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表現,暗示孩子被慣壞了,過了6歲想糾正也來不及了

前幾天逛超市,遇到一位奶奶帶著他的孫子,奶奶推著小推車,路過果凍區的時候,孩子看到果凍就伸手去抓,一邊抓一邊扔,將這個價位區的果凍扔到另一個價位區,還弄得地上到處都是。旁邊銷售員看不下去了,於是便說:“奶奶,別讓您孫子到處亂扔了,都抓散了我們不好賣。”

奶奶尷尬地笑了笑,便去制止,剛把小孩的手一拿開,小孫子就開始哭了起來。

很多家長都這樣,孩子一哭立馬就妥協,要什麼就給什麼,孩子想做什麼就任由孩子做,這樣一味地縱容,只會慣的孩子越來越“壞”,一旦孩子超過六歲,想糾正也來不及了。

4種表現,暗示孩子被慣壞了,過了6歲想糾正也來不及了

1、以哭鬧威脅

小孩子一般都很聰明,如果想要什麼東西,或者想做什麼事情,如果父母不同意,就開始哭鬧,有的家長想著也不是什麼重要的東西,心一軟就答應了,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無數次,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懂得如何利用哭鬧來威脅自己的家長。

小侄子就是這樣,想要買玩具,他爸媽剛說家裡有那麼多的玩具,下半句話還沒出口,小侄子的眼淚就出來了,她爸媽不得已只好答應他,剛答應,小侄子的眼淚就止住了。我們都笑著說:“奧斯卡欠他一座小金人。”

4種表現,暗示孩子被慣壞了,過了6歲想糾正也來不及了

面對以哭鬧威脅自己家長的孩子,做家長的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分清楚什麼東西該買什麼東西沒必要買,做到會拒絕孩子,不同意就是不同意,這樣下來,不僅可以改掉孩子孩子的壞毛病,也會讓家長在孩子心中形成威懾力。

2、以自己為中心

父母都是心疼孩子的,父母捨不得吃的東西會留給孩子吃,父母捨不得用的好東西留給孩子用,孩子吃飽了,用好了,長此以往孩子習慣了以後就會以自己為中心,覺得自己就是家中的“老大”,全家人都應該圍著自己轉。

這樣的孩子走上社會以後,性格比較自私,也很難與人相處,教育孩子,要有底線,要給孩子立規矩,家長更要以身作則,充實自己,沒事的時候多看一看如何教育孩子類的書籍,榜樣的力量永遠是無窮的,讓孩子到了該長大的年齡長不大才是害了孩子。

4種表現,暗示孩子被慣壞了,過了6歲想糾正也來不及了

3、打罵家長

打罵家長的孩子最令人討厭,往往自己做的不好,家長指出來還不樂意聽,甚至打罵家長,前段時間微博上爆出了一則事件,曾一度鬧得沸沸揚揚,兒子當街對媽媽大打出手,而一旁的奶奶只是象徵性地擋著。

孩子能出現這樣的問題,肯定不是突然之間就有的,而是家長一味地縱容,在孩子面前沒有脾氣,沒有樹立好威信,在孩子心中,家長只是為自己提供“好處”的工具,自然敢跟家長動手。小時候的打罵不及時糾正,那麼小時候的熊孩子長大以後就會變成“白眼狼”。

4種表現,暗示孩子被慣壞了,過了6歲想糾正也來不及了

4、自私自利

家裡的電視,長期由孩子霸佔,家長想看個新聞都不許,抱著電視一整天,小孩子可以理解,但是當孩子上學以後還是如此,家長就需要注意了。如果這種習慣還不能改掉,任由孩子不顧別人的感受,霸佔東西,不懂分享,自私自利遇到事情只顧著自己,那麼家長就別指望孩子長大以後會孝順。

孩子的這種行為並不會隨著時間的長大而改變,反而會愈演愈烈。家長不去教導孩子,引導孩子,還能指望誰?

4種表現,暗示孩子被慣壞了,過了6歲想糾正也來不及了

愛孩子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家裡有孩子的,調皮搗蛋常常會令許多家長無可奈何,有些行為是調皮可愛,但有些“惡習”一定要及時改掉,家長更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