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出現於何時?產生的原因何在?其意義是什麼?

草書真正出現在何時?一直是書法史家和文字學家努力尋求的焦點。

趙壹在《非草書》中說:

“夫草書之興也,其於近古乎?”

這裡趙壹以反問的語氣指出了草書產生的大致時代,即“蓋秦之末”。這一說法是接近歷史事實的。

草書出現於何時?產生的原因何在?其意義是什麼?

著名文字學家裘錫圭先生說:

“早在秦國文字的俗體演變為隸書的過程裡,就出現了一些跟後來的草書相同或相似的草率寫法,如把‘止’字旁寫作‘z’之類。隸書形成之後,這些草率寫法作為隸書的俗體繼續使用,此外還出現了一些新的草率寫法。草書就是在這些新舊草率寫法的基礎上形成的。”(裘錫圭著《文字學概要》第85頁,商務印書館1999年)

根據現在已有的出土文字資料看,草書的形成至遲不會晚於西漢元(漢元帝,公元前48~33年)、成 (漢成帝,公元前32~7年)之際,很可能在宣(漢宣帝,公元前73~49年)、元時代就已經形成了

草書出現於何時?產生的原因何在?其意義是什麼?

從書體演變的歷史來看,草書從秦末產生髮展到漢代已經具備了作為一種書體的獨立特徵。當然,一種書體的形成絕對不是在三五年之內就能完成的,也絕對不是由某一個人決定的,它需要許許多多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積澱,並經過人們實踐的檢驗和無數次歷史的考査オ能最終成為書法本體的一部分,被廣泛接受和傳播。

關於草書的名稱,趙壹在《非草書》中稱之為“隸草”。張懷瓘《書斷》說:

“此乃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連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
草書出現於何時?產生的原因何在?其意義是什麼?

當代書學大師啟功先生對草書名稱的考證是很有說服力的:

“‘草’,本是草創、草率、草稿之意,含有初步、非正式、不成熟的意見。在字體方面,又有廣狹二意:廣 義的,不論時代,凡寫得潦草的字都可以算;但狹義的或說是當作一種專門的字體名 稱,則是漢代才有的。《說文序》說: ‘漢興有草書’,但直到‘新莽六書’,仍不列草書這一體。可見所謂‘漢興有草書’只是說明它已產生,但還未列為正式的、合法的字 體。”(啟功著《古代字體論稿》)

宋張栻《南軒集》中亦如是說:

“草書不必近代有之,必自筆札已來便有之,但寫得不謹,便成草書。”
草書出現於何時?產生的原因何在?其意義是什麼?

從廣義上說,張栻的說法是對的,篆書“寫得不謹”,就是“草篆” ;隸書“寫得不謹”,就是“草隸”,廣而言之都可以叫草書。但是,書寫遵循一定法度,自成一種體系,並且具備結構省簡、易於快速書寫、不易識認特徵的草書,當是始於漢代 的“章草”。“章草”這一名稱,最早見於張懷瓘《書斷》捲上:

“獻之嘗白父雲: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頓異真體,合窮偽略之理,極草蹤之致,不若藁行之間,於往法固殊,大 人宜改體。”
草書出現於何時?產生的原因何在?其意義是什麼?

由王獻之的話可知草書的名稱由來已久,具體叫什麼名稱,則與時代、書家、“書史官”及約定俗成的歷史流傳有很大關係。但是可以肯定地說,草書的名稱在漢代已經出現並得到了人們的認可,並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得到了普遍的傳承。

從漢字產生和流傳至今的歷史事實看,實用目的是草書出現的主要原因。趙壹在 《非草書》中這樣解釋草書的形成原因:

“蓋秦之末,刑峻網密,官書煩冗,戰攻並作,軍 書交馳,羽榭紛飛,故為隸草,趨急速耳……”
草書出現於何時?產生的原因何在?其意義是什麼?

