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美中情局實施“白銀計劃”,正確判讀蘇聯,擴大朝鮮戰爭

在世人的眼中,維也納是座燦爛的藝術之城。它位於多瑙河畔,是奧地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全國9個聯邦州之一,也是歐洲主要的文化中心,多少影響人類文明的藝術大師輩出的熱土,被譽為“世界音樂之都”。

50年代,美中情局實施“白銀計劃”,正確判讀蘇聯,擴大朝鮮戰爭

多瑙河畔維也納

維也納還是聯合國的四個官方駐地之一,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總部以及其他國際機構的所在地。維也納已連續多年被聯合國人居署評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在過去,維也納還曾是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大公國、奧地利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它的市中心古城區被列為世界遺產。

50年代,美中情局實施“白銀計劃”,正確判讀蘇聯,擴大朝鮮戰爭

金色大廳

可是,世人甚少知道的是,它還有另外一個隱秘的頭銜,“冷戰諜都”。世界上能稱之為“諜都”的城市其實不少,譬如柏林、譬如上海、譬如倫敦,而維也納曾經在冷戰時期,以各國間諜數量和國家分佈則在其中佔有榜首地位。

50年代,美中情局實施“白銀計劃”,正確判讀蘇聯,擴大朝鮮戰爭

1945年4月13日,蘇聯紅軍解放了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50年代,美中情局實施“白銀計劃”,正確判讀蘇聯,擴大朝鮮戰爭

二戰期間,被納粹德國吞併的奧地利參與了希特勒的對外侵略,所以包括維也納在內的奧地利全境被英美法蘇四國分區佔領長達10年之久,直到1955年才恢復國家主權。地處歐洲腹地的維也納成為東西方兩大陣營間諜戰的中心。

50年代,美中情局實施“白銀計劃”,正確判讀蘇聯,擴大朝鮮戰爭

二戰剛結束的維也納,蘇軍在街頭檢查

蘇聯克格勃、美國中情局以及英國秘密情報局紛紛在維也納設立分號,據西方情報機構的一份資料顯示,冷戰時期活躍在維也納的各國間諜人數最多時竟達2萬人。

50年代,美中情局實施“白銀計劃”,正確判讀蘇聯,擴大朝鮮戰爭

當時蘇聯佔領軍的司令部設在維也納帝國飯店,因而帝國飯店成了英美情報機構覬覦的重要目標。在這方面,英國人走在了美國人前面。英國軍情六處早在1949年就組織了代號為“白銀”的秘密行動,併成功截聽了一條蘇聯人的電話線。軍情六處先是在維也納的郊區買了一棟房子,然後深挖地道,接通蘇軍司令部的電纜,用錄音機將蘇聯人的通話錄下來。這樣,軍情六處的特工人員坐在地下室裡,就可以監聽維也納蘇軍司令部與莫斯科的一切電話內容。

50年代,美中情局實施“白銀計劃”,正確判讀蘇聯,擴大朝鮮戰爭

間諜的聚集之地-維也納帝國飯店

美國人雖然起步較晚,但效率很高。1951年,中情局駐維也納情報站獲得一份維也納蘇軍司令部與莫斯科聯繫的地下電纜網絡圖。情報人員如獲至寶,他們請來了華盛頓總部電訊室的卡爾・納爾森。這位老資格的電訊專家終於從維也納地下設施圖和其他市政建設的資料中發現破綻,經過極其艱苦細緻的分析研究,將這些殘缺不全的電纜網絡圖紙拼湊成完整的維也納―莫斯科通信系統網絡圖。利用這份圖紙,美英聯手擴展“白銀計劃”,建立了多條竊聽專線,大大提高了竊聽行動的效率。

50年代,美中情局實施“白銀計劃”,正確判讀蘇聯,擴大朝鮮戰爭

利用“白銀計劃”,美英不僅瞭解了奧地利蘇轄區的全部狀況,而且也瞭解了蘇聯其他方面的外交政策。例如,南斯拉夫被共產國際開除後,美國國務院和英國外交部都為如何制定對南斯拉夫的新政策而舉棋不定。多數外交家認為,鐵托是共產黨,他與斯大林分道揚鑣是想迷惑西方國家。

但中情局從維也納情報站證實了鐵托與斯大林的分裂,而且蘇聯並不打算向巴爾幹半島擴張,也並不想馬上逼迫南斯拉夫就範。這一情報幫助美國迅速靠近了南斯拉夫,並得以從歐洲抽調大量兵力,投入朝鮮戰場。

50年代,美中情局實施“白銀計劃”,正確判讀蘇聯,擴大朝鮮戰爭

1946年,維也納街頭的遊行,斯大林和鐵托巨幅頭像

蘇聯克格勃則利用奧地利中立國的有利地位,積極策反美英情報人員。

1984年,克格勃在維也納成功策反了中情局高級特工愛德華・霍華德,從他手上獲得了美國在莫斯科間諜網的絕密資料。中情局因此損失慘重,三名以外交官身份作掩護的美國間諜很快被驅逐出境,被中情局譽為“最有價值的資產”的蘇聯科學家托爾卡切夫也被處決,後者曾向美國方面提供了許多蘇聯隱形飛機和導彈技術的資料。

50年代,美中情局實施“白銀計劃”,正確判讀蘇聯,擴大朝鮮戰爭

在今天,維也納依然是美俄,乃至世界性活動間諜來往的橋頭堡。在美妙的夜鶯歌聲中,跳躍著情報的音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