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加倉散戶淡然 阿里巴巴香港“招股”有點冷

阿里巴巴將回歸港股牽動人心。18日是阿里巴巴港股認購第二日,香港券商反映,互聯網巨頭回歸港股並未被火爆認購。不過,阿里的長期投資價值卻受到海外共同基金的擁護。晨星數據顯示,與上一期持倉相比,1320只海外公募基金對阿里巴巴進行了加倉。

認購熱情不及預期

老牌券商耀才證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許繹彬表示,18日耀才用以認購阿里巴巴新股的融資總額近19億港元。綜合招股情況來看,他認為阿里巴巴港股IPO比起此前閱文集團(港股00772)招股的反應更為冷淡。

在線券商富途證券統計顯示,截至11月18日晚17時37分,富途認購阿里巴巴新股的金額超26.12億港元。相形之下,閱文集團IPO時,投資者通過富途證券認購金額59.18億港元。業內人士估計,阿里此次募資總額約為100億美元到150億美元,而閱文集團2017年10月25日宣佈於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計劃,擬最多募資約72.12億港元。考慮到阿里募資規模遠大於閱文集團,港股投資者認購阿里的熱情實屬一般。

不過,18日為阿里巴巴港股新股認購第二日,投資者會不會集中在最後一天認購?許繹彬表示,如果上市的股票是行業獨特並且募資額度較小,有可能在招股的最後階段融資出現爆發情況。富途證券金融及企業服務總裁鄔必偉表示,從過往的新股認購數據來看,新股認購最後一天,無論是融資還是現金認購都會有大幅增加。投資者“打新”的熱情也與二級市場整體氣氛有關,“若18日晚間或者次日晚間美股市場行情好,融資額會增加。”

為何互聯網巨頭回歸港股似乎並未受到投資者追捧?

許繹彬對照閱文集團和阿里的招股情形解釋稱,閱文集團招股時,港股成交活躍,平均每天成交達1500億港元;而目前港股成交額在低位徘徊,平均每天僅有七百億港元左右,所以招股反響一般。鄔必偉則將原因歸於閱文集團的稀缺性。他認為,閱文集團等企業有稀缺性,而阿里巴巴港股此次是二次上市已經不具備稀缺性。“之前的閱文、美團、小米都只在香港上市,當時市場對其有稀缺性的預期。而阿里實際上之前已在美國上市。”

美股走勢或成關鍵

此次阿里巴巴港股“打新”盈利空間有多大?

鄔必偉表示,從目前各個投行給出的目標價來看,阿里估值仍然較為合理,多數投行對它後期的展望也是非常正面。打新的盈利空間很大程度上取決於20日至26日阿里巴巴美股的走勢。

鄔必偉表示,因為阿里港股以阿里美股11月20日的收盤價作為其定價的基準。阿里港股11月26日上市,假定在20日至26日之間,阿里巴巴美股是上漲的,那參與港股打新就有盈利空間。假定這段時間阿里美股下跌,這裡就有可能出現虧損。“阿里和其他公司不太一樣,它是第一家在海外(美國)上市以後,在中國香港二次上市的企業。港股打新能否獲利,關鍵看定價日至上市日之間的美股波動,很難預測。”

多隻海外公募基金加倉

阿里巴巴一直是機構投資的心頭好。被動投資機構和主動投資機構都極為重視它。

根據指數MSCI10月31日數據,阿里巴巴為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第一重倉股,在指數中所佔權重為4.5%。到11月26日,MSCI納入A股第一階段完成之後,A股整體在MSCI中所佔權重僅為3.3%,目前阿里巴巴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所佔權重比全部A股加起來還要高。作為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第一大重倉股,阿里巴巴是很多跟蹤此指數或相關衍生指數機構的重倉股。

主動管理基金也非常重視阿里巴巴。晨星向中國證券報記者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其全球公募基金數據庫中,有3945只基金持倉中含阿里巴巴。與上一期相比(不同基金披露的持倉情況頻率不同,因此比較並非基於統一時點),3945只基金中,1320只基金對阿里巴巴進行了加倉。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股份數計,加倉阿里巴巴最多的10只海外公募基金中,有6只來自美國管理規模達萬億美元的資管機構普信集團。而這6只均為主動管理基金,顯示了該機構對阿里巴巴價值的認可。

一方面是海外機構投資者對其長期投資價值看好,紛紛加倉,另一方面是阿里迴歸港股未受到火爆認購。有券商表示,阿里巴巴迴歸港股之後,投資者會提升對其價值的評估。國泰君安(港股02611)認為迴歸港股之初,阿里巴巴港股相較於美股或呈現一定幅度的溢價。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