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往无前蒙古马

一往无前蒙古马

“在马背上征服世界易如反掌。”——成吉思汗

1

赛约河之战

一往无前蒙古马

欧洲人所绘制的赛约河之战中的夺桥战

公元1421年4月11日黎明,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城外的赛约河(今蒂萨河)畔,身披重甲的欧洲骑士们高傲地冲向蒙古军队,但是这一次他们的力量却完全没得到释放。蒙古人采用了迂回战术,骑士们的高头大马在战场上怎么都追不上蒙古人灵活矮小的战马,蒙古轻骑兵利用蒙古马的机动优势避开了重装骑士的锋芒,不停的用弓箭消耗这支铁甲军团,骑士们一个个倒在了冲锋的路上。几个小时后,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已经腹背受敌,命令欧洲联军撤回营地。然而蒙古人包围了他们的营地,利用攻城武器发动猛攻,并故意在包围圈上露出缺口。联军从此处突围成功,但是在蒙古人的追击下他们无法保持阵形,蒙古轻骑兵要比笨重的欧洲骑士跑得快得多,他们从后方两侧包抄追击,欧洲联军自以为逃脱了攻击,实际上他们又陷入了另一个陷阱,就此时开始战斗演变成了一场屠杀。

一往无前蒙古马

欧洲人绘制的蒙古弓骑兵作战场景

这次战役史称赛约河之战,匈牙利方面有10万欧洲联军参战,蒙古军队只有6万人。对战双方的伤亡和损失无法准确统计,主流观点认为蒙古军队阵亡了1000人左右,而欧洲联军被屠杀了4—7万人。此战之后蒙古人控制了整个中欧地区,蒙古帝国的东西跨度达到了8000公里,成为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庞大帝国。

一往无前蒙古马

赛约河之战(西方人称作Battle of Mohi)

蒙古帝国之所以有如此广大的疆土是因为蒙古人的能征善战,但弓骑兵并不是他们首创,为什么只有蒙古军队能够纵横欧亚大陆。根据气候资料,在公元1211年至1225年之间蒙古草原的气候特别好,肥美的水草为马匹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这正好与蒙古帝国的崛起时间相吻合,所以蒙古帝国的核心武器就是——蒙古马。

2

揭秘蒙古马

笔者也曾经养过三十匹蒙古马,在牧马的时候我常常会想,如果没有蒙古大军的西征,这些草原上的精灵会默默的陪伴着牧人生活、劳作,一同构成草原生活的恬静画面,永远不会与征服一词联系起来。在与马儿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了解了蒙古马,看到了它们独特的品格。是历史选择了蒙古马,蒙古马也不负重托,创造了历史。

一往无前蒙古马

笔者曾经饲养的蒙古马

蒙古马诞生于蒙古高原,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马种之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经驯化马匹。蒙古马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世界范围内在蒙古国、俄罗斯东部等地也有分布。

蒙古马的肩高通常在1.2米至1.4米之间,这个肩高范围在国际上属于矮种马(Pony),但它们被归于大马(Horse)的种类。蒙古马的身体粗壮、头大颈短、毛发浓密,从身体结构上来看并不属于理想的骑乘马匹,肩过于竖直而导致步伐不够伸展,力量、速度、跨越障碍的能力都不如西方的高头大马,但是蒙古马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生命力和耐力。

一往无前蒙古马

蒙古马在草原上处于半野生状态,夏季要忍受30℃以上的酷暑,冬季还要耐得住-40℃的严寒。它们不需要精细喂养,在冬季会用蹄子刨开积雪寻找食物,也很少生病,身体皮实。如果把阿拉伯马和纯血马比作豪华跑车,那么蒙古马就是一台吉普车,所以它们是天生的战争机器。

