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进导师”罗振宇:那个贩卖焦虑的人,也许是最焦虑的人

《奇葩说》第六季,罗振宇面对自己知识服(fu)务(fei)是“贩卖焦虑”的调侃,急急辩解道:“焦虑谁都有,还用得着卖?”但他自己显然也清楚,没有弥漫在人群中的焦虑情绪,得到的课程卖不了这么好。他是焦虑的获益者,却也是万千焦虑者中的一员——甚至比普通人更焦虑。

“快进导师”罗振宇:那个贩卖焦虑的人,也许是最焦虑的人

2017年的时候,“追求极致”的罗振宇在《逻辑思维》中表达了身体吃不消的状况:

“没有口若悬河的天才,我每次录像,可能一个小时的节目 ,我要录10到20个小时,就是反复地打磨每一句话 ,我觉得表达精准,用词到位,而且没有磕巴,我才会原谅自己,让这一条过。那以今天这样的身体状态,我肯定没有办法承担这么繁重的体力工作了,所以向大家道歉 。”

《逻辑思维》于是并入得到,从50分钟的周播,改成了6-8分钟的日播。

“快进导师”罗振宇:那个贩卖焦虑的人,也许是最焦虑的人

几年的“疯狂输出”,或许让罗振宇的知识储备已“入不敷出”,在《奇葩说》中,继导师李诞先抑后扬的精彩辩论后,导师罗振宇的辩论冷了场,却靠着赠许吉如“在下不服卡”的“行为艺术”,延续了热度。

抢救许吉如,他是真的惜才么?还是仅仅为了打造自己惜才的人设?我们不知道,但无论如何,当年那个凭着每天早上60秒语音横空出世的“知识中年”罗振宇,在人们心里,早已朝着“油腻奸商”的方向一去不返。

也算是很厉害了,罗振宇以身作则,让“油滑世故”和“读书人”这两个水火不容的形容词和名词,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快进导师”罗振宇:那个贩卖焦虑的人,也许是最焦虑的人

多读书真的好么?只能说终归比不读书好。读什么书,怎么读,为什么读,让读书的结果大相径庭。有人把书当成了投机的工具,有人把书当成终生的朋友;有人读成了知道分子,有人读成了知识分子。

罗振宇,通过读书,成为了一名“知识界的搬运工”。除了勤勤恳恳地搬运以外,他还擅长“造词”,“造大词”,“造新词”,这和那些卖减肥药的,卖化妆品的和卖保健品的方法有些类似,绞尽脑汁的造词目的,都是忽悠群众,掏钱买货。

可惜流年不利,辛苦架设的知识教主形象,煞有其事的商业点评,随着乐视黄太吉暴风影音等等创业大咖们的崩盘,让他成了预言界的贝利:乌鸦嘴一张,夸谁谁死。

“快进导师”罗振宇:那个贩卖焦虑的人,也许是最焦虑的人

“快进导师”罗振宇:那个贩卖焦虑的人,也许是最焦虑的人

在《奇葩说》,罗振宇不辱使命,继续前行,先是ALL IN黄执中,结果黄执中爆冷被新人雷哥击败。

“快进导师”罗振宇:那个贩卖焦虑的人,也许是最焦虑的人

接着怒赞美女辩手许吉如,不惜牺牲自家队员抢救许吉如,结果许吉如惨遭淘汰。

“快进导师”罗振宇:那个贩卖焦虑的人,也许是最焦虑的人

不愧是全场只获得6票选择的导师,罗振宇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在封闭的《罗辑思维》以及精心准备的跨年演讲中,凭借自己的多年储备和团队配合,罗振宇维系着知识教主、精神导师的人设;但到了开放的《奇葩说》,他硬掉书袋,故弄玄虚的发言遭到众多网友的快进,人称“快进导师”。

在最新的《奇葩说》中,罗振宇的表现愈发让人瞠目结舌,他用不自知的油滑,自以为是的睿智,一次次将节目带到尴尬的高潮。

赛前押宝黄执中,却完全不想对手雷哥的处境和感受;送卡许吉如,根本不问队员的意见,并接着道德绑架:“我相信他们的一定会支持我”,更不用说胜方胡老师因为他的行为不得不再赛一次。种种行为,只能用自私自利,自以为是来评价。

“快进导师”罗振宇:那个贩卖焦虑的人,也许是最焦虑的人

即便您是为了打广告来参加节目,是不是在给自己拼命加戏之前,先尊重一下比赛本身?

而关于996的话题……更凸显了罗振宇心中只有自己,和一个“利”字,以致于蔡康永实在看不下去了。

“快进导师”罗振宇:那个贩卖焦虑的人,也许是最焦虑的人

再看雷哥被淘汰时罗振宇的发言:

“每次有人淘汰,都哭哭啼啼的,我觉得太没必要了。你知道雷哥是干嘛的吗,人家电台主持人,他不会缺讲话的舞台。山长水远,江湖再逢,把酒严欢,有的是机会,不就是讲话吗,是吧,雷哥?来把你的频数报一下,我们把收音机调过去,来听你讲。”

请注意雷哥的微表情,此时他的心中,应该有一万匹草泥马朝着罗振宇冲去。

“快进导师”罗振宇:那个贩卖焦虑的人,也许是最焦虑的人

奇葩说可以淘汰队员,是不是也可以淘汰导师?

记得有一期马东曾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我和罗老师有一个很大的区别,罗老师说话总是以句号或者感叹号结尾,而我只敢用问号”。

而如何评价罗振宇参加《奇葩说》的表现?,知乎上有回答。

“快进导师”罗振宇:那个贩卖焦虑的人,也许是最焦虑的人

一个人说话总是不容置疑,往往却最值得怀疑;一个人自信到了狂妄,也许是内心极度的不自信。马东,蔡康永,他们总是以探讨的态度在谈论问题,倾听不同的声音,接纳不一样的种种。就算狂狷的高晓松,也懂得时不时地自嘲。而罗永浩,樊登这些人……总想爬上不属于自己的神坛,总想把自己的话伪装成真理,总想定义标准的答案。他们以为自己看清楚了世界和他人,却连自己都还没看清。

也因此,贩卖焦虑的罗振宇,也在感受着焦虑的炙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