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合資車價格一降再降,國產車價格卻在上漲?

咗邊丶


這是兩個問題,一個是合資車價格為什麼下降?一個是國產車價格為什麼上漲?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分析,兩個問題要分別回答。

合資車價格為什麼下降?

1,合資車價格有品牌加成,有下降空間。以上海大眾為例,根據其公開發布的2018年財務報表,可以得出單車淨利潤為13566元,這個利潤遠遠超過了國產車的利潤。合資車具備價格下降的空間。

2,為了市場競爭,不得不降價。2018年汽車市場首次出現負增長,汽車銷售變難,競爭加劇,以前不愁賣,現在必需給優惠才賣的動,不得不降價。

3,國產車競爭力增加,迫使合資車降價。國產車一直在進步,和合資車的差距越來越小,在質量接近的情況下,肯定買便宜的。合資車不降價就有丟掉市場的可能。

綜上所述,合資車一直在降價。

國產車價格為什麼上漲?

1,國產車利潤低,不漲價無法生存。國產車靠低價格和配置豐富與合資車競爭,是市場的選擇。在汽車起步階段,由於國產車的技術水平有限,無法和合資車競爭,只能靠價格便宜吸引客戶,單車利潤低,不漲價無發展。

2,國產車成本增加。現在國產車質量有了很大的進步,相應的成本也會增加,這些成本會轉移到價格上,導致價格上漲。

3,國產車有向上發展的需求。以前國產車做低端車,合資車做中高端車,現在合資車向下走,如新捷達,價格已經和國產車持平,壓縮了國產車的空間。國產車向上走,如長城WEY品牌,已經具備與合資車競爭的實力。反應到價格上,就是國產車的價格在上漲。

綜上所述,國產車的價格一直在上漲。


力力小車


沒有技術優勢了,繼續搗鼓幾十年不變的機械維持高價肯定是不行,降價是第一步,接著十有八九會步家電行業的後塵。

大膽預測,五到八年以後除了個別百年車企,像奔馳寶馬等等既有汽車文化,歷史傳承的世界頂級品牌,其他的肯定滾出中國市場,日韓車企連毛都剩不下,三星手機很棒吧,世界銷量第一在歐洲人氣頗高,照樣灰溜溜離開中國,日韓汽車能在中國市場存活?估計可能性不大,畢竟中國製造業已經崛起,乘用車以前也許真的很難,而現在不敢說小菜一碟,但真沒有多少技術可以難倒中國車企,中國企業有一種特長,一旦有機會參與就會讓全世界不可想象,雖然合資車現在有不少忠實粉絲,與錢過不去可以玩一時,但是很難玩一世,原因之一,隨著中國購車族逐漸成熟,僅僅比國產品牌稍早市場化的日韓企業,高昂的人工費用和零部件進口關稅,拿什麼與國產品牌比拼性價比。蠢蛋才相信靠減輕自重的省油有實質意義,偷工減料卻大言不慚稱為用不壞,在中國車市性價比最終才會是王道。


萬里白光


紳愛車,願每個人都擁有自己所愛的。

為什麼合資車價格一降再降?

合資車的降價主要原因是因為國產車起來了。

還記得桑塔納2000的時代嗎?1995年4月20號順利下線後,就迅速佔領了商務用車的市場,當時人們眼<strong>中的桑塔納就是官車,就是有錢人開的。那時候桑塔納2000的價格也是貴的離譜,需要14-15萬左右。那時候的14-15萬什麼概念,不用我細說了吧。

那時候因為車型太少,中國汽車文化發展慢,只能靠合資品牌打頭陣。桑塔納旋風也在那個時候開始展開,逐漸深入人心,到至今,40-50歲的朋友們買車第一個會想到的就是大眾,沒辦法,當時大眾影響力太強了。

現在嗯,依然很強。但是2019年了,大幅度的合資車品牌都開始降價促銷。最出名的就是韓系車了,韓系車的崛起就是因為性價比高,便宜,配置高。國產車和韓系車的想法不謀而合,性價比高,配置高,甚至還比韓系車便宜。加上某個事件,韓系車只能進行降價出售。

日系車和德系車品牌也開始紛紛降價,因為國產車動了他們的奶酪了。像緊湊型哈弗H6常年銷量佔據第一。他們如果不降價,搶奪市場的機會就會少一點。並且,合資品牌一般多多少少存在品牌溢價的情況,降價最多少賺一點,但是奪回的是市場。當然了,日系車也不是所有車型都降價,像豐田,雷克薩斯都很少降價,雷克薩斯最近還漲價了嗯,只能說硬氣。

為什麼國產車的價格在上漲?

