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學經典活起來、走出去

讓文學經典活起來、走出去

權威文學資訊,深度作品解讀。

让文学经典活起来、走出去

11月16日,“初心與手跡——中國當代文學紅色經典融媒誦讀會”在京舉行。

让文学经典活起来、走出去

李敬澤介紹《青春之歌》

11月16日一大早,初冬裡的中國現代文學館比平日多了些緊張和忙碌。巴金先生的青銅雕像前,一輛白色電視轉播車早早就停在了這兒,文學館的幾個展區裡到處是來來往往的人影,鋪設線路、搭架機器、清點道具、安排場景……一場從未有過的長達8小時的文學作品融媒誦讀直播活動即將開啟。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等待著即將到來的上午10點。

01 不忘初心,“原汁原味”重溫紅色經典作品

10點整,為慶祝《文藝報》《人民文學》創刊70週年,由中國現代文學館、瀋陽廣播電視臺、文藝報社、人民文學雜誌社共同主辦的“初心與手跡——中國當代文學紅色經典融媒誦讀會”正式開始。首先出現在觀眾們眼前的是楊沫創作的《青春之歌》手稿,泛黃的紙頁上寫著不同顏色的字跡,作家創作時的推敲、修改由此可見一斑。這份珍貴的手稿深深觸動了站在它面前的主講人、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他回憶起40年前自己第一次聽母親念這部小說的情景,講述當年楊沫先生把手稿捐贈給中國現代文學館的感人故事。就在這份歷史記憶前,藝術家艾敬深情誦讀了《青春之歌》中的經典段落。“這次活動在重要的節點舉行,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為了誦讀好紅色經典,我不僅反覆讀了書,還把老電影翻出來從頭看了一遍。能參加這次活動我感到很榮幸。”艾敬說。

經典從來都是屬於人民、屬於廣闊大地的,它們從人民生活的不竭源泉中來,並在一代代讀者的閱讀和喜愛中獲得了蓬勃的生命力。此次直播活動所展示的手稿都是這樣的作品,《上甘嶺》《創業史》《李自成》《平原游擊隊》《上海的早晨》《保衛延安》《我的第一個上級》《青春之歌》《玉門詩抄》《紅巖》《新兒女英雄傳》《三家巷》《小兵張嘎》《小英雄雨來》《清江壯歌》《我的短詩選》《李雙雙小傳》《天山牧歌》《阿詩瑪》《野火春風斗古城》《紅旗譜》等21部紅色手稿都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文學價值、歷史意義與時代精神高度。這些作品塑造了新中國幾代人的靈魂,其中許多經典人物形象如小兵張嘎、阿詩瑪、林道靜、梁生寶等,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與成長,鐫刻了新中國建設者們的錚錚鐵骨,鑄就了中華兒女不忘初心、艱苦奮鬥的不屈脊樑。而此前,它們都曾在“初心與手跡——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紅色經典手稿大展”上與觀眾見面。

让文学经典活起来、走出去

梁鴻鷹(左)介紹《文藝報》創刊背景

让文学经典活起来、走出去

施戰軍(右)介紹《保衛延安》的創作過程以及陝西文學的源流發展

让文学经典活起来、走出去

電影《上甘嶺》編劇和導演林杉的女兒李梅講解《上甘嶺》的故事

让文学经典活起来、走出去

作家呂錚朗讀《上甘嶺》片段

让文学经典活起来、走出去

馬識途的外孫女安海濤(右)談《清江壯歌》

让文学经典活起来、走出去

朗誦家白鋼朗誦馬識途的《清江壯歌》

让文学经典活起来、走出去

歐陽山女兒吳納嘉(右)、外孫女田海藍(左)暢談歐陽山以及《三家巷》的創作

让文学经典活起来、走出去

青年作家索耳用粵語朗讀歐陽山的《三家巷》經典片段

让文学经典活起来、走出去

文學評論家郭豔(右)與《文藝報》記者李曉晨(左)暢談《野火春風斗古城》

让文学经典活起来、走出去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李洱用河南話朗誦李凖的《李雙雙小傳》經典片段

让文学经典活起来、走出去

南開大學曹霞教授(右)與《人民文學》雜誌社編輯趙依(左)談《阿詩瑪》

让文学经典活起来、走出去

新疆塔城的少數民族朋友一同朗誦起《天山牧歌》中的《賽馬》

让文学经典活起来、走出去

孩子們上了一堂特別的公開課:《小英雄雨來》

02 創新傳播形式,讓經典煥發出更強生命力

怎樣讓文學手稿走出博物館,真正“活起來”?長達8小時的融媒誦讀直播就是一個很有創新性和開拓性的嘗試。此次直播創新採用5G+4K技術,邀請作家馬識途的外孫女安海濤、林杉的女兒李梅、李季之子李江夏、《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作家李洱、雕塑家李象群等作者親屬和業界專家以誦讀、點評、訪談等多種形式,將手稿、作品、電影、電視劇等衍生品一道呈現。同時,部分作品,如《創業史》《保衛延安》《紅巖》《天山牧歌》《我的第一個上級》等,除了北京主場地的展示之外,還設陝西西安、延安、重慶渣滓洞、新疆塔城等分會場,通過迴歸故事發生地或創作之地,探尋作品創作年代的歷史背景,挖掘經典作品誕生背後的故事,在還原作品誕生時代語境的同時,在新時代賦予其新的解讀價值。

