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鴻銘:嘲諷慈禧,罵大總統,諷刺胡適,精9種語,獲13個博士證

辜鴻銘:嘲諷慈禧,罵大總統,諷刺胡適,精9種語,獲13個博士證

二十世紀初期,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

1

1857年7月18日,辜鴻銘出生於南洋英屬馬來西亞檳榔嶼,今天的馬來西亞檳城,祖籍福建省惠安縣。名湯生,字鴻銘,號立誠,自稱慵人、東西南北人,又別署為漢濱讀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

父親辜紫雲是中國人,一家英國人經營的橡膠園的主管;母親是葡萄牙人,是個中葡混血兒。義父是英國人,家裡的僕人有馬來西亞人,也有菲律賓人,所以他與生俱來有語言優勢。

漢語、英語、葡萄牙語、馬來語,每一種語言他都當作母語來說,他還能飆出一嘴正宗的閩南話

在十歲那年,義父布朗先生要返回英國,就想將他也一起帶去,接受最正統的西方現代教育。

臨行前,辜鴻銘的父親辜紫雲把他帶到祖宗牌位前,讓他跪下,焚香告誡:

“不論你走到哪裡,不論你身邊是英國人,德國人還是法國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國人。”

2

當時的歐洲,幾乎沒有中國留學生,辜鴻銘可謂是留學歐洲的第一人。

在這個叛逆的年紀,又接受了西式教育後,父親臨行前的告誡,早已拋到了九霄雲外了。

洋裝一穿,辮子剪掉,墨鏡戴上,一副洋大人做派。

到了英國,辜鴻銘就讀蘇格蘭的愛丁堡大學,歌德母校德國的萊比錫大學,而後在法國、意大利遊歷和學習。

總共長達14年在歐洲遊學。

在這14年裡,辜鴻銘展現出了對各種文化都有著極強的領悟能力和驚人的學習能力。

除了之前已經學會的幾種外語,他又精通

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等語言的使用方法,並熟讀各國語言下的文獻名著。

辜鴻銘是個天才,在西方求學期間,他就展現出過人的天分,愛丁堡大學校長、著名哲學家卡萊爾就對他非常欣賞;

他在俾斯麥百年誕辰會上即興演講,博得一片喝彩,至今還被德國人傳為美談。

此時,辜鴻銘獲得學位分別是數學、形而上學、道德哲學、自熱哲學、修辭學、英國文學、拉丁文學、土木工程、工科學、哲學等共計13個博士學位。

辜鴻銘是第一個在西方獲得聲望的中國學者,而當時,他僅僅24歲。

因為精通東西方兩種文化,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辜鴻銘迅速成為世界文化界的大紅人。

有實力,自然有資格狂。據說辜鴻銘有一次故意把英文報紙倒過來看,被外國人嘲笑他不懂英文,結果他氣定神閒地說“英文太簡單了,不倒著看沒意思。”

在歐洲遊學完成後,辜鴻銘路過新加坡時,偶遇語言大師馬建忠,馬建忠向他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辜鴻銘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從此決定返回中國大陸,潛心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從此成了中國文化的“迷弟”

辜鴻銘:嘲諷慈禧,罵大總統,諷刺胡適,精9種語,獲13個博士證

▲馬建忠是韓國國旗的設計者,其實我覺得八卦圖才是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設計,可惜被韓國人拿去當了國旗。

辜鴻銘後來回憶說:

“我在新加坡同馬建忠的晤談是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因為正是他使我再一次變成一箇中國人。我同馬建忠晤談三天後,即向殖民當局提出了辭呈,沒有等到答覆,就乘坐第一班汽船回了老家,跟家裡人說我願意蓄辮和改穿中國衣服。”

不久,辜鴻銘辭掉工作,留起辮子和穿上馬褂,請人為他講《論語》、《孟子》。

辜學霸又將《論語》、《中庸》、《大學》等儒家經典譯成英文。並且首創引用歌德、莎士比亞等西方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的話來註釋某些經文的模式,從而更加直觀的幫助西方讀者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辜鴻銘:嘲諷慈禧,罵大總統,諷刺胡適,精9種語,獲13個博士證


想想咱們從小接受西方各種知識的灌輸,再對比西方人看“子曰”,辜學霸的做法實在令人解氣!