國產車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為WEY和領克兩大國產高端品牌。只是這兩款品牌價格比較高,甚至比合資車品牌還高,別的品牌價格只會降價處理,而不會選擇上漲。

國產車雖然性價比高,配置高,便宜等優點奪取市場。但是國產車的黑歷史一輩子都抹不去,很多人到現在都不買國產車就是因為國產車前期的故障率,讓人怕了。但是現在國產車起來了,毛病越來越少了。況且,如果國產車不憑藉實力搶奪市場,怕是奔馳寶馬奧迪首付都買不起吧。正因為國產車的出現,BBA都降價了嗯。

國產車的價格一般來說不會漲,漲了就沒人買了。這麼簡單的道理相信廠家肯定不傻。像寶駿,五菱,吉利,長安的價格相對於合資車還是便宜的。

感謝大家瀏覽,更多精彩在紳愛車。

大家對此有何看法?請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紳愛車


因為合資車利潤高啊。

就算是降價之後,合資車在中國的利潤也比歐美市場利潤高。

因為中國許多人還是認外資廠商。

★在中國品牌沒有進入市場之前,合資廠商外資品牌可以說是躺著就把錢賺了,因為中國人沒有自己的汽車廠商和汽車品牌。

2000年左右,奇瑞、吉利、長城、比亞迪等中國品牌開始進入市場。

那時候自主品牌技術缺乏,外觀也不太時尚,只能靠低價打開市場局面。這個階段,外資品牌合資廠商展開了第一波降價,中國自主品牌的進入刺激了整個市場,使得一部分原來買不起車的消費者開始能夠用上汽車,不僅用上自主品牌,就連合資品牌也跟著降價了。

從某種程度上講,大家能這麼快的開上汽車,中國自主品牌功不可沒。

這一階段也湧現出了第一代中國神車:QQ、F3、自由艦。這個階段,中國自主品牌,合資廠商外資品牌都把精力主要放在了轎車和微型車市場。

這一階段,長城汽車慢慢進入市場,推出了賽影、賽弗等產品慢慢打開了SUV市場,並長期穩居細分市場第一名。

長城汽車的里程碑式的車型式哈佛H3以及後來上市的H6。

2010年前後,長城汽車推出了決定性的車型長城H6,這款車上市不久就問鼎冠軍。從此H6 開始長期霸榜SUV銷冠。

寬大的車身、時尚的外形、足夠的通過力,讓他開始走進千家萬戶,爬山涉水,走進中國居民的生活,走進中國的大街小巷。

實際上在SUV這塊做出成績的還有奇瑞瑞虎,但是奇瑞當時在聚焦微型車戰略,大搞小型車,痴迷於開發轎車和研究發動機。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不僅如此,H6的出現是中國自主品牌的汽車第一次大規模的躍上十萬級別的消費層面。

H6 長期霸榜SUV銷冠之後,立刻引起了中外廠商的注意,自主品牌以及外資廠商瘋狂導入SUV車型。

慢慢的,SUV這種車型開始走進千家萬戶,與轎車一道成為汽車市場的主流。它也使得中國廠商的產品第一次有機會進軍十萬級的市場。

慢慢的市場競爭逐漸激烈,自主品牌不斷推出各種級別的SUV產品,外資品牌也不斷跟進。

面對中國自主品牌的步步緊逼,合資廠商祭出了新殺器,在入門級車型的基礎上抬高底盤,打造入門級SUV。因為中國自主品牌在SUV領域與合資廠商產生了一個十萬價格差的真空層,所以外資廠商就搞了個怪里怪氣的入門級SUV,來對抗中國品牌的緊湊級中大型SUV。

知道田忌賽馬吧,外資品牌用小型SUV來打壓中國品牌中大型SUV,並填補市場空缺。給人的感覺好像是外資品牌降價了,實際上那麼肥的肉外資品牌怎麼肯輕易吐出來😂😂😂

★中國品牌在SUV車型上越造越大,越造越豪華,成本價格上肯定要上漲。即便如此,自主品牌緊湊級、中型SUV的售價還是沒有合資品牌入門級SUV賣的貴。

★另一方面在入門級市場,中國品牌基本放棄了微型車的開發,轉而以入門級SUV對抗合資品牌的入門小轎車、微型車。這就又是一個田忌賽馬:中國品牌的入門級SUV比跟合資品牌入門級轎車價格差不多,甚至略低,但卻帶來了更好的通過性和駕駛視野以及駕乘感受。

★目前為止,中國自主品牌與外資品牌合資廠商對市場的爭奪上由十年前的入門級產品轉移到了10~20萬的市場。

為了爭奪市場,提高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長城、吉利、奇瑞分別推出了WEY、領克、星途這樣的中高檔品牌。

自主品牌推出的中高檔品牌也不只是價格貴了而已,還帶來了更豐富的配置、更前沿的設計。

在供應鏈上也選擇了更多的知名供應商以及更好的配件。選用了更多的熱成型鋼、性能更好的輪胎以及雙層靜音玻璃等配置。

雖然產品賣到了十五六萬,但這樣的配置和配件在二十多萬的合資車型那裡也不多見。其中一部分供應商甚至只供應豪華品牌。

★在同樣尺寸的SUV車型上,合資廠商要比中國自主品牌貴到十萬左右。儘管如此,合資品牌仍然選擇了減配,甚至有些品牌,用泡沫取代防撞鋼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在價格上看,合資廠商入門級SUV跟自主品牌緊湊級、中級SUV一個價格,而且自主品牌緊湊級中級SUV在動力和配置上還比合資廠商入門級SUV更好。

★另外今年市場不太景氣,一些廠商也開始了降價促銷活動。











流風小築


記得當年桑塔納不?德國說在中國定價8萬元。而自己定出了23萬元!!!


再戰江湖190913504


合資車原本定價就虛高!現如今有國產車的相逼它不得不降價!不是幾年前他們一家獨大的天下了!支持國產!!!!


運氣極佳


合資車以前是暴利 所以降價是必須的,

中國車質量越來越好 品質越來越高 所以價格有所升高。


大洋兩岸


耗子扛槍窩裡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