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發作從一天20多次減為一月2次,答案在飲食中

年僅17歲,患癲癇(俗稱羊癲瘋)16年

多種藥物“聯合”,收效甚微

病情還愈演愈烈

無奈之下

竟成功控制了病情

換一種吃法“控制”癲癇

今年17歲的童童(化名),癲癇發病史已有16年之久。

半年前,童童媽媽帶著她找到河南省人民醫院癲癇及發作性疾病亞專科主任、主任醫師韓雄時,她的癲癇發作高達一天20多次甚至一夜30多次,多種藥物都控制不住。

“因為童童的病情屬於一種難治性癲癇,病灶廣泛,也無法手術治療。”韓雄帶領醫師團隊反覆調整用藥後,童童的病情雖然有所控制,但效果並不理想。怎麼辦?韓雄決定嘗試另外一種治療方法——生酮飲食,簡單來說就是需要童童按照特定的方案飲食。

癲癇發作從一天20多次減為一月2次,答案在飲食中


癲癇患者家屬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做的生酮飯

聽到這個建議後,童童媽媽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不贊同。

從童童出生後第一次癲癇發作至今,童童的爸媽帶著她跑遍了各大醫院,嘗試了各種方法,病情仍然難以控制,癲癇發作還越來越頻繁,嚴重影響了智力發育,導致17歲的她僅有5歲的智商。

吃多種藥物都控制不住病情,飲食能行?不僅童童媽媽疑惑,換誰聽了可能都不信。

這便是生酮飲食療法在臨床上應用的困難之一。護士長許珺認真勸說了童童媽媽:嘗試了不一定有效,但不嘗試有可能就錯失了一次幫助孩子的機會!最終,童童媽媽同意了,開始生酮治療。

出院後,童童依然按時服用藥物,只是日常飲食變了。在醫生趙婷、護士於曉潔的悉心指導下,童童媽媽每天按照童童專用的飲食方案做飯,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量是多少,都嚴格執行。

癲癇發作從一天20多次減為一月2次,答案在飲食中

改變飲食後的第三個星期,童童媽媽驚喜地發現,孩子的精神頭好了很多,癲癇發作次數較往日明顯減少。

時間一晃,半年過去了,童童逐漸適應了生酮飲食,定期來醫院複查,發作一次比一比少,精神和智力也都在向好。上個月,童童媽媽發來微信,童童在過去的一個月裡,僅有2次發作

童童媽媽還開心地告訴醫護人員,前幾天她帶著童童去戶外遊玩了,這在以前是萬萬不能做的事,因為她必須時刻牢牢守著童童呆在家裡,就為了防止童童瞬間發病倒地,造成意外傷害。

癲癇發作從一天20多次減為一月2次,答案在飲食中

童童並不是個例。臨床上還有很多像童童這樣的患者,通過醫護人員的指導,順利開展生酮飲食療法,有效地控制了癲癇發作。

生酮飲食是一個脂肪高比例、碳水化合物低比例,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合適的配方飲食,自從1921年被首次應用於癲癇治療以來,已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療法。

癲癇發作從一天20多次減為一月2次,答案在飲食中

癲癇患者家屬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做的生酮飯

雖然它曾因為抗癲癇藥物的出現被“遺棄”過,但如今,在藥物對於許多難治性癲癇患者無能為力時,又再次成為值得嘗試的方法。國際上普遍認為,生酮飲食對50%-80%的難治性癲癇兒童有效,30%的患者可減少90%的發作。

癲癇發作從一天20多次減為一月2次,答案在飲食中

韓雄介紹,生酮飲食主要用於治療難治性癲癇,

在兒童癲癇患者身上應用更廣泛、更有效。這是因為生酮飲食的製作過程相對比較繁瑣,每餐需要精確稱量、嚴格執行,兒童患者的父母配合度較高。

其實對於難治性癲癇的成年患者,也是一種值得嘗試的方法,關鍵是配好餐並持之以恆,國內外都有成功的病例;歐美國家正在嘗試將生酮治療用於老年痴呆、小腦共濟失調等老年疑難雜症。

癲癇發作從一天20多次減為一月2次,答案在飲食中


但是,能否開展生酮飲食療法,需要先評估一下患者的身體是否合適,比如有的患者很積極,化驗結果卻是脂肪代謝異常,就無法開展。”韓雄說,另外,開展生酮飲食還需要有專業的醫護人員專項負責、制定方案、跟蹤指導、精細調整、定期回訪以及患者的耐受程度、家屬的長期配合等。

數據顯示,我國有900多萬癲癇患者,其中600多萬患者每年仍有發作。大多數患者通過藥物能控制病情,但始終有20%-30%的患者屬於難治性癲癇,使用藥物後依然無法控制癲癇發作,這種情況的患者如果無法手術治療,還有一種方法可能有希望——生酮飲食

癲癇發作從一天20多次減為一月2次,答案在飲食中


韓雄

醫學博士,神經內科副主任,癲癇專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河南省衛生科技領軍人才。曾留學法國(2005年-2006年),河南省臨床神經電生理學會候任主任委員,河南省神經內科醫師協會副會長,河南省內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抗癲癇協會腦電圖與神經電生理學組常務委員等。

擅長各年齡組各種癲癇的診治;腦梗死、腦出血、腦小血管病等腦血管病的診治;各種頭痛、頭暈的診治;神經系統疑難雜症的診治。

坐診時間:週二、週四全天(門診東區),週三上午(國際醫療中心)

我是省醫人,我願為您服務!

-總第335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