在辜學霸的努力宣揚之下,西方人終於解鎖了東方文化的認知,辜鴻銘的個人聲望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在圈內擁有了崇高的“江湖”地位

他還提出了一個有意思的理論——茶壺茶碗論。

他認為男人娶小老婆是社會穩定的基礎。

男人就像是茶壺,女人就像是茶杯。

一個茶壺肯定要配幾個茶杯,總不能一個茶杯配幾個茶壺。(說是男人有三妻四妾就是正常的。)

從這個趣聞可以看出,辜鴻銘對中國文化的推崇。

以後到了香港,被楊汝澍發現,並經趙鳳昌推薦(二人都是張之洞的幕僚,趙鳳昌是清末著名政治家,被稱為“民國產婆”),正式加入張之洞的幕中,服務了20多年。

3

1885年,辜鴻銘終於來到了中國。

他在張之洞門下做了外文秘書,後又在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執教。

雖然在湖廣總督張之洞門下當幕僚,他卻一點不願奉承上司,公然拿前後兩任湖廣總督開涮:

“張文襄(張之洞)學問有餘,聰明不足,故其病在傲;端午橋(總督端方)聰明有餘而學問不足,故其病在浮。文襄傲,故其門下幕僚多為偽君子;午橋浮,故其門下幕僚多為真小人。”

辜鴻銘:嘲諷慈禧,罵大總統,諷刺胡適,精9種語,獲13個博士證

據辜鴻銘自撰的《張文襄幕府記聞》中稱,慈禧太后大壽時,張之洞各衙署“懸燈結彩,鋪張揚厲,費資鉅萬”。

慶祝宴席上,某官員讓辜寫詩慶賀,辜當眾回應四句:“天子萬年,百姓化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

辜鴻銘:嘲諷慈禧,罵大總統,諷刺胡適,精9種語,獲13個博士證

但是他始終是一個保皇派,在慈禧太后去世後四年,辜鴻銘寫過一篇《慈禧的品行、趣味和愛好》的文章,讚揚慈禧太后“胸懷博大,氣量寬宏,心靈高尚,”“是一位趣味高雅、無可挑剔的人”。(袁世凱的“皇”,他不“保”)

太后都敢嘲諷,大總統更不在話下。近代人中,他最煩袁世凱。


辜鴻銘:嘲諷慈禧,罵大總統,諷刺胡適,精9種語,獲13個博士證


【罵袁世凱】

辜鴻銘最看不起袁世凱,因此後者捱罵的次數最多,也最為不堪。1907年,張之洞與袁世凱同入軍機,辜鴻銘也做了外務部的員外郎。一次,袁世凱對駐京德國公使說:“張中堂(張之洞)是講學問的,我是不講學問的,我是辦事的。”其言下之意是,他處理公務無須學問幫襯。

辜氏聽了這話,便以戲謔的語氣嘲笑袁世凱不學無術,他說:

“當然,這要看所辦的是什麼事,如果是老媽子倒馬桶。自然用不著學問;除倒馬桶外,我還不知道天下有何事是無學問的人可以辦到的。”辜鴻銘借題發揮,痛罵袁世凱為“賤種”。

他還罵袁世凱寡廉鮮恥,連盜蹠(zhí)賊徒都不如,直罵得袁世凱體無完膚,一無是處。

後大總統袁世凱“駕崩”,舉國哀悼三天。老辜特意請了個戲班,在家唱了三天堂會。

詼諧的人可能嚴肅,古怪的人也很可能正直,辜鴻銘生平最看不慣官場裡的蠅營狗苟。

在京城的一次宴會上,座中都是一些社會名流和政界大腕,一位外國記者逮住這個空當乘機採訪辜鴻銘,他提的問題很刁鑽:“中國國內政局如此紛亂,有什麼法子可以補救?”辜氏不假思索,立刻開出一劑猛藥:

“有,法子很簡單,把現在所有在座的這些政客和官僚,統統拉出去槍斃掉,中國政局就會安定些!”

