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不歡迎高冷,歡迎搞笑?錯

《奇葩說》:不歡迎高冷,歡迎搞笑?錯

老同學:

你好!

週四晚上看了《奇葩說》了嗎?真的是很意外呀!

徐吉如自己也沒想到,自己竟然這麼早被淘汰了。

如果僅是被淘汰,瀟灑告別也就是了。畢竟《奇葩說》送走過許多優秀的人。但是他們留給觀眾的背影,往往是遺憾,甚至有些委屈。

但是許吉如不同。

她被淘汰,似乎並不冤枉。

1. 波折

徐吉如是帶著各種光環來參與《奇葩說》的,因此也被許多人期待。

很多人都把她和詹青雲相提並論,期待她成為“詹青雲第二”,給觀眾帶來更多精彩。

能見證一個新秀的封神之路,想想都覺得挺精彩。

但是沒人想到這條路是如此波折。


在1/2賽的時候,她對陣楊奇函。佔盡優勢的情況下,被楊奇函在最後30秒翻盤。

後來她面對詹青雲時,打得有來有往,不落下風。雖然惜敗,但展示了不俗的實力,對得起大家的期待。

所以薛教授贈才會贈書以示惜才。

但是當天的三辯發揮讓人大失所望:通篇道理、語速2倍、咄咄逼人,這樣的風格著實不討喜。

最終她的去留問題造成了導師臺上神仙打架:

羅胖犧牲了自己唯一的一張挽救卡鼎力支援;

此舉吞噬了康永哥一貫的情商,發出了節目有史以來第一次抗議。

亂紛紛的戰局,妥妥的一部特洛伊戰爭:

一群神仙,為了一個美女,撕下了假面具,打作一團;

凡人無辜被拖入戰爭,美女最後也沒留得住。

《奇葩說》:不歡迎高冷,歡迎搞笑?錯

2. 困局

表面看,許吉如最大問題,還是進入角色太慢。

這大概和今年緊密的賽制有關:上來就是1/2混戰,人人都必須精神高度緊張,打好只有幾分鐘的打快攻。

慢熱型的選手,面對這種局面就比較吃虧。

這很像上一季的熊浩。專業內實力強橫,但是就是號不準觀眾的脈搏,聽著精彩就是不跑票。

然而熊浩有一季的時間慢慢磨合,許吉如卻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沒有時間磨合。

《奇葩說》:不歡迎高冷,歡迎搞笑?錯

對於專業大神而言,最痛苦、最尷尬的,是聽到別人評價自己“不接地氣”。

這也是許吉如失利的重要原因。

《奇葩說》說到底是一檔綜藝節目。不僅要講道理,要拼辯論技巧,還要尊重娛樂精神,要和觀眾互動,要營造舞臺效果。

於是有人覺得“把書面用語換成口語,變得通俗易懂”,這就叫接地氣了。

也有人覺得“把嚴肅的表達用俗語調侃著說”,就叫接地氣了。

所以就誕生了另一個極端。

他們放低姿態,一直低到塵埃,用撓人腳心的方式換取別人廉價的笑。雖然聽眾當時聽得極其過癮,笑到缺氧,過後卻不記得他到底聽到了什麼。

前者像在小酒館裡吟誦“君子固窮”的孔乙己,後者像口香糖,入口挺甜,勁一過就變得膩歪。

過高和過低,都不是真正的接地氣。

3. 《奇葩說》的地氣

那麼《奇葩說》的“地氣”是什麼?

其實開場時分,馬東的一句戲言就已經揭示了“地氣”所在。

當時正在讀海瀾之家羽絨服的廣告。

馬東相當體諒,讀完廣告之後,還特意提到:

她們真是很不容易,不管什麼天 ,都要穿著羽絨服。

《奇葩說》:不歡迎高冷,歡迎搞笑?錯

人們這才注意到:在演播廳眾人衣著清涼的時候,海瀾之家的小姐姐還是一身羽絨服。

《奇葩說》:不歡迎高冷,歡迎搞笑?錯

如果沒有這句話 ,這位小姐姐大概也就一秒左右的鏡頭,短到觀眾還來不及看清她長什麼樣子。

這就是《奇葩說》主流觀眾的真實生活狀態。

TA們年輕,僅有的財富就是時間;


TA們渴望上進,不然也沒必要把時間花在這裡;

TA們個性獨立,可以接受被學識碾壓,但接受不了高高在上的態度;

但是TA們最渴望被看到,被理解,所以誰能站在TA們的立場上解讀,TA們就投票給誰。

就像邱晨關於“大學要不要開設戀愛必修課”的辯題中,切入點就是“正因為我們上了太多的課,才錯過了真正的人生”。

《奇葩說》:不歡迎高冷,歡迎搞笑?錯

一言擊中了所有年輕人的心。

想想看,現在年輕人,誰沒有經歷過被考試支配的恐懼?

誰沒有經歷過一旦考砸之後,父母那失望的目光?

誰沒有經歷過“還沒有出人頭地”的焦慮?

午夜夢迴,有多少次被嚇醒,因為夢見自己正在高考的考場?

正如邱晨所說,這些痛苦,佈滿了我們的前半生:起初面對的是一份考卷,後來面對的是一份工作,現在面對的是一個人。

我們上過太多的課,唯一沒有學會的是接受失敗,於是在被催趕著一路前行。

被理解、被看到,從另一個角度,照進自己的人生。

這才是《奇葩說》的地氣。

4. 什麼是真正的接地氣?