趙壹的說法是符合實際的。

“章草產生並 流行於漢代,是隸書的快寫形式。它是伴隨著漢代隸書由古隸到漢隸的發展過程而萌生和相應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字體。漢初的古隸,雖然比篆書簡便易寫,但還是筆畫繁雜,不容易寫得快。當時的文化人為了赴急趨速,在寫字時,或有意省簡某些字過多的 點畫,或設法用一個簡單的構件取代複雜的構件,或順勢把部分相關的點畫連起來寫,如此潦草成字就形成了古隸的草寫體,這就有了章草的萌芽。"(秦永龍編著《漢字書法通解・行草》)
草書出現於何時?產生的原因何在?其意義是什麼?

這一萌芽在實用的情況下繼續發展成為草書,其中人的因素是很重要的,

“草書是輔助隸書的一種簡便字體,主要用於起草文稿和通信。在草書形成的過程裡,官府佐、史一類人大概也起了很大作用。因為他們經常需要起草文書,草書這樣 的字體對他們最有用”(錫圭著《文字學概要》)。 

草書的形成方式是由現實事務的繁雜瑣碎導致篆書、隸書的書寫速度無法滿足人們生活的需要,人們便採取省簡、連寫篆書、隸書筆畫等方式,以加快書寫速度,這樣草書便從篆書、隸書中脫離出來而成為一種獨立的字體。

草書出現於何時?產生的原因何在?其意義是什麼?

趙壹在(非草書》說:

“示簡易之指,非聖人之業也。但貴刪難省煩,損復為單,務取易為易知,非常儀也。”

可見,為了快寫人們只能對篆書、隸書進行草化。

概括起來,草化的方法,無非有兩種,省筆和連筆。

省筆,或者省去字形結構的一部分,或者省去部分筆畫。省筆的另一種形式是以一種草書符號來替代不同的偏旁結構。

草書出現於何時?產生的原因何在?其意義是什麼?

連筆的順序自上而下、自左而右、自外而內,與省筆方法是緊密相合的;或者說,省筆的目的就是為了便於連筆順序的展開。

這樣,書寫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草化的省筆和連筆,強化和豐富了漢字點畫符號的線條化表現能力,這是草書審美意義的關鍵所在。

草化省筆的另一種傾向是用多種省筆方法來書寫同一偏旁結構,如“口”就有三四種省筆寫法,凸現了點畫線條的組合能力。

草書出現於何時?產生的原因何在?其意義是什麼?

連筆線條不但拓寬了點畫的空間展示能力,而且生成了新的筆畫形態,増強了筆畫的表現力,如帶鉤筆畫的出現就是一例。對此趙構在其《翰墨志》中說:

“草書之法,昔人 用以趣急速,而備簡易,刪難省改,損復為單,誠非蒼、史之跡。但習書之餘,以精神之運,識思超妙,使點畫不失真為尚。故梁武謂赴急書,不失蒼公鳥跡之意,顧豈皂吏所 能為也?又其敘草大略,雖趙壹非之,似未易輕重其體勢,兼昔人自制草書,筆悉用長 毫,以利縱舍之便,其為得法,必至於此。"(趙構《輸墨志》)
草書出現於何時?產生的原因何在?其意義是什麼?

這樣,篆書、隸書的草化是由不同的省變形式到最簡單的草書形式,整個草書的形成過程是草書字形的優化選擇的過程。既調整、突出了草書作為一種書體的獨特性,又使單個字異於他字,這就是草書符號的意義所在。

但是,在書體的劃分上,當代的文字學家大多把草書歸入今體書,但能識讀隸、 行、楷者未必就能識讀草書。所以,嚴格地講漢字符號有三套符號系列:以小篆為代表的古書體,以隸、楷為代表的今書體,以今草為代表的草書體。這是今人對草書符號的認識和歸類,當屬新人新認識!

草書出現於何時?產生的原因何在?其意義是什麼?

整個篆書、隸書草化的過程在漢代已經基本完成,後來的草化是對草書的完善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