辜鴻銘的朋友都大驚失色,很為他擔心,官員們則根本不敢回嘴,因為他們自己也知道罵不過他。

4

20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當時,西方認可的東方文化人只有兩位:印度的泰戈爾和中國的辜鴻銘,他們同被提名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泰戈爾獲獎)。

《清史稿》本傳中說:“辜氏以英文撰《尊王篇》,申大義,列強知中華以禮教立國,終不可侮,和議乃就。”

辜鴻銘:嘲諷慈禧,罵大總統,諷刺胡適,精9種語,獲13個博士證

可以說這本書在客觀上促成了庚子和議的達成。

1909年,辜鴻銘的《中國的牛津運動》(德文譯本名《為中國反對歐洲觀念而辯護:批判論文》)英文版在歐洲出版,在歐洲尤其是德國產生巨大的影響,一些大學哲學系將其列為必讀參考書。

1915年,辜鴻銘的《中國人的精神》在歐洲出版,書中不光介紹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深刻地剖析了西方人的劣根性,因此在西方極為轟動。當時,在西方文化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但不可不看辜鴻銘。”

辜鴻銘:嘲諷慈禧,罵大總統,諷刺胡適,精9種語,獲13個博士證

雖然辜鴻銘在西方備受推崇,但因當時中國飽受西方欺辱,讓辜鴻銘內心極為沉痛,便時常對西方人冷嘲熱諷。

特別喜歡罵西方人、吹捧中國文化,卻因為“罵”得“捧”得鞭辟入裡、妙語頻出,廣受西方人喜歡。

當年,辜鴻銘在北京用英語給外國人演講,都要收門票的,名滿天下的梅蘭芳登臺唱戲,門票只收一元二角,而辜鴻銘卻敢跟西方人收兩元,還有很多西方人願意買他的賬。

辜鴻銘:嘲諷慈禧,罵大總統,諷刺胡適,精9種語,獲13個博士證

圖中有:陳獨秀、胡適、蔡元培、李大釗、周樹人、周作人、梁漱溟、錢玄同、劉半農、沈尹默、劉師培、黃侃、辜鴻銘等名家

1915年,在北大當教授,一個身穿長袍馬褂,頭頂瓜皮小帽,足蹬雙梁布鞋,腦後拖著一條辮子扎著辮子的老頭給大學生們講英國文學,想想也算是北大奇景了。

因而常常被人們稱為“怪傑”、“怪才”、“老怪物”。

辜鴻銘第一次上臺講課時,很多學生一見他的扮相,就發出鬨笑。他大方回應:“我的辮子是留在頭上的,隨時可以剪,而你們的辮子是在心裡的!”

辜鴻銘授課很有特色,全在嬉笑怒罵,但他的嬉笑怒罵全是學問。辜氏的課上座率極高,並不遜色於胡適多少。以怪論聳人聽聞,以嘲罵語驚四座,以詭辯獨擅勝場。要領會他的幽默諷刺,必須有點悟性。

辜鴻銘:嘲諷慈禧,罵大總統,諷刺胡適,精9種語,獲13個博士證

1917年,胡適被聘為北大最年輕的教授,在演講中用英語唸了首荷馬的詩。辜鴻銘根本沒把這位二十七八歲的留美博士放在眼裡,在臺下立刻用英語諷刺胡適那是“英國下等人的發音”。從此二人就結下了樑子,再沒解開過,且越結越深。