在小說《紅巖》的誕生地重慶渣滓洞,外拍記者帶觀眾體驗了當年關押過江姐等革命先烈的牢房,一位山東遊客在接受採訪時回憶起當年讀《紅巖》的感受,並在記者邀請下唱起《紅梅贊》的經典唱段。在新疆塔城巴克圖口岸,少數民族朋友載歌載舞,一同朗誦起《天山牧歌》中的《賽馬》,將當地的社會風貌展現得淋漓盡致。在陝西延安魯藝舊址,喜慶的安塞腰鼓敲出了這片土地新的脈動,杜鵬程紀念館就在不遠的窯洞裡,一幅幅舊照片、一個個老物件,讓觀眾彷彿重新走進作家創作《保衛延安》時的情景。而在遼河油田,奮戰在一線的“80後”“90後”石油工人朗誦起《玉門詩抄》裡的詩歌。新一代的石油人表示,每次讀到李季的詩都會熱血沸騰。他們一定繼承上一代石油人的精神和情懷,接好祖國石油事業的“接力棒”。

作家馬烽之子馬小林看到山西賈家莊的馬烽紀念館的影像時百感交集。他說,這個活動很有意義,父親那批作家當初都是滿懷豪情、激情的,他們都是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父親對農村和農民懷著無比真誠的熱愛,他的作品和人品對現在的讀者和文學工作者都有借鑑意義。這是一次重溫初心的活動。初心是什麼?就是他們當年的真實存在,和他們所寫下的時代生活。

曾給姚雪垠當過助手的學者許建輝說,為了更好地給觀眾介紹姚雪垠其人其事,她認真準備了一個多星期,寫了7000多字的材料。這次活動非常有意義,相信參與其中的人都會從中獲得力量,也相信這次活動能更廣泛地傳播開去,讓更多人瞭解經典作家作品的力量。

這種豐富多樣、輕鬆愉快的直播很快引起了觀眾的共鳴,在各直播平臺迅速收穫眾多粉絲。有網友評論道:“‘大雨在窗外傾瀉著,海濤驚人地吼叫著,天宇充滿了激昂的叫囂。但是道靜什麼也不知道’——那是我坐在爸爸腿上看的電影,難忘親情,更難忘紅色經典。”還有網友寫道:“第一次看《上甘嶺》電影,是7歲。看完電影,村裡的小夥伴就組織了《上甘嶺》沙堆模仿攻擊戰。全村小夥伴分作兩組展開爭奪,太陽落下去,才結束戰鬥。可見經典作品對當時社會影響之深刻。”

正像遼寧大學副教授李東所說的,這次走進紅色經典的“原汁原味”的活動很有意義,手稿是一種途徑,誦讀是一種方式,所有的途徑和方式指向的都是:向新中國文學70年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致敬。通過這樣一種豐富多彩的形式,我們為繁榮我們的文化藝術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让文学经典活起来、走出去

作家朱旻鳶朗讀梁斌的《紅旗譜》片段

让文学经典活起来、走出去

記者在馬烽故居採訪馬烽的女兒段惠芳(左)

让文学经典活起来、走出去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評論家李林榮(左)點評周而復的《上海的早晨》

让文学经典活起来、走出去

姚雪垠秘書許建輝(右)介紹姚老的為人和為文

让文学经典活起来、走出去

葉廣芩談柳青《創業史》

让文学经典活起来、走出去

《光明日報》記者饒翔(右)與中國現代文學館館員王雪(左)談柳青《創業史》

03 培根鑄魂,文學要敞開更大空間吸引更多讀者

此次全媒直播,總時長近8小時,在國內相關主題節目中,如此大規模、長時間、廣覆蓋、多媒體的形式尚屬首次。瀋陽廣播電視臺利用融媒矩陣,在今日頭條、抖音、新浪微博、微信、一點資訊、百度百家號、搜狐號等平臺進行密集宣傳推介,累計推送585條信息。同時,新華社、人民網、《光明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作家網、中新網、《中華讀書報》、澎湃新聞、騰訊新聞、央廣經濟之聲、《遼寧日報》、遼寧廣播電視臺、《瀋陽日報》、江蘇衛視荔枝新聞客戶端、浙江新聞客戶端、陝西頭條客戶端、河南日報客戶端等34家媒體平臺參與了報道。截至17日晚18:00,由瀋陽廣播電視臺發起的話題“#初心與手跡#”全網流量已達7580萬,再加上34家媒體發佈及其二次轉發添加的流量,此次全網融媒直播的流量已經過億,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影響力。

本次活動的總策劃李敬澤表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中國作協成立70週年、《文藝報》和《人民文學》創刊70週年,策劃、組織此次大型融媒誦讀直播活動,是中國作協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的一次具體實踐。中國當代文學的70年是跟隨新中國70年的腳步一路走來的,選擇當代文學中的經典作品,特別是那些對於新中國一代一代人的精神生活發生過深刻影響的作品,把它們展示出來,這是對新中國崢嶸歲月的特殊的回望與致敬。今年,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了“初心與手跡——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紅色經典手稿大展”,手稿展出以來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也得到了讀者和觀眾的喜愛,而這些作品當年大多曾在《人民文學》發表過,幾乎全部都被《文藝報》推介、評論過。對於即將迎來70年的《文藝報》和《人民文學》來說,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怎樣實現媒體融合發展,有效地推動文學走向大眾,走向人民,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文學應該敞開更大的空間,吸引更多普通人參與進來。策劃、組織這一大型融媒誦讀直播活動,就是要讓大家回到當代文學的初心,重溫當代文學的責任。今天我們重溫這21部經典作品,可以充分了解到它們曾經以這樣特殊的方式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產生了如此靜水深流的力量。這就是文學的力量,這就是經典的魅力。我們的文學在今天應當繼續承擔起這樣培根鑄魂的重要作用。

让文学经典活起来、走出去

《我和我的祖國》快閃活動

让文学经典活起来、走出去

參加誦讀會的部分嘉賓、工作人員合影

攝影|王紀國 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