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喻為香港“罪人”,但李嘉誠卻為何從不裁老員工?

曾經的華人首富李嘉誠,曾發家於塑膠產品。靠生產塑膠產品的長江工業總公司,在做大做強後,轉向房地產等產業,成就了財富神話。然而,在塑料花日落西山時,李嘉誠卻在寸土寸金的長江大廈保留了生產塑料花的車間;生產者都是些老人,效率很低!人們一時不明白。

有人建議取消塑料花生產車間,李嘉誠卻說:“那些員工在我的企業裡幹了那麼多年,是他們創造了塑料花的黃金時代,也成就了我的事業。現在他們老了,除了熟悉塑料花的生產工藝別無所長,我若停止生產,將他們推出門去,他們的境遇將會如何?”李嘉誠接著說:“一個企業就像一個家庭,他們是企業的功臣,理應得到這樣的待遇。現在他們老了,作為晚輩,我們就該承擔起照顧他們的義務。”這種“人性化的理念”,形成別具特色的企業文化。

在李嘉誠看來,企業文化不是掛在牆上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業務,是落在實處的對員工的關懷。


被喻為香港“罪人”,但李嘉誠卻為何從不裁老員工?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在一次訪問中,李嘉誠曾這樣說道:“我常常問我自己,你是想當團隊的老闆還是一個團隊的領袖?一般而言,做老闆簡單得多,你的權力主要來自你地位之便,這可來自上天的緣分或憑仗你的努力和專業的知識。做領袖較為複雜,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號召力。要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態度與能力一樣重要。領袖領導眾人,促動別人自覺甘心賣力;老闆只懂支配眾人,讓別人感到渺小。”

可以說,李嘉誠在企業文化管理方面做的是非常不錯的。但是現在,像李嘉誠這樣有文化自覺的企業家已經不多了。特別是近幾年,經濟不景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裁員的方法壓縮成本。一些只顧眼前利益的企業家,往往會做出這樣的選擇。難道在危機面前,我們就沒有更好的選擇嗎?

其實,不裁員,也是競爭力,也是凝聚力,也是發展力。李嘉誠不裁員,“養功臣”的做法,對身處危機環境的企業,未必不是一個很好的啟示。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要凝聚人心;“人心齊”,就是智慧,就是方法,就是力量,就是企業的未來。

可以說,李嘉誠不裁老員工的做法,是一種胸懷,是一種負責,是一種溫暖,是一種企業文化家的自覺,更是一種企業文化的傳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