辜鴻銘:嘲諷慈禧,罵大總統,諷刺胡適,精9種語,獲13個博士證

《建黨偉業》中辜鴻銘與胡適等人展開“中西之辯”

胡適是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堅持“全盤西化”論,在辜鴻銘的眼中,這簡直就是“全盤胡說”。

胡適在報紙上寫篇短文,老辜第二天就也登一篇批判。

胡適曾批評他,說他當年在西方留學時可是把頭髮剪短了的,而現在回到國內,反而留辮子了。辜鴻銘當時聲稱要狀告胡適侵犯自己名譽權,後來終究沒告,只是解釋說“當年自己在國外也是留辮子的,只是有個外國女郎說喜歡他的辮子,所以他剪下來送給了她”。

胡適一向推崇白話文改良,被辜鴻銘逮住了小辮子:

“現在的人,包括那些自以為是的文字教授,用詞作文都不通。譬如說“改良”吧,以前的人都說“從良”,字典裡也只有“從良”這個字詞,指的是娼妓棄邪從正,沒有說“改良”的。“改良”讓我百思不得其解,你既然已經是“良”了,還改什麼?難道要把“良”改回去退而從“娼”嗎?”

胡適對此哭笑不得,屢次反擊,但辜鴻銘嘴炮多厲害,胡適哪能比得過?

1919年6月初,北大教授在紅樓開會,主題是挽留蔡元培校長。對這一點,老辜也同意,但理由很個性很是保皇派的作風:“校長是我們學校的皇帝,非得挽留不可”。

好在大家都是文化人,沒人跟他計較。

5

1924年,泰戈爾訪華時,辜鴻銘還與梁啟超、蔡元培、胡適、梁漱溟、熊希齡、蔣夢麟等前往北京前門車站迎接。

在泰戈爾面前,辜鴻銘狂性不改,認為泰戈爾不通易經,沒有資格講演中國文化,勸他回印度整理詩集去。

辜鴻銘:嘲諷慈禧,罵大總統,諷刺胡適,精9種語,獲13個博士證

▲泰戈爾訪問北京時,與辜鴻銘(右二)、徐志摩(左二)等人

1927年,辜鴻銘的妻子去世,他從日本回國,後來有人將他推薦給張作霖。張作霖不瞭解辜鴻銘的來頭,不似張之洞一樣賞識他,辜鴻銘傲然離去。

1928年4月底,奉系軍閥張宗昌(人稱“狗肉將軍”,這也是個奇人)不知道聽了誰的建議,內定辜鴻銘為山東大學校長。辜鴻銘也有意前往執掌,但不幸染了感冒,請了西醫來看也沒看好,在北京去世,享年72歲。

辜鴻銘:嘲諷慈禧,罵大總統,諷刺胡適,精9種語,獲13個博士證

辜鴻銘比魯迅大24歲,兩人也算是同時代的人。辜鴻銘是保守派,而魯迅則是革命派,兩人在觀點上是水火不容的,可魯迅罵過無數人、無數事而且逢罵必勝,卻從來沒罵過辜鴻銘

林語堂對辜鴻銘的學問推崇備至,曾深情地說:

“英文文字超越出眾,二百年來,未見其右。造詞、用字,皆屬上乘。總而言之,有辜先生之超越思想,始有其異人之文采。鴻銘亦可謂出類拔萃,人中錚錚之怪傑。”

甘地更稱他為“最尊貴的中國人”

北大教授溫源寧先生的評價十分公允:

“生前,他已是傳奇;死後,可能成為神話。其實,他那個人,跟目前你每天遇見的那許多人並非大不相同,他只是一個天生的叛逆人物罷了。”

辜鴻銘篤定中國文化才是治世之本,他曾對北大學子說:

為什麼要學英文?那是因為你們學好英文後,把我們中國人的禮教、智慧,教給西方那些“蠻夷之邦”

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崇洋媚外;而人稱“清末怪傑”的辜鴻銘,卻在用他的行動來告訴世界:

中華文化從來不低人一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