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黄粉虫这样防治,后期虫子少果实品质高

梨树生长离不开种植户细心的管理,在梨树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病虫害,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果实产量受损。下面我们讲一下种植户在管理过程中如何科学预防梨树黄粉虫。

梨树黄粉虫这样防治,后期虫子少果实品质高

什么是梨树黄粉虫?

这里的“黄粉虫”可不是我们经常说的那种大面积养殖的黄粉虫,它只是一个简称,又被叫做梨黄粉蚜,属于蚜虫的一种。主要通过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危害梨树的果实、树干、果台枝等部位,对叶片的危害倒不是很大。因为在危害梨树时,它的成虫以及若虫往往会聚集在一块,好像一堆黄色粉末,故被叫做黄粉虫。

梨树黄粉虫这样防治,后期虫子少果实品质高

梨黄粉虫危害特征

梨树黄粉虫对叶片的危害不是很大,症状主要表现在果实表面。在果实上造成危害,初期果皮上出现黄色斑点,随着危害加重,斑点部位略微向下凹陷,且在斑点周围有灰褐色晕圈,后期病斑整体变为灰褐色,且果实发生腐烂现象。

梨树黄粉虫这样防治,后期虫子少果实品质高

梨黄粉虫群集于果实的萼洼周围危害,被害处渐变为褐色或黑色斑块,也就是梨树种植户常说的“膏药顶”、“黑膏药”、“黑沟子”。

梨树黄粉虫形态特征

黄粉蚜有干母、性母、普通型和有性型四种,前三种均为雌性,是孤雌生殖。成虫的形态相似,体略呈倒卵圆形,上有一层薄蜡粉,长约0.8毫米,鲜黄色,有光泽,腹部无腹管、无翅、无尾片,喙发达。越冬卵和若虫淡黄色,若虫形似成虫,虫体稍小。

梨黄粉虫发生规律

梨黄粉蚜我国一年发生6-10代,主要以卵在果树树皮的翘皮缝隙中、果台脱落片下越冬,越冬卵在梨树开花前后几天开始孵化,先在果台和枝干皮缝下的嫩皮上吸食汁液,到5月份温度适宜、食料丰富后,逐渐扩散至叶腋、枝干裂缝、果实萼洼和梗洼危害,6~8月是4~8代的发生盛期,虫口密度最大,且高度集中在萼洼内吸食果汁和繁殖,8月份后虫口密度下降。

梨树黄粉虫这样防治,后期虫子少果实品质高

梨树黄粉蚜对光线比较敏感,喜欢生活在大树避光处,因此套袋儿的梨更容易遭受黄粉虫的危害。黄粉虫成虫活动能力较差,其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梨苗以及果实运输完成传播。当温度在19~24℃,相对湿度为68%~78%时,活动猖獗,高温低湿或低温高湿的环境都会抑制黄粉虫的活动。

如何防治梨黄粉蚜?

梨树黄粉蚜其实还是比较好防治的,至少近年来黄粉蚜没有成为种植户最头疼的问题。只要前期做好预防工作,后期黄粉蚜根本不会大发生。关于黄粉蚜的防治,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 农业防治,可以人为的破坏黄粉蚜越冬环境。进入冬季以后,通过刮皮等手段,将梨树上的翘皮以及大的缝隙进行处理,杀灭越冬卵,同时喷施药剂防治,可以选择三到五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也可以使用48%的毒死蜱1500倍清园!
  • 对于套袋的梨需要特别注意,黄粉虫多是从果袋上部扎口和下部排水孔爬进去的,因此套袋时上面进果口要封严扎紧,袋要鼓胀理直,下部排水孔要朝下,以减少黄粉蚜爬进袋内。
  • 综合防治方案:
梨树黄粉虫这样防治,后期虫子少果实品质高

  1. 关于梨树黄粉虫建议种植户在梨树落花80%左右时进行第一次防治,此时主要是越冬卵的孵化期,虫态为卵和若虫,因此推荐使用10%吡丙醚1500倍/22.4%螺虫乙酯4000倍(杀卵)搭配70%噻虫嗪3000倍/70%吡虫啉2500倍(杀成虫)防治,用药时最好加入一些阿维菌素,可以提高药效;
  2. 套袋前剪除幼嫩新梢,消灭新梢梢部群集的黄粉虫,减少后期入袋黄粉虫的基数,并喷施70%噻虫嗪3000倍+22.4%螺虫乙酯4000倍液等进行二次防治!
  3. 套袋后定期解袋检查,发现黄粉虫时,及时喷施药剂防治,方案可以和前几次相似。

防治注意事项

首先,药剂选择方面,推荐考虑噻虫嗪、噻虫胺、吡虫啉、啶虫脒等成分,梨黄粉虫抗药性并不强,杀卵剂考虑吡丙醚等成分。用药时一定要注意药剂轮换使用。

梨树黄粉虫这样防治,后期虫子少果实品质高

第二,建议落花80%时这一遍药不能省,因为此时是越冬卵孵化期,此时用药可以明显压低虫口基数。

第三,7、8月份及时捡拾地面黄粉虫引起的落果,并集中深埋。

第四,秋季果实采收结束后,及时铲除地面杂草、废袋、落果等!

梨树黄粉虫尽管这几年发生并不严重,但是种植户千万不能忽略,一旦发生对果树的危害也是不小的。

关注植保小贴士,获取更多农业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