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球員的真實經歷,扇了國足一巴掌

11月14號,在世界盃預選賽40強賽中,中國男足1:2輸給敘利亞。

其實在這場比賽之前,很多人都沒法把敘利亞和足球聯繫到一起。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敘利亞彷彿變成了戰爭的代名詞,提起它,人們想到的是戰火,是硝煙,是斷壁殘垣的街道,是無家可歸的兒童。


而在昨天的比賽後,很多人才突然想起,原來,敘利亞還有足球……

敘利亞球員的真實經歷,扇了國足一巴掌

在終場哨聲響起的那一刻,敘利亞球員激動地抱在一起,場邊的球迷在瘋狂慶祝。


他們揮舞著手裡的國旗,嘴裡喊著口號,這個飽受戰亂紛擾的國家,此刻因為足球,暫時遺忘了苦難。

敘利亞球員的真實經歷,扇了國足一巴掌

(圖片來自懂球帝)

競技體育是殘酷的,一頭是落寞,一頭是狂歡。


對敘利亞人民來說,摻雜在這場比賽裡的情緒有很多,被戰火紛繞的幾年間,他們的足球曾一度被摧毀,沒人相信他們能重新起航。


甚至在這場比賽的賽前統計中,國足全隊的身價是敘利亞的兩倍之多,光是武磊一人,就比敘利亞的頭號球星高200萬歐元……

人們都說,敘利亞出線無望。

可現在呢?他們幾戰全勝,位列小組第一。球員紅了眼角,球迷哽咽著歡呼,那一聲聲壓抑的低吼,就是對情緒最好的釋放。

如果不是因為這場比賽,我們甚至都快忘了,這個古老的西亞國家,已經有多久沒笑了……

而對敘利亞來說,足球不僅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證明自己還“活著”的標誌。

或許你看到了敘利亞戰勝國足,卻不知道為了這一場勝利,他們付出了多少。

敘利亞的足球不強,但在戰爭爆發之前,卻是國內的第一大運動,有時候,甚至有5萬人會去現場觀看比賽。

他們為主隊盡情吶喊、歡呼,場上球員就算技不如人,也會拼命奔跑,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在為誰而戰。

敘利亞球員的真實經歷,扇了國足一巴掌

為了足球,他們忍受著極差的條件。

敘利亞的俱樂部沒有青訓,戰爭爆發的時候,有很多球員才十五六歲。

敘利亞球員的訓練條件有多苦呢?

國內打聯賽的球場,連基本的草皮都沒有,必要的時候,還要徵用給軍隊,變成軍事倉庫。

哪怕再熱愛足球,但軍隊都出面了,你敢不給嗎?所以很多時候,敘利亞球員連球都無處可踢。

敘利亞球員的真實經歷,扇了國足一巴掌

國內著名的體育場,變成人們的避難所。

草坪光禿禿的,座椅也變了色。

因為場地狀態極差,少了光滑的草坪的保護,球員們在拼搶中接觸地面時,經常會受傷。

他們的胳膊上,腿上,甚至是臉上,時不時就會滲出鮮血。

這些敘利亞球員,甚至連塊像樣的菜地都找不到,只能隨便找個坑坑窪窪的地方,進行訓練或是比賽……

條件本身就已經很差了,球員們卻還要伴隨著炮火訓練,敘利亞U23的教練曾很直白地說——

“我們很羨慕中國的校園足球。”

是啊,對他們來說,能有一塊合格的草皮,能有一個安全的環境,就已經很滿足了……

敘利亞球員的真實經歷,扇了國足一巴掌

為了足球,他們拼盡全力,卻享受著最差的待遇。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在征戰亞洲盃時,敘利亞總是最後一個抵達。

難道他們不想提前適應場地和氣候嗎?

他們當然想,只是他們實在太窮了,以至於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撐球隊長期進行海外訓練。

球員的待遇就更不用說了,國內聯賽的平均月薪只有200美元,就算贏了世預賽的12強,也只有1000美元的贏球獎金。

甚至連球隊主教練的月薪,也就是2000美元而已。

這筆錢,很可能還不夠別國球員吃一頓飯,但卻是他們拿命賺來的。

錢或許不多,但只要到了場上,他們都會拼盡全力奔跑,靠著榮譽感在賽場上保持尊嚴。

敘利亞球員的真實經歷,扇了國足一巴掌

戰爭會帶來傷害,但永遠帶不走生的意志,就像敘利亞國國歌唱得那樣——

祖國的戰士,和平屬於你

我們堅強意志,不向人屈膝

……

敘利亞沒有主場,沒有足協,沒有資金,沒有青訓,沒有高水平外教,但他們有一種精神。

本次預選賽,敘利亞已經幾戰全勝,小組排名第一,之後的路,他們也會帶著向死而生的勇氣,繼續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