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安陽縣(示範區)最後兩個貧困村如何打好脫貧攻堅戰‍

啃下最難啃的“硬骨頭”

——看安陽縣(示範區)最後兩個貧困村如何打好脫貧攻堅戰

□記者 邱 峰

11月上旬,安陽縣(示範區)瓦店鄉四伏廠村、大寒屯村順利通過了貧困退出縣級驗收。這是全縣35個貧困村裡的最後兩個貧困村,今年擬脫貧。

四伏廠村、大寒屯村之所以成為全縣最後、最難啃的“硬骨頭”,是因為這兩個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多,分別為82戶242人、74戶132人。這兩個村均是傳統農業村,曾經村容破敗、缺乏產業,村民老弱病殘居多,思想保守。如今,地淨街寬、欣欣向榮,人人精神抖擻、勤勞肯幹。連日來,記者走進四伏廠村、大寒屯村,探訪這兩個村的脫貧攻堅高招。

完善設施引項目

“我們村窮就窮在太偏僻,而且種莊稼是‘一麥一水’。”11月7日,四伏廠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王文堂坦言。該村位於瓦店鄉東南角,南臨湯河,地處洩洪區,周邊坑地多,交通十分不便,全村643戶2254人。“一麥一水”是指每年只能收穫一茬小麥,雨季田地淹水,玉米絕收。

這幾年,四伏廠村填了坑地,通了公交車,硬化了大街小巷的道路,建了文化廣場,安了太陽能路燈,村容村貌大變樣。

村子經濟發展也有了起色。2017年,四伏廠村建設了98.66千瓦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增收8萬元以上。2018年,該村建成服裝加工點1處,每年租賃收入1.2萬元。此外,該村企業廠房每年租賃增收2萬元。

“目前,我們這裡的河道整治項目正在進行,以後,我們村將徹底擺脫‘一麥一水’。”王文堂充滿信心地說。

與四伏廠村相比,大寒屯村位於瓦店鄉西北角,全村858戶3285人。近年,大寒屯村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逐步實現了“七通七有”,改善了村居面貌。

為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大寒屯村建設了98.66千瓦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增收8萬元左右;村集體空閒土地每年出租收入1.36萬元;村東公墓土地每年出租收入4000元;村北集體土地每年出租收入1500元;企業廠房每年租賃收入2萬元。

志智雙扶增動力

“村裡貧困戶多,思想落後,扶貧工作的重點是志智雙扶,讓貧困戶摒棄‘等、靠、要’思想,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王文堂說。

四伏廠村貧困戶謝志麗今年40歲,身強力壯,卻拒絕務工掙錢。這位大姐常說:“男主外、女主內,婦女就不該去掙錢。況且,有政府兜底,俺還瞎折騰啥?”

為此,扶貧幹部多次上門給謝志麗做思想工作,帶她去外村參觀,並進行引導教育。經過半個多月的努力,謝志麗最終轉變了思想。現在,她接受了村裡的保潔公益性崗位,每月能掙600元。

“技能培訓給了我謀生的飯碗。”大寒屯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郭硯東說。他兩次參加縣扶貧技能培訓班,學會了烹製風味小吃的手藝。如今,他走街串巷賣風味小吃,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每月能掙兩三千元。

2018年以來,大寒屯村在上級部門的幫助下,按照“農民點餐、政府下單、學校主廚”的模式,在村中開辦了多期扶貧技能培訓班,幫助村民尤其是貧困家庭有勞動能力的人員創業就業。

如今,隨著志智雙扶工作的推進,四伏廠村、大寒屯村的貧困戶有的做起買賣,有的成為種植戶、養殖戶,有的去了扶貧基地,有的申請了公益性崗位……貧困勞動人員全部實現就業。

健康扶貧強筋骨

當前,疾病、殘疾是安陽縣貧困人口的重要致貧原因。在四伏廠村、大寒屯村,近八成的貧困戶都是因病、因殘致貧。為此,四伏廠村、大寒屯村大力開展健康扶貧,為貧困戶減輕醫療負擔,並幫助他們“強筋壯骨”。

11月8日上午,四伏廠村貧困戶楊永生正在院子裡悠閒地打理菜地。他年過七旬,肢體殘疾,手腳不便,患有高血壓病。“俺年紀大了,最怕沒錢治病。現在好了,俺享受醫療‘五重保障’,醫藥費全給報銷了。”楊永生感激地說。

目前,四伏廠村、大寒屯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參加了醫療保險,住院治療均享受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民政救助、政府基金救助“五重保障”和“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服務,消除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以前,村裡汙水四溢、蚊蠅亂飛,容易傳染疾病。每到夏季,村民就鬧腸胃病,耽誤打工掙錢。病人多的時候,我每天能接診30餘人。”大寒屯村衛生室醫生張學斌說,“現在,村裡醫療衛生條件好了,大家少生病,就能安心打工掙錢了。”

今年,大寒屯村重點硬化了村道,建成了公共廁所、標準化衛生室,大大改善了醫療衛生條件,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群眾有了好身體,幹事創業、脫貧致富的熱情更加高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