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看重第一學歷?一樣努力考研上名校為啥就低人一等?

近年來不斷出現這樣的話題,“本科雙非考上985也沒用”“男博後,第一學歷大專,找不到工作中”“本科不是211,武大女博士就業遭遇第一學歷歧視”


社會看重第一學歷?一樣努力考研上名校為啥就低人一等?

社會看重第一學歷?一樣努力考研上名校為啥就低人一等?

社會看重第一學歷?一樣努力考研上名校為啥就低人一等?


現在社會上真的都看重第一學歷嗎?大多數考生本科不是雙一流,經歷幾番徹骨寒考研上名校,都是經過統考初試複試的,為啥就低人一等?我們看看這些研究生畢業後工作的網友都怎麼說?

@藍莓醫生

第一學歷就我們醫學來說,似乎真的重要,至少第一次敲門是這樣。現在大的省級三甲醫院,不但招工,甚至考研究生、聘合同工都在看第一學歷,第一學歷211、985自然地讓面試官增加信任感。雖然這對像俺這樣懂事晚的的確不公平。

一些胸有遠大志向的高考沒考好,主動復讀一年,非要進名校,不得不佩服這些孩子有遠見。說句實話,大學以後,不管你是黃岡高中還是五里墩中學,一點都不重要,人們更看重的是大學,所以如果想進名牌,家裡經濟條件允許,真建議復讀一年。可是如果不願意經歷兩次煉獄的人又該怎麼辦呢?過來人的我,提醒一句:今天的瀟灑未來或許要用加倍的努力去償還。

為什麼名校生更得寵呢?其實名牌之所以名牌就是因為那裡有眾多大咖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受到他們的指點人生可以有方向性的改變。否則學挖掘機當然是藍翔技校好。

我上研究生的時候,正常課程經常不上,但各類講座場場必到,除了聽本校的迴歸人員、知名教授的講座外,週末我還會去武大聽非醫學類的講座。講座的現場火爆程度一點不亞於現在明星的粉絲接機,後來的沒位置的直接站到講臺上聽。老師和學生近距離交流,往往是自己上下求索的東西在某個講座現場突然一下子醍醐灌頂。

名校真不是浪得虛名的。在專業領域的視野就好比顯微鏡,一般學校有個光學顯微鏡就已經讓你覺得世界的繽紛了,名校也許會有電子顯微鏡,讓你看的更透徹,甚至還會給你展現量子顯微鏡的未來。


如果已經錯過了高考,現在是非名牌的大學生,即使考研究生,俺還是建議考名校。每個人不是自己有多優秀,是因為你身邊的人太卓越,老鷹飛的再低也比母雞把翅膀撲騰壞了更高更快。

如果考研考名校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請用你努力的成果來征服面試官。也許不夠努力的高中,大學就已經開始還債了。別再錯過人生的第二次機會。

@惡魔奶爸sam

第一學歷的言論百分百是謠言,說本科一般,碩士博士名校找不到工作的傳言這麼久了,問題是這麼多年一次新聞事實都沒有出來過。

名校,尤其是大城市名校的優點,就是校招的資源,大部分優秀企業都會提供大量實習和招聘機會,只要你在這個學校,履歷夠硬,沒什麼人在乎所謂第一學歷。

甚至當年我們三本的同學跑附近名校的招聘會去投簡歷也都收,有個哥們還因此拿到了offer,原因無它,大學期間的履歷較強。

所以有學歷歧視的並不是企業和社會,而是愛信謠傳謠的網友,比如說知乎微博網友,絕大部分人的學歷歧視病入骨髓,這幫人是什麼人,既不是企業也不是HR高管,只是普通大學生,網友,無名小卒。

當然,壟斷國企,投行,基金公司,管理諮詢類公司的確是非常重視學歷的,他們社招都要看學歷,但這類公司只是龐大求職市場的滄海一粟,甚至很多賺錢發大財的機會壓根不用在投行諮詢也可以找到,以偏概全,得出一個第一學歷最重要,把人的一輩子徹底拍死,這種說法對誰有利?符合哪些人的利益?其實仔細想想,一清二楚。

更深層次的原因不說,井底之蛙為什麼永遠無法爬出臭烘烘的水井?因為有更多更臭烘烘的青蛙在試圖拉著他不讓他往上爬。

此外,即便第一學歷不行,在投行諮詢圈仍然有機會補足,默認的規矩是所謂的M7商學院,分別是哈佛,斯坦福,沃頓,芝加哥,哥倫比亞,凱洛格,麻省,只要你能夠申請上這類院校的商學院,那麼不論你去哪家公司都不用擔心敲門磚問題。歷史上國內也不乏第一學歷二本申請成功的案例。


敲門磚只是敲門磚而已,在事業成功的道路上,敲門磚是最簡單容易的,而網友卻總是把它形容成最複雜最艱難,為什麼如此?

因為這些人喜歡把社會的下限,當作自身要求的上限。

@美堂堂主

重學歷,不唯學歷;看經歷,更重能力;看智商,更看情商…,用人的辯證法。在不瞭解的前提下,學歷是敲門磚.....

第一學歷現在認可本科算好的了,有的用人單位從高中開始就要看你高中所在學校是不是重點高中,科幻不?這就是現實!商業社會更多的就是看中你中學時的成績和大學的社交圈,中學成績好考上名校證明你基礎能力和智商高於平均線,而本科學校的含金量決定對你上限的期待!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研究生歧視,最好的導師一般都只招本校研究生,外校考進名校研究生在選擇導師方面往往是被調配的,這個幾乎已經不是潛規則了,考研過來的多多少少都受到過本校排擠!所以同等條件下,名校本校研究生依舊優於從外校考過來的(同等級別不算 個別出彩的人也存在 這裡講普遍情況)


所以這個問題歸納起來:不管是看第一學歷還是第二學歷,結果都是一樣的,努力高考考上一個好學校才是你將來競爭的最大資本,沒有人會停留在原地等你,你的同齡人一樣在奔跑,後面比你年輕的學弟學妹們來勢洶洶,沒有那麼多人關心你後來考研怎麼樣,第一眼看見的,就是你的標籤!

