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金”之城大慶嬗變多元新貌

“黑金”之城大慶嬗變多元新貌

“國慶”後飛往大慶航班的機票依然還是要提前幾天預訂,不是因為航班少,而是去北方的遊客熱度不減。薩爾圖機場2018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萬人次,今年將會超過100萬人次,昔日的“油城”而今變成了“遊城”。當飛機下降飛行時,透過機艙俯瞰大慶,星羅棋佈的大小湖泊盡收眼底。飛機降落在秋日的薩爾圖機場(薩爾圖,蒙語“月亮升起之地”),乘車駛過龍鳳溼地大橋,龍鳳溼地向遠處無盡地延伸,平靜的水面將目之所及的一切折射其中,對岸重疊的樓宇仿若懸浮在溼地上的島嶼。逆光望去,搖曳的蘆葦叢與隨處可見的“磕頭機”龐大的剪影,構成了我對“油城”大慶的最初印象。

“黑金”之城大庆嬗变多元新貌

2019年對於大慶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年份。60年前,這片黑土地下冒出滾滾石油洪流,恰逢新中國成立10週年而得名“大慶油田”。40年前,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興的城市誕生了。“油城”而今已經建設成為“綠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國溫泉之鄉”,這座在我國工業進程中書寫下重要一筆的城市,從未固步於歷史的榮耀,嬗變出更為活力、多元的城市工業新貌。

一座城,一代人

大慶這座“油”然而生的城市,是中國工業發展史上一處醒目的座標。

秋日黃昏的陽光在松嫩平原上勾勒出工廠建築、精餾塔與抽油機的高大輪廓,也勾勒著一座工業城市的歷史回聲與奮進步履。1959年9月26日,是油田人永生難忘的一日,松基三井喜獲工業油流,大慶油田的成功勘探震驚世界,勘探開發成果與“兩彈一星”共同載入了我國科技發展的史冊。1960年初,數萬石油大軍從祖國四面八方挺進東北松嫩平原,亙古荒原上的“拓荒者”在財力、物力嚴重匱乏的年代,與惡劣的自然條件作鬥爭,展開了一場艱苦卓絕的石油大會戰,僅用三年多的時間就奪取了大會戰的勝利。其中主力油田採收率突破50%,比國內外同類油田高出10—15個百分點,創造了世界同類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蹟,使中國甩掉了貧油落後的帽子,實現了石油的基本自給,開創了中國石油工業的新紀元。1963年底,大慶油田結束試驗性開發,進入全面開發建設,先後開發了薩爾圖、杏樹崗和喇嘛甸三大主力油田,以平均每年增長300萬噸的速度快速上產,經過連續數十年的高產穩產,累計生產原油突破23.9億噸。截至2019年上半年,大慶累計生產原油23.9億噸,佔中國同期陸上原油產量40%左右,累計上繳稅費及各種資金209萬億人民幣。

“黑金”之城大庆嬗变多元新貌

油田的開採,是一代人、一座城記憶的珍藏。當你走進這座城市的某家小店,或坐上一輛出租車,與當地人閒聊幾許,往往會訝異於幾乎每個人的父輩、兄弟姐妹,甚至於他們自己,都與油田有著千絲萬縷的連結。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是關於一代人集體記憶的珍藏館,記錄了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老一輩石油人,將個人的命運與共和國工業發展命運緊緊相連的崢嶸歲月。

這座紀念館更是打開大慶油田傳奇歷史的一把鑰匙。王進喜手持剎把的巨型雕像傲然立於

廣場中央,目光堅毅望向遠方。紀念館主體建築以一對醒目的石油鑽頭為支撐,形成“工人”二字組合,鳥瞰呈“工”字形,側看為“人”字形。拾級而上,47級臺階寓意著王進喜47年的不凡人生。大廳影壁,整面牆的鑄銅雕像《石油魂》磅礴入眼,昂首闊步的鐵人群像將人帶入往昔崢嶸。整個參觀過程像是一場行走中的閱讀:從故鄉甘肅玉門縣的茅草屋、帶父乞討的柺杖,到跳進泥漿制服井噴時穿的棉鞋、棉衣,展館以王進喜的英雄一生回溯了一群人、一座城、一個時代的記憶。展廳內,不乏年輕的面孔與遠道而來的旅人,偶有幾位白髮蒼蒼,駐足於某個展臺前的老者,其久久凝望不語的眼神更令人無比動容。“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當這些曾經印在課本上的年代久遠的口號通過多媒體設備以真實錄音播放在耳邊的時候,方才能真實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擲地有聲。

工業多元發展新氣象

“黑金”之城大庆嬗变多元新貌

成立於20世紀60年代初的大慶石化公司,與大慶石油會戰相伴而生,大慶的轉型發展,離不開“油頭化尾”的助力。驅車前往大慶石化化工一廠,映入眼簾的60萬噸/年裂解三套裝置巍然屹立,高達45.5米的裂解爐有如鋼鐵巨人,盤錯的管道醞釀著無窮的能量。石化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新建的60萬噸/年乙烯裝置率先應用了大慶石化公司與寰球工程公司合作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乙烯裝置工業化成套技術開發”工藝包,打破了國外企業在乙烯技術和裝備上的壟斷,徹底改變了半個多世紀以來乙烯技術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

