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所趨:中國版數字貨幣大猜想

中國央行亞發數字貨幣之際或者說,自從國家聲稱研發區塊鏈技術以後,就開始有各種機構藉機炒作,各種“裡鬼”,層出不窮。

針對此事,央行已經是第三次發佈公告進行澄清,澄清到目前為止數字貨幣只是在研發測試階段,並未發行任何數字貨幣,更沒有允許任何交易平臺進行交易。

顯然,發行法定的數字貨幣已然是大勢所趨,一切都只是時間問題而已。據報道,全球已經有多家央行透漏了“數字貨幣”的研發進展,除中國之外,還有美國、加拿大、瑞典等。

大勢所趨,難免進行猜想,我們中國的數字貨幣最終會長什麼樣?等法定數字貨幣發行以後是否會對現有的金融體系帶來巨大影響?

大勢所趨:中國版數字貨幣大猜想

何時推出?

根據官方闢謠的信息來看,人民銀行從2014年開始研究數字貨幣,目前仍處於研究測試過程中。在九月份的時候,網上爆出大量信息說,中國央行數字貨幣80天內落地,並且初期將向四大行、阿里巴巴、騰訊和銀聯七家機構發行。但是隨後央行就進行闢謠說,還未推出時間表。因為目前數字貨幣還要進行一系列的研究、測試、試點、評估、風險防範,尤其是數字貨幣跨境的使用,還會有一些反洗錢等很多監管要求。

但是所有業內人員都在翹首以盼,期待著數字貨幣的誕生。

“中國的法定數字貨幣研發至今已有五年之久,近期出現了準備發行的跡象。” 11月13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工作組組長、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在“《財經》年會2020:預測與戰略”上如是稱。

IMI副研究員、清華博士研究生曹勝熙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很難預計中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具體時間,但人民銀行已經準備了很久,如果政策上允許的話,可能近期就會推出數字貨幣,他們在技術上已經做好了儲備。

“一個大膽的判斷是,中國可能會是世界上第一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國家。”曹勝熙說。

大勢所趨:中國版數字貨幣大猜想

長什麼樣?發行數字貨幣是否會產生風險?

那麼,中國法定數字貨幣會長什麼樣呢?

據瞭解,在概念上,中國央行用的研發的名字叫“DC/EP”,DC(Digital Currency)是數字貨幣;EP(Electronic Payment)是電子支付。

具體是什麼樣的,曹勝熙具體舉例道:“如果兩個人交易,A拿十塊錢現金給B,B收到這十塊錢,期間不需要任何互聯網的輔助。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貨幣也會有這樣的功能,只要雙方手機有電,不需要再銀行或者支付寶開設賬戶,在沒有互聯網的狀態下,就可以做到錢的轉移。央行數字貨幣具有現金交易的可靠性和匿名性”。他說,這是數字貨幣的底層設計邏輯之一。

11月12日,在第四屆新加坡金融科技節分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也表態,中國版的央行數字貨幣既不是瞄準跨境支付,也不像“摩根幣”一樣用於批發資金服務,而是為中國目前已非常先進的電子支付系統提供更多冗餘性。

安全,永遠是群眾擔心的問題。那麼發行數字貨幣是否會產生風險?

相關人員指出,目前,數字貨幣發行對現有金融體系的衝擊和風險其實都集中在“無政府主義貨幣”理論和所謂的“自由貨幣競爭理論”兩個理論學派和其實踐者中。而經由國家信用背書發行的數字貨幣在風險設計上就已把風險降到最低,或者說把風險控制在可控的範圍內。

大勢所趨:中國版數字貨幣大猜想

與Libra大不同

錨定的貨幣種類不一樣。Libra錨定的是一籃子貨幣,而DC/EP錨定的是法定貨幣,僅錨定人民幣。

Libra設計之初的目標很大程度上瞄準了跨境支付,而中國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還是以國內使用為主的,只是在替代部分的M0現金。

二者發行推廣模式不一樣,DC/EP通過商業銀行推廣,而Libra通過協會組織去推廣,是一種市場化、企業化的推廣行為。

大勢所趨:中國版數字貨幣大猜想

競速戰爭

在李霽月看來,現在的區塊鏈是一個競速戰爭,是標準制定和話語權的戰爭,誰最先開發出最厲害的公鏈,並讓世界上絕大多數應用和絕大多數人使用,或許就能掌握規則的制定權。

“數字貨幣並不完全是技術先進性的戰爭,也是金融話語權的戰爭,哪個國家最先讓與本國法定貨幣錨定的穩定幣佔領最大份額的市場,就掌握了國際市場上一定的金融主導權。”李霽月指出,央行錨定的數字貨幣就是一種信用的體現,也可以說是金融軟實力和國力的體現。

此外,曹勝熙稱,現在各國搶佔數字貨幣先機,其實或多或少受到了商業世界像Libra的刺激和促進,因為如果不發行自己的法定數字貨幣的話,這一部分權利可能就會被一個超越自己國家貨幣政策主權的商業聯合體佔據,這可能是各國現在都比原來更著急的一個原因。

大勢所趨:中國版數字貨幣大猜想

先發優勢

中國央行發展數字貨幣的優勢是什麼?

首先是技術路線已經比較成熟。其次是由於沒有舊框架的束縛,我國第三方支付發展要比其他國家好很多,支付本就是電子化甚至是數字化的程度,體制靈活好轉身。第三個優勢跟我國豐富的金融創新實踐有關,中國央行提的數字貨幣框架是央行和商業銀行的二元結構,具體的金融創新可以由商銀行來完成。

此外,人民幣的國際地位穩步提升。李霽月指出,中國央行數字貨幣本質上錨定中國法定貨幣——人民幣,而近年來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的話語權提升,以及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廣泛的認可度,都是中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先決優勢。

“在國際上,中國可能會成為第一個發行數字貨幣的國家,可能會起到標準引領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