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梦中的美食——肉末烧饼

说起老北京的小吃,人们往往会想起北京烤鸭,冰糖葫芦或者春卷,这些民间的传统小吃色香味俱全,深得人们喜爱。然而有一种老北京宫廷小吃并没有那样响当当的名声,却依然俘获了一大票食客的好评。这道老北京宫廷小吃的名字就是肉末烧饼。

它曾经在荧屏中“露过脸”,早在1989年的电视剧《那五》中,在由冯巩扮演的“那五”和倪萍饰演的“二丫”的一段对话中就提到了肉末烧饼。这段画面大致是这样的,主人公那五一边吃着干巴巴的馒头,又一边摆起游手好闲之徒好吃懒做的样子来,向年事已高的老仆人云奶奶抱怨馒头蒸得不够暄,没咬头,要是有肉末烧饼就好了。

肉末烧饼既然能够被搬到大荧幕上,成为一个对吃食挑剔的角色所喜爱的事物,被艺术化,可见其美味。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这道让“那五”和慈禧老佛都爷心心念念的肉末烧饼。

慈禧太后梦中的美食——肉末烧饼

肉末烧饼——慈禧太后梦中寻

肉末烧饼准确的来说应该是一种清代宫廷小吃,它不是产生于民间的小吃。肉末烧饼是从皇宫里面传出来的菜品,是宫廷小吃里的一种,吃了它似乎也能沾沾皇宫里的贵气。来自“宫里”的肉末烧饼身上还有一个传说故事,是有关慈禧梦肉末烧饼的。

一天夜里,躺在床上的慈禧老佛爷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到了一个仙境,一位老神仙给她吃了一种夹着肉末的饼,这食物外面有芝麻,外酥里嫩,是她从来没有尝过的美味。以至于在她醒来之后梦里那种美妙的滋味让她久久难以忘记。

带着对梦中珍馐的留恋,第二天早上慈禧太后醒来梳洗之后,碰巧被太监端来的早餐中就有一道热气腾腾金黄让人有食欲的“肉末烧饼”,另一道早餐是八宝粥。慈禧心想,这不正是昨夜梦中的那道美食吗,我可以一尝它的滋味了。

慈禧太后梦中的美食——肉末烧饼

她一旁的下人眼看着太后面无表情,便讨好地说,那碗八宝粥用料优良,用新鲜的莲子熬制而成。慈禧太后置若罔闻,直直的拿起了肉末烧饼,仔细品尝起来。并且由于古人对梦有说法,认为得到了梦中所得是一种吉兆,因此慈禧太后非常高兴。一边吃着肉末烧饼,忽的又想到问一问它的制作者。

想到此处,慈禧咽下了口中美味的肉末烧饼,询问太监做这肉末烧饼的师傅是谁。太监一看,情况不妙,莫非是太后不喜欢这饼。于是害怕地直哆嗦,答道,赵永寿。慈禧太后这一听,满脸笑意。

梦里的愿望在现实中实现,这已经是吉兆了;做饼的师傅又名为“永寿”,这更是大大的吉兆,更像是上天托梦给自己,预示着自己能够万寿无疆。于是慈禧太后心情大好,召见这位名叫赵永寿的师傅进宫,给他封赏。

得到了赏赐的赵永寿也从一个普通的御膳房师傅摇身一变,成了“顶戴厨师”,有了品级。而他一夜爆红的招牌菜肉末烧饼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宫廷小吃,后来它被传到民间,也成为了民间小吃,还被视为能够“圆梦的烧饼,肉末烧饼至今仍然是北京小吃中的精品。

慈禧太后梦中的美食——肉末烧饼

肉末烧饼的特色及制作

一打眼看到“肉末烧饼”这四个字,很多人就不仅咽了下口水。这道小吃名字起得简单实际,烧饼配肉末,这样的搭配富有特色。既不像独独的烧饼那样,吃多了让人难以下咽;也不像单纯的肉末那样,吃起来满嘴油腻。肉末烧饼可以称得上是这两者的完美结合,继承了烧饼的硬酥皮,发扬了肉末的软和香。一口咬下去,硬中带软,咸中带香,口感甚佳。

