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略科技的“數據中臺”野望

明略科技的“數據中臺”野望

明略科技的“數據中臺”野望

對前臺、後臺更好聯動,數據和業務能更有效融合的要求,也就催生了“中臺”。

作者 | 張瑞

人工智能怎麼從感知智能,走向認知智能?

對未來智能世界懷有憧憬的AI初創企業們,無疑都在沿著各自的路徑,為這一問題不斷奔走。

這一問題的回答,還要回到最底層的數據分析和挖掘上。從基礎硬件、到業務應用系統,再到雲平臺,產業鏈層層向上傳遞,都離不開大數據軟件服務商的支撐。

而幫助企業連接數據,將數據用活,將垂直用戶的使用習慣和業務知識,注入到平臺,提供知識支撐,正是明略科技最擅長的。

安領域的大數據服務專家

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獨角獸,明略科技從最初,就選擇了與國內很多人工智能公司不同的路徑。

在業內廠商紛紛選擇做算法、做應用的同時,明略一開始就選擇了產業鏈上游,並且專攻難度極大的領域——公安大數據。不同類型的案件中、不同的應用場景下,對於機器學習來說,其實最難的就是行業知識圖譜的建立。

為什麼會選擇切入這一行業?

這就不得不提起明略科技創始人吳明輝與公安的淵源。父親是一名警察的吳明輝,自小耳濡目染,瞭解到公安工作時,一起重大案件往往需要幾百個警察分析情報,找線索,過程很是痛苦。

為公安行業和國家做點事。這是吳明輝,也是明略科技整個技術團隊最初的想法。

而作為AI最快的場景之一,公安領域也有著有規模數據、明確的業務指向等其他行業不具備的特性。

有了初心和數據基礎,明略科技的大數據及AI服務,就找到了最適合的落地方向。自此,明略科技就開始為公安提供破案引擎,將公安的破案邏輯附在產品中,不斷打造破案的知識分享系統。運用公安知識圖譜等認知智能手段,實現人、事、地、物、組織、虛擬身份的關聯,提升預警研判的準度、精度。

AI進化,正走向認知智能

隨著不斷的深耕,明略科技在公安領域,利用大數據和AI,在替代人力的重複性工作上已經有了不錯的進展。對警情案情的串並,情報線索的提取和分類、分發上,也都實現了大幅躍進。

但思及如何更好的提供智能,如何透過信息的表面,對發掘更多鏈接的深層線索或要素,並進行智能的推理、挖掘,也就是到認知智能層面,明略科技認為,目前做的還遠遠不夠。

舉個簡單的例子,公安領域的業務由“情指行督”幾個環節組成,即情報、指揮、行動和督察。在督察這一環節,如何更好的考核工作,就是一個較為複雜的問題。

公安人員往往都在忙碌於各種不同的工作中,但單靠簡單的接警次數、出警次數,或110響應次數,很難衡量他們工作量。

比如警員每次響應是不是有效、是不是第一時間給予了結果、案件是否第一時間就能破獲、破獲的過程中是否牽動了其它案件、是否給其它兄弟警種、兄弟部門提供了支撐……這些實際情況,都難以量化評估。

而傳統的數據平臺,依賴於前後和後臺的架構。

前臺面向各個警種的各個獨立業務系統,後臺一對一為前臺服務進行支撐。但這種方式,對業務系統的支撐效率很低。後臺能夠基本滿足支撐一個系統運轉的要求,但對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系統服務,就顯得力不從心。

具有行業知識圖譜的中臺,從數據打通業務

如何解決這一難題?

這就需要綜合的數據分析,去完成評估和考察。對更好前臺、後臺聯動,數據和業務能有效融合的高要求,也就催生了“中臺”的誕生。

正如阿里在電商行業中,提出了阿里中臺,華為在通訊行業中提出了華為中颱,明略科技也基於業務要求,在公安業務中提出了自己的中臺概念。

“簡單來說,明略科技想要利用更多數據,從數據中產生更多的業務價值和知識。將傳統只能做一些BI統計性智能分析的數據倉庫,進行升級,提升智能分析應用。”明略科技集團副總裁任鑫琦說道。

具體而言,中臺以面向前臺、面向業務的方式,考慮後臺的數據如何組織,採用怎樣的技術將數據組織和加工成什麼形式,提供查詢、計算、數據挖掘服、AI等服務。這就是中臺的核心價值。

如在剛才提到的“督察”問題上,基於傳統架構,只能進行較為簡單的審計、考核的業務系統,警員往往機械填寫東西,考核的維度很少。

但基於中臺架構,就能打通公安各級的行政關係和數據權限。連通多源異構的公安數據、社會化數據、互聯網數據等維度的數據,構建以知識圖譜為核心的多維感知和智能體系,並針對不同警種和業務環節,進行檢索、分析、挖掘等。這就是中臺的典型應用,也是明略智能的再進化。

11月15日,明略科技集團在上海舉辦以“FASTER 聚變·增長新動力”為主題的2019數據智能峰會,宣佈“打造智能時代的企業中臺”新戰略,基於自身的業務邏輯,正式發佈了具有行業知識圖譜Know-How的新一代數據中臺,同時發佈了智能運維、多維感知、智慧零售三大行業解決方案。

