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非洲人民渴望修建“自由之路”,只有中國伸出援手

MADE IN CHINA,這三個英文單詞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它就是“中國製造”的意思。如今,“中國製造”已經遍及全世界。大到汽車飛機、小到紐扣別針,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上世紀70年代非洲人民渴望修建“自由之路”,只有中國伸出援手

然而,上世紀七十年代,在萬里之外的非洲有這樣一條鐵路,鐵軌上跑著的是東方紅號機車,開車的黑人朋友至今還會唱一些中國老歌。就在鐵軌的枕木上,印著一個和“中國製造”十分相似的詞,“中華人民共和國制”。這條鐵路便是被譽為中非友誼象徵的坦贊鐵路。

上世紀70年代非洲人民渴望修建“自由之路”,只有中國伸出援手

坦贊鐵路枕木

坦贊鐵路東起坦桑尼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西至贊比亞的卡波里姆波希,全長1860公里,是一條貫通東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動脈,也是迄今中國最大的援外成套項目之一。坦贊鐵路的建成,為非洲國家打破種族隔離制度封鎖、推進民族獨立和解放發揮了巨大作用,被非洲人民稱為“自由之路”和“友誼之路”。

上世紀70年代非洲人民渴望修建“自由之路”,只有中國伸出援手

坦贊鐵路

從1968年5月中國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開始在坦桑尼亞進行勘測設計,到1970年10月正式開工,再到1976年7月全部建成移交,坦贊鐵路的修建整整歷時8年。而為了援建這條鐵路,中國政府先後向坦贊兩國提供了高達10億人民幣的長期無息貸款。

上世紀70年代非洲人民渴望修建“自由之路”,只有中國伸出援手

不僅如此,我國還先後派出了5萬多人次的技術和施工人員。那麼,中國政府為什麼要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幫助坦贊兩國來修建這條鐵路呢?這條友誼之路的建成,究竟有著怎樣非比尋常的意義呢?

上世紀70年代非洲人民渴望修建“自由之路”,只有中國伸出援手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轟轟烈烈的非洲獨立運動

1964年,坦桑尼亞、贊比亞兩國相繼獨立。剛剛獨立的這兩個國家,迫切需要經濟上的獨立來支持政治上的獨立。而贊比亞蘊藏著豐富的銅礦,出口銅礦是贊比亞的支柱產業。作為當時世界上的第三大銅礦產地,卻苦於沒有出海口而使得銅礦貿易大大受限。

贊比亞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就是依靠的出口銅礦。可是贊比亞是一個內陸國家,當時東西南三面都是未獨立的殖民地,殖民者控制著出海口,切斷了銅礦貿易的線路,鐵路是任何一個國家進行基礎建設不可或缺的內容,對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更是功不可沒,贊比亞希望修建一條新的鐵路,而選擇和坦桑尼亞一起修,是因為坦贊兩國政府在執政理念上有諸多相似之處,兩國領導人也曾多次呼籲兩國人民團結一致。因此,坦、贊兩國領導人決定建設一條從坦桑尼亞到贊比亞的鐵路,以此“打破帝國主義的封鎖”。

上世紀70年代非洲人民渴望修建“自由之路”,只有中國伸出援手

非洲地圖

坦贊兩國的領導人都認為修建鐵路是個雙贏之舉,贊比亞的有了出海口,坦桑尼亞也能因為貿易增進獲利,鐵路不但能夠便利人們的生活,還能創造不少就業機會。然而,坦贊兩國一沒錢、二沒技術、三沒人才,這樣大的工程,單靠其自身的國力顯然無法完成。坦桑尼亞的尼雷爾總統找到贊比亞的卡翁達總統,商量去向世界銀行提出了貸款援助。

上世紀70年代非洲人民渴望修建“自由之路”,只有中國伸出援手

前坦桑尼亞總統 尼雷爾

上世紀70年代非洲人民渴望修建“自由之路”,只有中國伸出援手

前贊比亞總統 卡翁達

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世界銀行在經過一番研討之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假如一意孤行的話,將是巨大的經濟冒險。”此後坦贊兩國還曾向英、美、蘇等多個國家申請援助修建鐵路,但這些國家以經濟效益不高為由,均表示拒絕。最終,坦贊兩國領導人把希望寄託在了中國的身上。

那麼,他們是如何向中國提出請求的?而對於當時剛剛擺脫困境的新中國,能否一下子拿出這麼大一筆錢呢?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秘”頭條號,繼續為您解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