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朝换代,往往血流成河,但也有比较“温柔”的情况,盘点一下

改朝换代,往往血流成河,但也有比较“温柔”的情况,盘点一下

  • 题/改朝换代,往往血流成河,但也有比较“温柔”的情况,盘点一下

  •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中国历史,如果从夏朝算起,大的王朝代更替就有十多次,如果算上每一朝代内部的更替,简直就数不过来。

而每一次王朝更替往往都会爆发战争或火拼,这样往往不仅造成争斗双方的死亡,还会造成大量的军人流血牺牲,有的还会殃及百姓,甚至造成十室九空,千里无人烟的惨状。

不过历史上也出现过例外的情况,居然兵不血刃就完成了朝代更迭,盘点起来,大致有这么几次。

一、王莽篡汉

王莽篡汉,是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步步达到目的的,所以他建立新朝没有出现大的杀戮。王莽的发迹,乃因为他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娘家侄子。

王政君在汉朝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皇后,她非常长寿,光在后位就呆了61年,比很多人的寿命都长,她一生经历了四任皇帝,熬死了3个。

她从皇后,做到太后,又升为太皇太后,所以她在朝中权势很大,她娘家兄弟和侄子有9人封侯,5人做到大司马。

她娘家人个个地位显赫,家家富贵,竞相炫富,唯独王莽行事低调,非常节俭,他的夫人穿得甚至像奴仆一样简朴。

而且王莽礼贤下士,待人和气,官越大,脾气越好,因此王莽在当时赢得了极好的声誉。

改朝换代,往往血流成河,但也有比较“温柔”的情况,盘点一下王莽像

公元前1年,9岁的汉平帝继位之后,王莽做到了大司马。掌握了朝廷的大权,于是王莽开始排斥异己,培植自己的党羽。

不久,他对这个大司马开始不满足了,于是就让自己的亲信向王太后进言,让王太后封王莽为“安汉公”。

王太后下诏封王莽为“安汉公”,王莽却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坚决推辞,如此再三,终于接受。

公元4年,王莽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想让王太后封他为“宰衡”,宰是太宰,相当于宰相,指的是周公;而衡则是指阿衡,古代另一位伟大的宰相伊尹。

他给自己弄这么个封号,显然是要标榜自己堪与古代两位伟大的圣贤相比。更重要的是这个宰衡位在王公诸侯之上,这才是王莽想要的。

当然他想做宰衡,仍然由大臣向王太后提议,而且是众多大臣一起提议。而王太后下诏赐号,王莽照例跪在地上痛哭请辞,再三推辞之后,“被迫”接受。

改朝换代,往往血流成河,但也有比较“温柔”的情况,盘点一下王莽剧照

公元6年,14岁的汉平帝夭亡,还没有儿子,王莽为了方便控制,就在宗室中找了一个两岁的孩子,做皇太子,而他自己则代行皇帝职权,自称假皇帝。

这个皇太子还没有扶上皇位,王莽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想当真皇帝。他去跟姑妈王政君索要传国玉玺,这一回王政君不高兴了,生气把玉玺摔到地上,居然摔掉了一个角,但是这并不能阻止王莽当皇帝。

王莽宣布建立新朝,取代了刘汉。王莽篡汉可以说够温柔了,没有造成大的流血事件,(这个过程中,他也杀过一些人)悄悄地就改变了政权的颜色。

改朝换代,往往血流成河,但也有比较“温柔”的情况,盘点一下

王莽篡汉连环画

二、曹魏代汉

东汉末年,汉献帝懦弱,造成军阀割据,并相互混战。曹操在群雄中崛起,挟持献帝,越做越大,后来他统一了北方,做了汉丞相。他这个丞相牛得很,上殿面君不用通禀,而且可以携带佩剑。

216年,他被册封为魏王,地位高于其他王侯。他上奏皇帝,不称臣,接受皇帝诏令,不用参拜。他郊祀天地,所用车服仪仗礼仪标准,都是皇帝的规格。

他的儿子均封列侯,他名义上虽是汉臣,但行使的是君王的权力,连礼仪都按君王的标准执行,所以他其实从内到外都完全等同于皇帝,献帝就是个摆设。

但是曹操并没有取而代之。在孙权派使者向他进贡称臣,并拥戴他当皇帝的时候,群臣趁机也劝进,但是曹操却坚决拒绝,他自称要学周文王,意思是,他不做皇帝,而把机会留给儿子。

改朝换代,往往血流成河,但也有比较“温柔”的情况,盘点一下 曹操剧照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承了他老爹的所有的政治遗产,不仅包括他的丞相、魏王职位,而且包括他老爹的权势。

他于是首先加强自己的集权,打击异己,培植自己的势力,他还接受汉朝的教训,严禁宦官和外戚干政。曹家牢牢控制了朝廷,这时候,汉献帝连傀儡的价值也没有了,于是他逼迫献帝禅让帝位于他。但他还假惺惺地三次辞让。终于他登台受禅,接受帝位,成为魏国开国皇帝。

