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 釋放發展動能

□吳雲青

日前,拜騰汽車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德國友人戴雷在《人民日報》撰文提到,公司南京總部在接待前來參觀的德國政府和機構代表時,他們總會問同一個問題:為什麼不在德國做這件事?

強有力的創業支持是一個重要原因。戴雷說,拜騰創業之初,地方政府就詳細瞭解了他們的經營情況、發展規劃,鼓勵他們堅定電動化、智能化的戰略方向;面對企業發展的難題,政企一道研究解決辦法。這種為企業創新發展服務的精神,深深感動著他,也支撐他邁過了創業路上的一個個難關。短短兩年時間,拜騰的全球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已經在南京拔地而起。

拜騰的故事,是南京這些年來盡心服務、大力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的縮影。根據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南京上榜11家獨角獸企業,居全國第五,其中就包括拜騰。獨角獸不是從天而降的,南京為科技型企業建立了一整套梯度培育體系,用專門的綠色通道和一企一策服務,幫助企業從種子、初創加快成長為瞪羚、獨角獸和上市企業。每家企業的每一次升級,背後都凝聚著政企很多人的心血。最新報告顯示,南京創新總指數排名全國第四,成績來之不易。

南京的創新能力受到肯定,營商服務得到企業認可,形勢可喜但也絕不能生出驕心。一來,城市之間你追我趕,相關工作可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二來,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跟一流相比,要始終清醒地看到不足。例如,我市政務中心新增“一件事”專窗,企業開辦僅需2.5小時,是很快,但國內已有城市把時間壓縮至2小時;北京電力接入全免費,近日還全部取消了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公共服務企業設定的證明。越是創新能力強、營商環境好的地方,越是新舉措、新成績層出不窮,我們要想保住席位、更進一步,只有繼續兢兢業業、想方設法提高服務企業的水平。

提高服務企業的水平,關鍵是聚焦問題,對照營商環境的各項指標尋求突破。我市出臺優化營商環境100條、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30條,推進“864”改革等,努力為企業打造便利的政務環境和貼心的服務環境。上個月,我市一工程建設項目拿地後3個工作日就辦好了所有開工手續。一些指標事關企業生存發展的“命門”,恰恰最難突破,習總書記就曾把民企遇到的主要困難形容為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圍繞“三座大山”找出路,我們不僅要把各級政策舉措落實落細,更須開拓思路、創新辦法,為此須在積極學習先進經驗的同時,及時抓住時勢賦予的機遇,主動開展創造性探索。

前不久,市委主要領導專題研究自貿區南京片區制度創新,強調要緊緊圍繞資源稟賦,務實探索具有鮮明南京特點的自貿區建設發展路徑,提出打造開放創新、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等優勢。國務院日前印發通知,下月起將在全國自貿試驗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自貿區南京片區是我市創新名城建設的主戰場,要在創造性探索營商環境升級上有所突破,當把握住“天時地利”。

步履不停,優無止境。推動營商環境再優化、再提升,讓南京成為企業興旺發展的“風水寶地”,就會更大限度地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將企業和市場的活力轉化為社會創造力、城市創新力,釋放高質量發展更強動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