@FOEXX

這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當初在招聘會的時候,學校裡面的招聘會我壓根都不去,因為二本院校裡面的招聘會根本就沒什麼好去的,都是一些中小型企業,甚至連企業都算不上,不對,連平臺都算不上,這樣的單位去了能有什麼發展。所以我寧願去一些大型的招聘會去碰碰運氣。

但是去了大型的招聘會,我又發現,其實裡面的競爭非常的激烈,很多985 或是一本院校的學生投遞簡歷,而我的簡歷僅僅被看到第一頁的第一行,知道你是什麼學校就OK了,然後就沒有了唄...

其實這沒有必要傷心,這就是普遍的社會現象,經歷的多了就好了。都說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比較重要,往往它能決定今後的從業方向,所以我也知道好事多磨的道理,所以自然就會多找找多看看。


後來下定決心讀研,二戰廈大才成功,就業時很擔心會被用人單位問道嫌棄,實際上並沒有,回想研究生三年,名校帶來的資源與學習環境真不是蓋的!

@最強美術生

首先這個問題的提法不能代表全部人的想法,只代表一種個別現象。就我自身而言,本碩都是廣美畢業,那我就用自己的感受來回答這兩個問題!

1,首先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大學的意義,上一所大學能夠學到什麼,大學和大學之間存在著哪些差異。我們在上大學之前處於高考時期,所學的主要是書本上的知識,並且所學的內容很廣泛也更偏向於理論,目的主要是通過分數將人分出等級和層次。因此,真正開始接觸到專業知識的時期是大學,大學是你能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的第一扇大門,往往這個第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它決定著人生道路的第一個臺階的高度。就好比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從睜開雙眼看世界的那一刻到他會說話、會走路,在這個時期也正是他學習能力最強的時期。大學是進入社會前的演習,是形成認知的關鍵時期,能影響到一個人的價值觀、習慣、自信心和態度。一所優秀的大學可以提供給你更好的環境空間,你所在的城市、老師、身邊的同學等等都會成為打磨你思想的利器。同時,學歷只是這個社會簡化後的門檻,不能說考試能及格的人就一定聰明,沒及格的人就一定愚蠢,但是一定是要有這麼一個界限來提高社會的辦事效率,就是用學歷分出檔次。當然,上什麼大學並不是判斷一個人能力的決定性因素,但同時也不能忽視它的作用。

2,至於第二個問題……考研上名校會低人一等嗎?我認為不存在低不低人一等,我自己是設計專業的,我的同學有的第一學歷也不太理想,但是個人能力並不差,甚至還有很強的。人和人可能存在專業能力的高低之別,但並沒有低人一等。

@道客王

在醫療行業第一學歷確實是比較重要的,尤其對於初入職場的新人來說,這是進入用人單位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有一部分比較優秀的醫療人才因為這個原因沒有進入自己心儀的企業,職位。

但即便進入了一個比較好的企業或者平臺,我們的努力也是不能夠停止的。就如同一個人去減肥,不會因為達到了目標體重就放棄了鍛鍊以及飲食的控制。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身邊有一個醫生朋友,他的學歷是專科學歷,成人本科,學習了醫學專業,而且成績很不錯,上了研究生畢業之後,因為第一學歷確實受到了限制,沒有進入自己想要去的醫院,進入了一個私立醫院。和她同批進入的很多是比較優秀的本科學歷的醫生,而他在工作第三年之後就升為了責任主治醫,這是很多人工作多年都達到不了的一個職位。在這期間,他也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學習提升現在他又開始準備考博了,想要在科研方面有更好的發展。


我們的人生就像一輛車,有時要開遠光燈,有時要開近光燈,可能會經常開近光燈而忘記了自己遠大的目標。

所以也許不要僅僅糾結於某一個點上,而要想想自己長遠的目標是什麼。

@秋風緊

我是一名美術生,本科西美,碩士川美,從事CG插畫。關於學歷就業問題,我是覺得學歷固然重要,但如今只是一個敲門磚,也許是我們這一行兒更加註重專業性吧。身邊同事雖也有九大美院的,包括央美、國美的幾位前輩,但也不乏一些專科出身或是非藝術類院校專業的同事。不可否認的是有些所謂學歷較低的同事,確實大觸,從事插畫的時間也長,效率質量也高。目前真的是學歷文憑不那麼值錢了,當然這也是和我們高等教育培養有關,就不多說了。當今社會,還是更注重個人能力,學歷是工作的基礎,而能力則決定今後走得是否長遠!

考研時,高中同學遇到了報考院校對本科院校的歧視,後來她也就沒去讀,因為不管本科211、985還是不入流普本,考研經歷都是一樣的,初試到面試沒有因為第一學位問題而差異設置,憑什麼被歧視,她便沒有複試完,第二年考研順利通過北師大。回到就業上,還沒聽到過第一學歷就業被歧視的,企業需要的也是一個不斷進步學習的人,每個人起點天賦不同,如果能夠憑藉後天努力不斷進步,那就可以了,他們的能力未必輸於第一學歷起點更高的同學!所以不必糾結於起步的臺階,不斷的進步追求完美才是人生的目標。叔本華說:人的本質就在於他的意志有所追求,一個追求滿足了又重新追求,如此永遠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