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输不起”,要的是“钝感力”,而非继续努力

现在很多孩子有输不起的性格,每当失败的时候总是一蹶不振,认为自己一无收获,一事无成,以后做什么都不会成功。

记得有一次,邻居家孩子幼儿园有活动,获奖的人能够拿到奖品,孩子特别的努力,因为他想获奖,他想奖品给妈妈。

孩子“输不起”,要的是“钝感力”,而非继续努力

然而,因为他自身实力不够,失败了,没有获得奖品。虽然他的妈妈一再地安慰他,告诉他:“这只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比赛,这次失败不可怕,以后再继续努力、继续加油就可以了。”可这个孩子却总是闷闷不乐,虽然在妈妈的怀里却一直很忧伤。

  • 像这个孩子,他就是输不起,他缺乏的是钝感力。

有钝感力的孩子都具有这些些特征

一、忘却伤心事情的速度特别的快。

这种人能迅速忘却伤心事情,在他们记忆中,永远只有美好的事情,对于那些让自己伤心、让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很快便忘记了,这样的孩子更容易成功。试想一下,若是一个人心中总是烦闷不安,总是记挂着之前的烦闷的事情,他做事情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做事情很难成功。

二、有明确的目标。

这种人做事情会有明确的目标,他们不怕失败,他们会不断的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现在有些人做事情丝毫的没有目标,没有目的性,总是别人希望自己怎么做便怎么做,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没有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人很难成功。

孩子“输不起”,要的是“钝感力”,而非继续努力

三、能够坦然的面对别人的闲言碎语。

有钝感力的人,他能够很坦然面对一些闲言碎语,丝毫不把这些话语放在心上。一些小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的时候,他们能够坦然的面对,不放在心上。而有的人就特别在意别人的想法,别人说自己一丁点不好,便会寝食难安,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这样的人很难成功。

四、正视别人的表扬。

这种人从来不沾沾自喜,若是自己做了好事,别人表扬自己,也总是不在意,他们不在名利,只在意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见解。事实证明,越是对名利没有过度追求的人,他们做事情才能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才更有可能获得成功。若一个人过分的在意别人的看法,别人奉承式的表扬也沾沾自喜,一味地沉浸在表扬中,如何能够成功呢?

孩子“输不起”,要的是“钝感力”,而非继续努力

  • 还记得我曾经看过一本书,里面就有两个例子,一个是具有钝感力的医生,一个是没有钝感力的作家。他们两个人生长在一个家庭,但他们的人生却截然不同。

那名作家总是在意别人对自己作品的看法,每当自己作品发表,他会一遍又一遍的看评论,看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评语,若是别人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些不好的评语,他会很受伤,特别的在意,总是想自己是否真的是哪里做错了,会不断地改文章。把文章改到了早已偏离原有含义,读者还不死心,还一再的给一些负面的评价。而这名作家总是把这些负面评价挂在心上,耿耿于怀,久而久之,也写不出优秀的作品,逐渐地淡出了大家的视野中。

孩子“输不起”,要的是“钝感力”,而非继续努力

另一个例子是一名医生,她本是一名实习生,在医院里总是受到领导的训斥。但他是一个虚心求教的人,即使被训斥也不怕,他能够及时的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没过多久他就转正了,再没过多久他就达到了领导层。

孩子“输不起”,要的是“钝感力”,而非继续努力

对于那些输不起的孩子,他们并不是想赢,而是他们受不了“输”,他们觉得输赢特别的重要。若是自己输了,自己会特别的没面子,他们在意的是这一点,而不是成功,更不是奖品。所以他们需要培养的是钝感力,而不是家长一味地加油鼓劲。

那么各位宝爸宝妈们,你们知道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钝感力吗?

一、培养孩子的专注度。

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度,告诉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只许专心做这一件事情,不要一心二用。很多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这就是典型的一心二用。家长应该杜绝她们一心二用的行为,教导孩子要学会专注,孩子的专注力增强了,他们才会有很强的钝感力。

二、让孩子适当的受一些挫折。

现在的孩子特别的脆弱,生怕受一点点伤害,而以后在社会上除了父母能够无条件的帮助你,其他人又如何能够帮助你呢?若你做事不和别人的意,总是犯错,别人一定会训斥你的。所以当孩子在家里做错事情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包庇他们,做错了事情就应该让孩子适当的接受一点挫折,受一点惩罚,这对培养他们的钝感力有很大的帮助。

孩子“输不起”,要的是“钝感力”,而非继续努力

三、适当的开导孩子。

家长要告诉孩子失败不可怕,输赢也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正视别人的一些流言蜚语。很多孩子怕失败正是因为怕失败以后同学们会嘲笑他,会看不起他,会说一些难听的话语。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要在意这些,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自己,都要保持本心,保持本心才能够获得成功。

孩子“输不起”,要的是“钝感力”,而非继续努力

结语

孩子钝感力格外重要,很多的孩子缺乏钝感力,所以他们怕失败。而他们越害怕,越就越难成功。家长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孩子专注度,让孩子专心的做一些事情,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做到专注。

此外,还要让孩子适当受一些挫折,家长能够保护孩子们一时,却没办法保护他们一世啊。另外,家长还要开导他们,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发展孩子的特长,孩子有了特长,有了本领,以后才会有一个好的发展,才能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达到更高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