明略科技的“数据中台”野望

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廠商的數據中臺不同,明略的數據中臺的底層邏輯是自研的HAO智能體系。

而HAO智能理論,所立足的點,正是通過打通感知、認知、行動系統,幫助企業或組織進行分析決策,實現AI的閉環。

任鑫琦認為,認知不是感知的延伸。從一個感知維度的智能無論怎麼演進,都無法演進為有推理或者有認知能力的智能體。多維感知分析,並不是多個維度感知智能的疊加。感知技術為萬物互聯提供了可能,認知智能則為萬物互聯提供了智能。要實現從感知到認知的智能跨越,最重要的中間載體是“知識圖譜”。知識圖譜就像人類“大腦”一樣,將數據進行有機組織,而非對數據進行簡單分門別類式的儲存。

明略科技的“数据中台”野望

明略科技推出的數據中臺,通過合併更多的數據,包括IoT萬物感知體系,對不同感知端背後的數據進行信息和知識挖掘,構建知識圖譜,提高AI可解釋性,通過綜合分析,為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其本質就是打通感知和認知,將數據轉換為信息、知識,最終形成智慧,實現從識別到理解,再到分析、決策的智能遞進。

數據、場景的雙向驅動,明略的中臺邏輯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由於近兩年興起,而起初定義不清,各種中臺層出不窮,也常常使其成為裝著各種概念的籃子。

但作為大數據的軟件產品、平臺和智能服務商,明略科技對中臺,顯然有著清晰的理解和定位,並將其真正用到了業務中。這也是為什麼,在數據層面,同行者很多都逐漸消失或轉型,而明略科技卻能一直深扎,越行越遠。

目前,市場上做中臺業務的公司可以分為這三類。

一類是,此前提供Paas層和Iaas層能力為主的雲平臺廠商,藉由中臺的熱潮,又向下再提供中臺能力。

但其“中臺”,主要還是基於基礎平臺。往往在數據上的技術優勢很強,但對於中臺這種為業務優化而出現架構,並沒有經驗積累,尤其在垂直場景的業務能力不足。

這也是從“數據找場景”角度來做中臺。

另一類是,許多傳統廠商,基於自身的業務需求打造中臺。其對垂直領域的數據特徵,有足夠理解。但對如何設計中臺的技術架構,如何對數據進行處理、加工、存儲等方面,往往一知半解。

他們的路徑,顯然是從“場景找數據”來做中臺。

無論是,數據找場景,還是場景找數據,都各有各的門檻。中臺的概念雖好,但不是廠商輕易就能跨界做的。

明略科技在中臺上的優勢,恰恰在於,其本身就是大數據的軟件產品、平臺和智能服務商,最初又選擇了切入公安等領域,做專業領域的數據分析,並一直思考如何利用數據提供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

基於自身定位,恰好能實現上下銜接,將業務落到數據平臺上,這也就是明略科技中臺的主打方向。

自然,在專業領域深耕,隨之帶來的另一面,是縱向很深,但橫向難以大面積鋪開。在更多行業領域,通用能力可以橫向遷移,但新領域的行業知識和專家經驗,就需要用做數據治理的經驗,再去逐漸匹配行業。

這一點上,明略科技也很明確自己的方向。與其做的泛而不深,不如先深耕一兩個行業,待成熟再向其他行業拓展。一步一個腳印,逐步鋪開場景。

未來AI的想象力在哪

在公安領域,未來還有哪些值得想象的空間?

可以說,目前只實現了認知智能的第一步,將人從語言、文字或認知的理解中解放出來,而下一步就是將對理解後的信息的智能分析,以及將潛在信息的分析,更多注入到數據系統中。因而,未來的空間依然還有很大。

經過2015年深度學習帶來的爆發式增長後,人們的普遍觀感是,近幾年AI在行業的落地,似乎並沒有那麼快。

對於這一點,任鑫琦也有自己的看法,“這很正常。但實際上,AI並不慢,只是在和行業結合中,做自然增長。”

“這其實反映的更多是人們的心態。人們總是把一些近期能實現的技術想得過快,把一些遠期看著很難的技術想得過慢。這很適用於計算機視覺領域。往往大家認為準備好一切的技術,其實並沒有那麼快;而如機器人、認知智能、及腦科學,這些看似遙遙無期的技術,反而在逐漸進步。”任鑫琦說道。

這一看法,也正好可以應用於明略科技做認知智能上。

自成立以來,明略科技一直在探索人工智能在知識和管理複雜度高的行業中落地,不斷完善感知智能到認知智能的AI閉環,明略也在逐漸打造包括公安大腦、工業安全大腦、金融風控大腦等在內的AI大腦。

技術的發展,有時就是這樣一個“說時遲、那時快”的過程。更深層的智能潛行之時,說不定哪一朝便會來到人們眼前。

而行業也正期待著,更高階的人工智能,認知智能,更早到來。

明略科技的“数据中台”野望
明略科技的“数据中台”野望

雷鋒網年度評選

尋找19大行業的最佳AI落地實踐

創立於2017年的「AI最佳掘金案例年度榜單」,是業內首個人工智能商業案例評選活動。雷鋒網從商用維度出發,尋找人工智能在各個行業的最佳落地實踐。

明略科技的“数据中台”野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