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Q3营收1348亿 业绩回暖净利同增161% 持续押注下沉市场

11月15日,京东(NASDAQ:JD)发布了其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京东集团Q3实现净收入1348亿元(约189亿美元),同比增长28.7%;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60.6%至31亿元。

京东Q3营收1348亿 业绩回暖净利同增161% 持续押注下沉市场

​截至2019年9月30日,过去12个月的经营现金流从人民币182亿元增加至308亿元(约43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从人民币55亿元增加至156亿元(约22亿美元)。

同期,京东年度活跃用户3.344亿,环比增长1310万,创下近七个季度以来最大增量,其中9月份,京东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数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6%;京东在线商城的商户数量超过25万家,员工数量超过20万人,比上个季度增加了2.5万人。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京东大促期间取得2044亿成绩,双十一当天交易额达731亿,就2019年全年来看,京东业绩有望再创新高。

京东预计,2019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介于1630亿元人民币至1680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在21%至25%之间。

物流带来高增长

财报显示,京东Q3自营电商业务净收入1188.5亿元(约166亿),同比增长27%。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电商业务增长之外,物流带来的高增长和下沉市场发力,为京东Q3业绩的高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

京东Q3净服务收入为160亿元(约23亿美元),同比增速47%,服务收入占净收入的比重提升至11.9%,在服务收入中,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同比大涨了94%,相比上季度暴涨28.7亿元。

京东物流2017年之前还是主要服务京东电商,2017年京东将其B2C供应链服务全面对外开放之后,逐渐成长为京东的又一增长极。截至2019Q3,京东物流运营超过650个仓库,仓储面积约16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京东物流生态布局持续深化。

据京东物流CEO王振辉透露,目前京东物流外部收入已经占京东物流总收入近40%,明年还会继续提升,利润水平将更加稳定。外单业务层面,京东物流已经服务了20多万家企业客户。

2019上半年,除去自营服务部分,京东物流服务及其它收入达到99.7亿元,同比去年增长95%。

在2019年第三季度,京东物流提出“千县万镇24小时达”时效提速计划,在内部被称“4624计划”,即在4至6线城市实现从下单到收货在24小时之内完成。

据披露,双十一期间,京东实现了全国90%的区县一日达,自营订单一日达占比92%。

此外,在2019年Q3财报中,京东特意强调年初与新加坡政府基金GIC合作成立的核心基金已经完成主要工作:将价值109亿元的物流资产交付基金公司,进行ABS(资产证券化)融资,物流资产超过10000万平方米。

物流资产的ABS的价值,实质上是物流企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的价值,亦是物流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作为证券发行的支撑,这也意味着,在纳入核心基金的1000万平方米的物流资产中,大多是可产生较好现金流的优质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京东集团经营利润为50亿元,而去年同期亏损7亿元。本季度的经营利润中就包括向核心基金,即京东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共同成立的物流地产基金出售物流基础设施的30亿元人民币收益。

开拓下沉新战场

随着京东物流生态布局持续深化,京东近年不断加码的下沉市场也展现出强劲的势头。

据京东披露,截至2019年9月30日,京东在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增长至3.344亿。Q3年活跃用户数增长了1310万人,创下近7个季度以来最大用户增幅,其中有超过70%的新用户来自低线城市。

京东方面表示,用户增长强劲主要是市场下沉和C2M定制商品战略成效凸显的影响。截至目前,来自于低线市场的家电、手机通讯等高价值商品,和食品、保健等涉及消费者健康的“信赖型”商品的订单增长,显著高于一二线城市。同时,用户黏性进一步提升,年ARPU值达1618元/人,同比增长185元/人。

2019年9月,作为京东下沉战略的重要社交电商产品“京喜”上线。10月31日,京喜正式接入微信一级入口。京喜主要瞄准下沉市场的用户,对价格敏感度较高,因此在商品来源上与京东主站APP有较大区别。

与拼多多电商工厂直接合作的模式相似,京喜的商品主要来自于国内众多产业带工厂,目前已经布局一百多个产业带。据京东透露,截至目前,京喜客户中,有75%来自低线城市,55%为女性用户。

另一方面,京东利用平台丰富的数据资源持续推进反向定制业务,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截至9月30日,京东第三方平台签约商家数超过25万,环比增长超过3万商户,供应链能力持续优化。目前京东已经形成“品牌商品+定制商品+低价商品”的产品结构,满足各层级群体的消费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