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仅凭这二十字,便名垂千古,却出现在两首不同的诗中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人仅凭一两首诗,甚至一两句诗便可名垂千古。一首诗多仅五六十字,少则仅有一二十字,能以如此短小的篇幅成就一个人的千古名声,可以说在世界文学史上是非常少见的,这让人不得不感叹汉字的艺术魅力。

盛唐诗人王湾,便仅凭二十个字,便名留千古。他一共流传下来十首诗,存诗极少,而这十首诗中,真正让他名垂千古的,只有两联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他仅凭这二十字,便名垂千古,却出现在两首不同的诗中

有趣的是,王湾的这两联诗,出现在了两首不同的诗中。

江南意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次北固山下作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两首诗,除了起结两联不同外,中间两联只差一个字。唐玄宗天宝年间,国子生芮挺章编选同时代人的诗集《国秀集》,里面选了《次北固山下作》,十年后,丹阳进士殷璠也编了一部当时诗人的诗选《河岳英灵集》,这部诗集中,选的却是《江南意》。

两本差不多同时的诗选,选的又是同时代诗人的作品,却出现了两个差异如此大的文本,这是很少见的。

《江南意》的版本,还出现在《唐才子传》和《唐诗纪事》中。有人认为,《江南意》是诗的原本,而《次北固山下作》是后人改动的版本。但是古人改诗,通常只改动其中的一两个字,而这两首诗,题目、主题、内容都有很大的不同,更像是王湾分写的两首不同的诗,因为觉得中间两联写得太好,所以在写第二首诗时,也用进去了,相当于自己抄袭自己。

他仅凭这二十字,便名垂千古,却出现在两首不同的诗中

第一首《江南意》,是写北方人初到南方所见的景色。首联写南方有很多新鲜的风景,诗人大清早就开船东下。中间两联写南方的江水、海日及早春。尾联写诗人看很多地方的风景,但南方的景色尤为特别。

第二首《次北固山下作》,是写诗人停船在北固山下,看到江南早春的风景,生起思念家乡的情感。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途的行舟经过青翠北固山下,漂荡在碧绿的长江上。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与两岸齐平,水面就变得宽阔了,人的视野也变得更加开阔。风正对着船帆吹,风帆垂直悬挂。

这一联中,将《江南意》中的“潮平两岸失”改成了“潮平两岸阔”。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两岸失,言潮平而不见两岸也。别本‘两岸阔’,少味。”他认为“失”比“阔”好,但是,“失”字则潮水泛滥成灾了,而“阔”则有一种阔大,平静的感觉,与全诗的意境更契合。

他仅凭这二十字,便名垂千古,却出现在两首不同的诗中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阑将尽,海上的旭日从残夜中升起,旧年未过,江南气暖,春天的气息已经渐渐来临。

唐人殷璠在他选的《河岳英灵集》中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

也就是说,这一联诗在当时已经很有名,当时的宰相张说,还将这两句诗写在政事堂上,当成学习的楷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的家信要送到哪里呢?北归的大雁啊,你就帮我送到洛阳那里吧。

他仅凭这二十字,便名垂千古,却出现在两首不同的诗中

通过两诗的对比,我觉得《次北固山下》无论是从意境还是情味上都更胜一筹,《唐诗三百首》中,选的就是《次北固山下》,王湾也因这首诗,留名文史。

唐末诗人郑谷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这二十字诗,成就了王湾的千古诗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