“黑金”之城大庆嬗变多元新貌

早在27年前,智慧的大慶人便已開始破解石油資源不可再生的難題,歷經了第二次創業、三次創業,開啟了資源型經濟向綜合型經濟的轉型發展。如今,大慶的油經濟與非油經濟佔比30:70,在這片因重工業而雄起的土地上,以大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龍鳳區光明園產業區、肇州經濟開發區等為旗艦的新興產業園區迸發出勃勃生機,以多元、現代化的產業佈局描繪著傳統重工業“老城”的嶄新面貌。

大慶光明產業園是大慶實施經濟轉型、發展第二產業的重要承接地,重點打造石化關聯產業板塊、裝備製造產業板塊、中高端食品產業板塊、戰略新興產業板塊、現代物流產業板塊,現有機械製造、節能環保、潤滑油、建材、倉儲物流等各類企業101家。而大慶高新區則依託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著力構建石油化工、汽車、新材料、戰略新興及現代服務業“3+N+1”產業格局,著力打造石化、汽車、新材料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在採訪中,中共大慶市龍鳳區委副書記、區長李偉峰告訴記者,龍鳳區正在緊緊依託大慶石化公司的地緣、原料、技術和人才等優勢,與大慶高新區簽約共建興化園區,重聚發展新動能,增強石化關聯產業競爭力。目前全區進駐石化關聯產業企業124家,年實現產值近40億元。“這個 ‘航母艦隊’正在異軍突起,工業強區的打造必將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應有作用。”

“黑金”之城大庆嬗变多元新貌

百湖之城孕育舌尖上的鄉愁

每個初次來到大慶的人,都會驚訝於這座百湖之城壯美的溼地景觀。一碧五千多公頃的大慶龍鳳溼地位於龍鳳區東南,在秋日的晴空下呈現油畫般濃郁的色調。遠望,靛藍的水面與金黃的蘆葦蕩以明豔的色塊衝擊著視覺,溼地大橋橫亙而過氣貫長虹;近觀,蘆葦穗柔軟的絨毛在微風中輕輕顫抖,秋意漸濃,仍偶有野鴨、水鳥悠閒地浮於水面。這片全國城市內陸最大、保存較為完整的溼地景觀為大慶這座“硬核”的北方工業城市平添了南方水鄉的婉約。秉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工業發展與生態保護齊頭並進的理念,當地人用溼地與農田滋養、孕育的豐富物產,憑藉智慧與傳承探索出一條“舌尖上”的鄉村振興之路。

距離大慶市區約120公里的肇州縣永勝鄉種植大蒜歷史悠久,是寒帶大蒜主產區。沿鄉間小路一路蜿蜒,剛一走進勝利村瑞泰農副品有限公司的院內,撲面而來黑蒜的辛香。由廢棄小學校改建而成的瑞泰農副品加工廠就地取材,自動化烤箱CT-C熱循環機器的發酵工藝去除了普通大蒜的不適口感,保持糖化營養不流失,將其變為兼具美味與保健功效的“零食級”產品。擷一粒入口,口感綿密,果脯般的香甜中透著一絲辛爽。瑞泰農副品在這座小院中作出“大文章”,生產出的黑蒜 、黑蒜粉、黑蒜調味料、火蒜、菌粉以及蒜油等產品遠銷海外,截止到9月,其產品出口東南亞創匯238.62萬美元,內銷青島等地創收2351萬元人民幣。

“黑金”之城大庆嬗变多元新貌

在肇州,一處不起眼的院落或許就藏著傳承了幾十年的手藝和匠心。慕名前往位於豐樂鎮的楊家粉房手工坊時,恰逢“出粉日”,不大的作坊裡冒著騰騰的熱氣,老式的火爐、特製的大口鍋與冷浴水槽構成了一條古法人工的“流水線”。創始人楊青從當年的生產大隊做起,楊家米粉的手藝至今歷經了近70年的傳承,10道傳統純手工工序光是準備工作就需要2天,3天才能生產一次粉條。院裡的木架上,一掛掛正在曬制的粉條形成了一道獨特的農家風景,正午將至,院子裡已擠滿了買粉條、吃粉條的鄉里近鄰,甚至有很多城裡人專程開車,只為嘗一口這4元一斤的剛出鍋的“良心美味”。傳統的鄉村手工藝,在肇州的美食生態場景中煥發出新的活力。不遠處的龍泉釀酒作坊採用傳統釀酒工藝釀造純糧原漿白酒,還未進門,濃郁的酒香便讓來者微醺三分。儲酒發酵用的“酒海”擁有60多年曆史,釀造出的原漿色澤純淨、味道甘醇、酒香四溢。穿過釀酒的工坊,金黃的玉米已鋪成海、堆成山。或許這一刻,最能喚起久居城市的旅人關於豐收之季的發自心靈的喜悅感知,與關於故土的一份難捨的鄉愁。

臨別時,一位當地的媒體同行不捨地說道:“很遺憾,由於時間關係,來不及請你們去感受一下北國溫泉,再來一定要去泡溫泉、烤全羊、江邊吃全魚宴!”

“黑金”之城大庆嬗变多元新貌

globaltravelerclu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