他对献帝非常仁慈,改封献帝为山阳公。

曹魏代汉,说起来是曹操和曹丕父子接力共同完成的。虽然中间也出现过反抗曹氏集团的行为,但都没有演变成大的流血事件。这无疑也是一次非常温柔的朝代更迭。

改朝换代,往往血流成河,但也有比较“温柔”的情况,盘点一下曹丕剧照

三、晋朝代魏

唯物论者不相信因果报应,但是这种报应却偏偏出现在曹魏。曹魏仅仅存续了45年,就被司马炎的晋朝取代,而且取代的方式也惊人地相似,也是通过禅让完成了朝代更替。

司马氏的夺权应该说是从司马懿开始的。司马懿靠着他卓异的谋略,为曹魏立下汗马功劳,而也就在立功的过程中,他也收获可观,得到曹操父子的信任。特别是他曾辅佐过曹丕,在储位之争中,他帮助曹丕获胜,更是使他成为曹丕跟前的红人。

曹丕去世,他和曹真同为托孤大臣,共同辅佐曹叡。曹叡去世,他又和曹爽同时成为辅政大臣,共同辅佐曹芳。

在跟曹爽争权斗争中,司马懿杀了曹爽,夺取了权力,控制了朝廷,此时的他,堪与当时的曹操相比,但司马懿跟曹操不同的是,他拒绝接受曹芳授予的丞相一职和安平郡公的封号。

改朝换代,往往血流成河,但也有比较“温柔”的情况,盘点一下 司马懿剧照

司马懿死后,其长子司马师继承了司马氏家族的权势,继续控制朝廷。其间,他还因为曹芳欲除掉自己,而改立曹髦为帝。但他后来在48岁上早亡。

司马氏家族的权力于是由其弟司马昭继承。司马昭当权期间,曹髦也曾想除掉司马昭,他带领身边人欲冲击司马府第,被成济刺杀。司马昭于是又立曹奂为帝。

虽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司马昭终其一生,也没有做皇帝。

改朝换代,往往血流成河,但也有比较“温柔”的情况,盘点一下 司马昭剧照

265年,司马昭去世,死前司马昭已经是丞相和晋王,跟曹操的官职相当。其子司马炎继位,司马炎继位后才几个月,就迫不及待地逼迫皇帝曹奂禅位,把曹丕当年逼献帝禅位的故事重新演绎了一遍。

司马昭假意推辞一番,坐上了皇帝宝座。他把曹奂封为陈留王。司马炎兵不血刃就以晋代魏。

改朝换代,往往血流成河,但也有比较“温柔”的情况,盘点一下 司马炎剧照

四、宋朝代周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所用成本也很低。他原是后周的大将,很受周世宗柴荣的器重,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管禁军,那可是后周的精锐部队。

960年,世宗去世,他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由宰相范质和王溥辅政。

因为得到北方契丹和北汉军侵犯的消息(后来证实并无其事)。范质命赵匡胤率军北伐,迎击想象中的来犯之敌军。赵匡胤的部队刚刚离开京师开封府二十公里,到打陈桥驿,就发动了兵变。

改朝换代,往往血流成河,但也有比较“温柔”的情况,盘点一下 赵匡胤剧照

按照史书上的说法,是赵匡胤在喝醉了酒的情况下,被黄袍加身的。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他的部下在一起议论,认为皇帝年幼,他们到前线卖命,谁会知道?还不如拥立赵匡胤做皇帝,再去北征。

于是他们就“强迫”赵匡胤做了皇帝。这次政变,虽曰兵变,却没有流血。而且在随后赵匡胤带兵回师开封的时候,他严令部下不得侵扰太后和皇上,不得侵凌公卿勋贵,不得侵掠府库。

他的队伍极有秩序地逼近京师,赵匡胤的两个好兄弟石守信和王审琦负责京师守备,自然是开城门欢迎。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赵匡胤做皇帝是早有预谋的。

改朝换代,往往血流成河,但也有比较“温柔”的情况,盘点一下

赵匡胤像

宰相范质率百官迎接新主子,只有一个不知轻重的名叫 的亲卫军将领反对赵匡胤,但还没有来得及召集部下,就被手下给杀了。

一位名叫陶谷的翰林学士,把早就准备好的禅位诏书拿出来宣读,于是赵匡胤的大宋朝就轻松代替了后周。但是赵匡胤对年幼的小皇帝也不薄,把他封为郑王,让他到自己的封国享福去了。

宋朝代周,可以说流血最少,代价最低。赵匡胤基本不用杀人就完成了朝代更替,不得不说他是一个非常仁义的开国皇帝。

如果再参考他后来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夺取部下的兵权,就更能证明他是一个珍爱生命的好皇帝。

改朝换代,往往血流成河,但也有比较“温柔”的情况,盘点一下赵匡胤剧照

历史上的朝代更迭,往往引起社会的动荡,常常造成杀人无数,流血漂橹的局面。即使像古代的仁君商汤和周武王的汤武革命,也造成了巨大的牺牲。

以上几次朝代更迭,大部分虽然在历史上名声不好,但是从它们没有造成大的流血事件来看,还是有值得称道的地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