真正的接地氣,其實是能把自己的思考,還原到真實場景中的能力。

就像劉潤老師說的那樣:

不抽象,無法深入思考;

不還原,看不到本來面目;

所以我們會非常佩服一種人:他們能把高深複雜門檻高的東西,用你能聽懂的方式講給你聽,讓你一下子就能明白抓住其中精髓。比如薛教授的經濟學。

他們不僅懂自己的專業,而且更懂你。

他會主動了解你熟悉什麼,所以明白怎樣把陌生的東西類比成你熟悉的東西,把離你遠的比喻成離你近的,把複雜的關係簡化成一張圖。

目的只有一個,讓你真的懂。

因為你寶貴的心智,不該浪費在理解無聊說教和無底線迎合上

所以,接地氣不是媚俗搞笑,而是一種真正的尊重:

他體諒你的真實處境,所以誠心交流而不是賣弄,耐心分享而不是說教;

接地氣更是一種實力:

他掌握一個知識大廈的全貌,更能理解每一層居民的語言和風格。

他可以坐電梯上下,和每一層人自如對話。請你坐著,他站著,用你的舒適,換取你的傾聽,直到你真正聽懂,帶著收穫滿意離開。

那麼,邱晨是怎樣做到接地氣的?

5. 場景

一言蔽之:場景代入

場景裡,會有環境,會有人物關係,但更重要的是你在當時當地的切身感受。

可能是歡悅、痛苦、焦慮、心酸……,這些體驗將會激發你的情緒。

我們都知道象與騎象人的比喻。象就是你情緒的力量,騎象人則寓意你的理性。情緒的力量原始而澎湃,理性只有順應情緒時,才有可能將力量引去正確的方向。

情緒上頭,是不管不顧的。哪怕理性的指引再正確,也擋不住大象衝向能夠宣洩的地方。

所以聰明的騎象人不靠道理支配自己的大象,更不靠說教影響別人的大象。

他們靠的是“畫餅”。

這張“餅”你會身臨其境,讓你對所有的情緒糾葛感同身受,因為你也面臨一樣的困境。所以你會傾聽,會思考,會希望得到她的指導​。

或許你會說“當什麼真?難道我要靠聽辯論,來指引自己的人生道路嗎?”

辯論或許不會,但是諮詢可以​。

因為諮詢是特別注重還原場景的。

6. 真問題

對於諮詢來說,特別強調“不還原,就無法找到真問題”。

做諮詢以來,最大的感受就是:來訪者起初諮詢的,都不是真問題。

前幾天,我就接手了這樣一個諮詢:

來訪者說: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生活和工作不能平衡。

她是一位二胎寶媽,二寶才4個月。兩個寶寶都由老公帶。4歲的大寶平時要上興趣班,也是老公負責接送。

(其實,這樣的老公不錯了。)

寶媽本人則是精明幹練的職場精英,非常喜歡現在的工作狀態和內容,業績也很出色。但她的工作時間隨機性很大,抽不出足夠的時間幫助大寶養成好習慣,比如規律的作息時間。

​那麼和老公商量請他多費心,可以嗎?

寶媽不放心,說“他的生活可以,陪伴學習就不行。如果我不在他就不會管”。

注意,這時問題已經悄悄變了,由“工作和家庭的平衡”,變成了“讓大寶養成好習慣”。

這時我問她:如果你老公可以做到,那你覺得可以放手嗎​?

她隨口說了一句“自己心底裡也是想和孩子有連接,不然孩子跟我不親。

這句話看似沒頭沒尾,然而這才是真問題。

她真正擔心的是“如果不能陪伴孩子,孩子會和她不親”。

我觀察了她的優勢報告,發現她的優勢前五項是前瞻、積極、責任,伯樂、統籌。

在這個場景中,主要產生作用的是前瞻、責任和統籌三項特質。

對於這位寶媽來說,工作和生活,尤其是孩子,都是她的責任。

責任特質的人,一旦做出承諾、或者認定這是自己的責任,就會百分之百的努力,希望百分之百落實。

如果沒做到,能用另一種途徑補償還好,不能的話簡直是寢食難安,這會給他壓力,讓他開始向排名第一的特質靠攏​。

那麼她的第一項特質是什麼呢?前瞻。

前瞻特質的人擅長幻想,內心戲特別豐富。他們總能描繪出細緻入微的未來,一點點苗頭也能讓他推測出生動的未來圖景。

美好的憧憬可以,沮喪的擔憂當然也可以。所以這位寶媽就開始想些有的沒的的東西來嚇唬自己。

那該怎麼辦呢?

其實在她的優勢序列中,就潛藏著鑰匙:那就是統籌。

統籌特質的人是資源利用的高手,越是複雜的環境,越能從中找出最佳組合;所以這位寶媽只要意識到自己的資源遠不止看到的這一點點,就可以放下壓力,解決當下問題了。

核心問題是她希望給孩子更多的陪伴,表面成果是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一說習慣,似乎只有日週期的才叫習慣,比如每天幾點起床,

其實放大一點看,以周為週期的習慣,叫不叫習慣呢 ?

以月為週期呢?以年為週期呢?可不可以叫做習慣呢?

如果這樣成立,那寶媽其實不必要每天都強迫自己也足夠的時間陪伴,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周陪伴計劃、月陪伴計劃,在月份牌上打上標記,和寶寶共同遵守。

這樣不僅讓娃有了參與感,也學會了期待,這樣是不是也是一種高質量的陪伴呢?

所以你看,不還原場景不能認識真相,真相都看不到又怎麼說服別人的,更別說給人啟發了。

畢竟,真實勝於一切雄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