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變“管卡壓”,政策執行為何變樣了?

“放管服”變“管卡壓”,政策執行為何變樣了?

資料圖

甘肅省人社廳從政策執行到最終被發現歷時半年之久,反過來也反映了政策反饋“通路”的不暢。

據新華社報道,因在全省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中任性用權、處處設限,甘肅省委、省政府日前對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和有關責任人進行了嚴肅問責和組織處理,並向全省通報了問責處理情況。

這起“放管服”改革走樣的案例,揭示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在政策執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甘肅引人政策變人才枷鎖

甘肅省等西部地區飽受“孔雀東南飛”之苦,吸引人才難,留住人才更難。為了引進高層次人才,甘肅省政府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將過去的事前審批改為備案制,大大精簡了高層次人才引進流程。

但是,這樣一個好政策在真正執行時卻變味走樣,並使要引進的人才遲遲進不來。

甘肅省人社廳在具體執行“放管服”改革時將其轉變為“管卡壓”,名為備案實則是變相審批。用人單位要想在人社廳備案,必須到其他兩個部門多次蓋章後才行。這使人才引進政策遲遲無法推進,政策出臺半年了還沒有人才被真正引進來。原本為了吸引人才的政策,反而演變為桎梏人才引進的枷鎖。

甘肅省人社廳是參與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制定的主要部門之一,但是其政策執行卻為何扭曲了呢?

“放管服”变“管卡压”,政策执行为何变样了?

究其原因,同該部門任性用權有關,也同政策執行的監管不到位不無關係。

首先,一些政府部門習慣於過去的事前審批模式並迷戀審批權,不願意下放自己手中掌握的權力。即便是“放管服”改革要求簡政放權,但一些部門仍然通過變相審批的方式使行政審批死灰復燃。審批意味著民眾和企業有求於有關部門,而備案則使權力關係發生反轉,使部門過去掌握的權力不再。這使一些看似好意的改革卻遲遲無法落地,並使企業和民眾叫苦不迭。

其次,一些部門有強烈的避責意識,害怕承擔備案而可能出現的責任。很多政府部門並沒有轉變執政觀念,仍認為監管就是事前審批,而對以備案製為代表的事中事後監管缺乏充分認識。在問責力度較大的情況下,一些部門擔心未經審批而僅備案的項目會發生問題,所以寧可不予通過,也不希望因此而承擔責任。

再次,甘肅省出臺的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是省委組織部、省委編辦、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等四個部門共同制定的,簡政放權無法落實,也與跨部門溝通和協調力度不夠有關。

省人社廳設置的備案要求用人單位到省委編辦和教育廳多次蓋章,而參與政策制定的這三個部門之間卻沒有進行充分溝通和必要協調,致使政策執行最終走樣。

此外,“放管服”改革既需要地方政府的推動,也離不開中央部委的大力支持。但是,一些服務於部門自身利益的法律法規卻遠遠滯後於改革進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地方政府的改革力度。

比如,甘肅省人社廳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韙地改備案為變相審批,就在於既要簡政放權,又要滿足人社系統內部的政策要求。這使其不敢逾規,並最終向既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做出妥協。

政策反饋通路不暢

如果涉及該項政策的相關部門能夠及早發現並糾正政策偏差,也不至於使甘肅在半年內無法引進一位高層次人才。

這意味著,政策執行面臨嚴重的“中梗阻”,一方面自上而下的政策執行無法貫徹落實,另一方面自下而上的政策反饋難以及時到位。

甘肅省人社廳的政策執行偏差,揭示了“放管服”改革等相關政策執行遇到的挑戰。當然,此類問題不僅侷限於甘肅省等西部欠發達地區,其他地區和部門也需要進一步加大改革推進力度。特別是要加強政策執行力度、增強跨部門協同能力並提高政策反饋效力,使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項利好政策能夠真正落地並惠及企業和民眾,增強民眾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