一往无前蒙古马

不畏严寒的蒙古马

3

披荆斩棘

蒙古军队以闪电般的行军速度而著名,蒙古人西征时一个士兵会带四五匹战马,以他们高超的骑术可以在行进中更换坐骑,好让战马得到充分的休息。战马里有很多母马,可以给士兵提供食物和马奶充饥,干燥的马粪还可以用来生火,这些战马不需要单独准备草料,它们会自己寻找野草和树枝吃,所以蒙古军队不需要后勤部队。

一往无前蒙古马

一往无前蒙古马

电视剧《成吉思汗》中再现了蒙古士兵在行进中换马的场景

蒙古马的耐力惊人,根据资料在1903年北京到天津间举行的120公里越野赛马,当时有38匹蒙古马参赛,冠军纪录为7小时32分,而最初的100公里仅需5小时50分。关于这件事,曾有文章称“当代国际马协(马联)举办的赛程长达160公里马术耐力赛,优秀赛马的成绩通常也是6至7个小时,而且赛场很少见到蒙古马。”其实这两个比赛的成绩没有可比性,因为国际马联的耐力赛在比赛中间是需要休息的,而蒙古马的优势在于可以不间断的长途奔袭。

一往无前蒙古马

在蒙古草原上举行的每年一度的Mongol Derby耐力赛是世界上最艰难的赛马

在1241年蒙古西征匈牙利的时候,蒙古军队就展现了非凡的机动能力,他们在3月12日刚刚拿下鲁斯克隘口,却又在3月15日出现在多瑙河畔。在这3天里,蒙古人在积雪很深的敌国领土上推进了400公里,这是战争史上最迅捷的行动之一,因此一些欧洲人把蒙古马臆想成了怪兽。

一往无前蒙古马

蒙古西征给欧洲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恐惧,这张画是13世纪的欧洲人根据想象描绘的蒙古军队

4

困境与展望

在深入了解蒙古文化后,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蒙古人的部落图腾有狼、鹿、鹰、天鹅等,但是却很难找到以马为图腾的部落。这是因为蒙古人无论生产劳动、行军打仗、狩猎生活、文学艺术都与马相伴,所以蒙古马对于蒙古人来说是伙伴、是家人。

一往无前蒙古马

电影《黑骏马》中老人在暴风雪中捡到一匹小马驹,把它带到蒙古包中喂养

随着历史长河的不断向前,蒙古马也一直在发展中,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内蒙古自治区拥有马匹239万匹,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峰。当时马是重要生产物资,农牧民生产生活、交通工具都离不开马。但是随着现代化建设,从80年代开始蒙古马数量开始下降,数据显示,内蒙古自治区1982年存栏蒙古马170万匹,2006年全区马匹数量69万匹,蒙古马的存栏数近些年急剧下降,内蒙古地区养马业由盛转衰。

一往无前蒙古马

曾经草原上的牧人们

但是以“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为主要内涵的蒙古马精神早已经融入草原人民的血脉中。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也在转变,马早已经不再是生产工具,而更多的是体育竞技、休闲骑乘的需求,我国的马产业发展迎来新契机。蒙古马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在2018年的统计中内蒙古马匹拥有量已经恢复到了93.5万匹。

一往无前蒙古马

近4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马匹数量的变化图(单位:万匹)

今年(2019年)内蒙古由自治区党委、政府牵头,内蒙古马术协会、内蒙古马业协会以及部分企业组织筹办了一系列马主题的体育赛事、文化活动,“马背经济”正在成为内蒙古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辽市也于今年8月17日举行了首届蒙古马产业发展论坛,本次论坛在中国马术协会、内蒙古马业协会的支持下,由通辽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市体育局主办,通辽开发区管委会承办,以“科尔沁蒙古马的保护与发展”为主题,旨在推动通辽市马产业项目发展进程,促进意向性项目落地,逐步形成文化旅游支柱产业。

一往无前蒙古马

通辽开发区赛马场举行的第六届内蒙古国际马术节东部赛区(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站)比赛

一往无前蒙古马

通辽市首届蒙古马产业发展论坛

内蒙古自治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马产业大区,蒙古族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蒙古马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更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

(转自科尔沁马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