那么,应该如何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肉末烧饼呢?首先从所需要的食材讲起。由于肉末烧饼大体上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看,制作烧饼要准备好适量面粉,白糖,芝麻和香油,至于内部的肉馅则需要准备切好的猪肉末,料酒,盐,酱油和葱姜末等。这些准备好了,制作美味肉末烧饼的第一步才算完成。

然后发面时要加适量的碱和白糖,发好面之后,把面揪成小块,并用手掌将其按成扁圆形状的圆片。每一个圆片和一个未成圆片的小圆球黏在一起,其中在小圆球的中心蘸一点香油,把小圆球和圆片捏拢之后再把收口的面给揪住,最终把小圆球按成扁平的圆片。

再在扁平的圆饼正面上沾取糖水,并撒上芝麻,有芝麻的一面朝上,将圆饼烤熟即可,就能够得到肉末烧饼金黄香酥的烧饼了。

慈禧太后梦中的美食——肉末烧饼

而这也只完成了一半,另外一半制作工序则是制出好吃的肉末来。其实不难,只需把肉末进行普通煸炒,待肉末被炒成白色时再加佐料,之前准备好的料酒、盐、糖等就派上了用场。有了这些调料的助力,肉末得以有了更好的味道,最后再加葱姜末和香油之后,肉末炒熟就可以出锅了。

把热气腾腾的肉末塞进香喷喷的圆饼里,填至半满,一个肉末烧饼就做好了。在招待客人时又另有讲究,要的是肉末和烧饼一起上桌,先用餐刀在烧饼的侧面切一道,取出包烧饼时的面团,再用小勺往里面塞入肉末,这样吃起来外焦里嫩,别有风味。

吃肉末烧饼,实际上最主要的就是吃它上下两层皮,并且要注意的是烧饼中间的面芯得掏出来,才能夹进肉末,才有外酥里嫩的口感。拿起烧饼揭开上下两层皮,首先掏出那个小面芯,然后用小勺把肉末塞进烧饼后,用手捏住上下皮,放入口中慢慢品尝,越吃越上瘾,越吃越爱吃,老北京人好吃的就是这一口。

肉末烧饼可不仅仅只是几个烧饼、一碗肉末这么简单。吃过肉末烧饼的,听到它的名字就会被勾起食欲;没吃过的,就跟人打听,什么是“肉末烧饼”,肉末烧饼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慈禧太后梦中的美食——肉末烧饼

肉末烧饼的价值与意义

肉末烧饼价值不浅,并且颇有来头,与豌豆黄、芸豆卷、小窝头并称为慈禧皇太后最得意的四道宫廷小吃。它不但深受口味挑剔的慈禧所喜爱,更是为平民百姓的餐桌添了一道美食,又名“圆梦烧饼”。它作为烧饼大家庭的一员,继承发扬了烧饼工艺的制作之精,每一个合格的烧饼都需要好手艺、一定的工序和材料才能制成。

最开始的北京烧饼是《天桥杂咏》中的“酥烧饼”,作为烧饼的前身,它同样是由麦面制成的,后来在唐朝,据《资治通鉴》记载,烧饼被用作皇帝避难时的救灾粮。因此烧饼的历史悠久,千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烧饼也在不断变化,口味变得更加美妙,以至于有了肉末烧饼的出现。

肉末烧饼不仅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食物考证,更是凝结了中国劳动人们的辛劳汗水。朴实无华的烧饼,像极了劳动人民质朴的心;酱香四溢的肉末,则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人们不但借烧饼度过人生中的艰难岁月,而且改进烧饼,通过这一食物来增添对未来生活如肉末般轻快柔软的希望。

肉末烧饼不但是老北京文化的缩影,烧饼的“硬”更是体现了中国人民刚硬的骨气与强硬、力争上游的心。

参考文献:

《天桥杂咏》

《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