细的向战友们传授打下飞机的要领。这时萧克和王震也赶了过来,对左齐的枪法赞不绝口,号召大家向左齐学习。


左将军后来负伤,失去了一只胳膊,但他仍然坚持斗争,以“独臂将军”的神勇,为人民立正了赫赫战功。

解放后,左将军在工作之余苦练书法,他的书法独具一格,气势磅礴,挥洒自如,凝重有力,充分表现了独臂将军的坚毅性格,深受各界人士的赞誉,被人称为“神笔左书”。

我军在朝鲜战场上,也发生过用步枪打下敌人飞机的战例,让美国人当时摸不着头脑,还以为我军有了什么新式武器呢。

1998年8月,88岁高龄的左齐逝世,作为第一位用步枪打下飞机的传奇英雄,他的故事被后人不断传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