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金融坚冰“贷”农户脱贫——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年度任务圆满完成

  “多亏了小额贷款,我才养着猪娃奔小康。”11月4日,看着猪圈里“嗷嗷”直叫的小猪,家住平顺县西沟村的申来富笑容满面。作为建档立卡脱贫享受政策户,在村“两委”的帮助下,申来富申请到了5万元贷款,扩大了养猪规模。

  年近6旬的申来富家有3口人,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儿子身患残疾,是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了解到申来富有养猪的手艺,但由于缺少资金,一直没能扩大规模。经过仔细研究并征求了申来富本人意见后,村“两委”帮助他申请到5万元的免担保无息小额贷款,用于扩大养殖规模。

  昔日贫困户,成为今日致富户。今年,申来富已出售生猪60头,纯收入5万元。“是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让俺重新站了起来,俺既能照顾老婆孩子,又能挣到钱,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申来富感激地说。

  近年来,长治市把扶贫小额信贷作为打破农村金融坚冰的“利斧”和撬动脱贫攻坚的“杠杆”,市金融办牵头组织、人民银行正向激励、银保监部门监管推动,统筹协调信贷、财政、扶贫、监管等相关政策,全力推动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精准对接融资需求,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推进小额扶贫信贷工作向纵深开展。截至10月29日,全市投放扶贫小额信贷6326户、30499.86万元,占任务的101.7%,连续三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余额达到17.27亿元,涉及贫困户3.58万户。

  扶贫小额信贷是向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基准利率发放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的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目的是帮助贫困户积极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是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稳定增收的重要支撑。今年,长治市扶贫小额信贷任务为3亿元,任务下达后,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金融扶贫领导组办公室迅速行动,将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截至8月末,全市投放扶贫小额信贷1991户、9055万元,存在前期投放不足、进度缓慢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长治市立行立改,加快推进,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约谈10家金融机构,推动了问题整改,一个多月时间,扭转了排名落后、任务缓慢的局面,圆满完成了投放任务,确保贫困户对扶贫小额信贷能够“贷得到”“贷得快”“贷得好”。

  落实责任,统筹推动“贷得到”。督促各金融机构对照各自目标任务,采取超常规措施,倒排工期,做到每日有进展、每周见成效;督促各县区在充实风险补偿金、贷款贴息、贫困户筛选、资料收集审核等方面落实到位,给予全方位支持配合。

  强化督导,按周通报“贷得快”。建立日报告制度,各县区各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逐日报告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进度情况及存在问题,市金融扶贫领导组办公室按周排队通报,对行动迟缓、推诿扯皮的报领导组严肃追责。

  创新模式,加快投放“贷得快”。广泛推广运用农业产业化“供应链”扶贫贷款模式,即“户贷入社、共同管理、封闭运营、龙头企业带动、入社贫困户增收”模式,既有效聚集贫困户资源,还能在短期内批量投放,加快进度。

  如今,长治市扶贫小额信贷任务已于10月底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了金融助推脱贫攻坚连战连胜,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创出“长治速度”,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真正让金融“活水”变成扶贫“金水”。(来源:长治日报 刘婷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