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書寫新時代風采 開發區統籌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

27年前,承載著常熟人民開放創新、跨越發展的夢想,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成立。

27年的深耕細作,起初的農田阡陌已實現華麗蛻變,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城鄉面貌更加靚麗、民生福祉不斷提高……如今的開發區正以昂揚之姿在虞城大地上書寫著新時代風采。

今年以來,在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引領下,開發區積極應對宏觀經濟下行和中美經貿摩擦等不利因素,圍繞市委“促發展、補短板、解難題、精管理”工作主線,聚焦提升發展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統籌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截至10月,全區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23億元,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74.94億元、工業開票銷售868.84億元。

促增量 保總量 優存量

舞好穩增長“三部曲”

11月2日,“年產6萬噸輕量化高強度汽車緊固件項目”開工奠基儀式在開發區舉行。該項目總投資6億多元,是2019年度常熟市重點項目之一,其中1.2億元主要用於引進高端智能化國內領先自動化生產線和機器人應用,建成後將為奇瑞捷豹路虎汽車、觀致汽車、大眾汽車等國內主流汽車製造商以及新能源汽車製造商提供優質的高強度緊固件配套服務。

牢牢抓好、用好“製造業”這個厚實家底和優勢資源,是開發區夯實經濟總量基礎的根本,通過推動緊固件等新項目有效落地,充分提升汽車產業鏈發展水平、提振汽車產業的信心,為發展增添動能。為進一步穩企業保總量,開發區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影響,為18家銷售額超10億元骨幹企業制訂穩增長扶持政策,落實領導幹部聯繫服務機制,確保企業訂單不減、產能不移、貢獻不降。對銷售額1000萬元以上企業建立個性檔案,每年開展健康體檢,並扶持諾華、美橋、天澤新材料等重點企業增資擴產。

抓招商促增量、盤資源優存量,也是開發區種好“穩增長”責任田的重要舉措。今年以來,開發區堅持“項目”為王,緊扣“總量大、稅源型、少用地、先進性”四個標準,緊盯日韓歐美、北上廣深,瞄準世界500強、國企、央企、上市公司精準招商,著力引進高峰產業和標杆項目,並通過構建“大招商”體系,建立部門項目聯儲和信息共享機制,在北上深設立招商聯絡點,常態化、清單化、項目化對接招商,確保週週有項目,月月有簽約。同時,強化“整合提升、集約發展”,通過做好老舊工業區更新改造、出臺《企事業單位搬遷收儲補償工作意見》、推行“無地招商”“零地增長”“減量發展”“留白髮展”等集約發展模式路徑等措施,充分盤活資源,變低效為高效、閒置為優配、粗放發展為集約增長。

調結構 轉動能 搭平臺

握好促轉型“方向盤”

11月9日,亨通常熟國際海洋產業園在開發區順利“啟航”,這是本市著眼全球、推動藍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舉措,也充分體現了亨通集團這樣的國家創新型大企業對開發區投資發展環境的高度認可。

打造亨通常熟國際海洋產業園等特色園區,扶持牽引全局的優勢產業、骨幹項目、重點企業,對開發區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實現產業轉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深遠意義。今年以來,開發區努力打破“瓶頸期”,加速轉變發展方式和增長動能,調高調優調綠產業結構,充分實現變低端為高端、低產為高產、落後為先進。一方面推動傳統制造業和新興產業協同發展,引進立訊智能科技產業園等高能級項目,積極佈局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5G等新技術、新業態,帶動提升現有產業。同時,推動製造業和服務業加快融合,發揮區域港口碼頭和物流服務業集聚效應,依託綜保區、國際物流園打造核心港口物流基地。立足汽車、化工、醫藥、造紙等特色產業集群延鏈補鏈,發展研發設計、檢驗檢測、銷售物流、金融商貿等生產性服務業。

另一方面,開發區始終堅持創新驅動、智能帶動,通過推動通潤汽車零部件、貝特利等一批公司上市,申報美橋、巴德富等一批高新企業,打造亨通、路虎等一批省級“三大中心”,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並依託科創園、華為雲創新中心、中科創新廣場、北航智能硬件創新園、重慶理工常熟創新中心,整合、提升一批功能性創新載體。同時,加快製造業“智能化”改造,積極引導企業上雲,力爭明年工業機器人保有量超3000臺,示範智能車間超20家以上。

護生態 促開放 留人才

打好優環境“主動仗”

幾個月前,在江蘇常熟發電有限公司煤碼頭,這裡還是一處露天的灰渣場,用於臨時堆放電廠來不及處理的鍋爐灰渣。如今,2萬平方米的空地上種滿了櫸樹、水杉等樹種,遠遠望去綠意盎然一片美好景緻。

積極推進長江沿線“三化”專項行動,是今年開發區立足區域實際和優勢資源,狠抓長江環境大保護,高標準建設“長江生態展示館”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今,30萬平方米的城市親水江岸和20公里的濱江慢行步道,已經成為區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今年以來,開發區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高起點優化區域生態規劃,統籌建設生態溼地、綠色廊道、公園廣場、現代農業、特色鄉村等生態功能板塊,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示範區、樣板區、引領區,並擦亮濱江新城名片,堅持規劃視野國際化,項目落地品牌化,城市管理精細化,優化“城市客廳”設計,積極引進特色國際學校、品牌酒店管理集團、高端醫療機構,打造國際化社區和人才公寓,不斷提升城市形態格局、功能品位和承載能力,吸引留住高層次人才,營造和諧人居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