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越野车的鼻祖从吉普到悍马,如此强悍为何会被美军淘汰

要说这悍马,得从它爷爷二战时期美军的威利斯(Willys)吉普讲起,这款吉普师祖是二战美军的标配,五星上将马歇尔曾把威利斯军用吉普誉为“美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贡献”。


军用越野车的鼻祖从吉普到悍马,如此强悍为何会被美军淘汰


等到了越战时期,美军研发了M151替代威利斯吉普。M151在测试中表现都很完美,可是到了越南战场上,就暴露出致命缺陷——容易翻车。
M151吉普设计时降低了整车高度,由此导致A字下控制臂和车体的铰接点位置偏低。为克服独立悬挂车辆离地间隙小的问题,M151横跨底盘的防偏杆安装位置偏高。由此导致高速行驶中,车辆一旦转向和紧急制动,4个车轮的悬挂系统无法保持平衡,大大增加了意外翻车几率。
美国大兵到了越南战场,高速驾驶M151吉普车,制动转弯时经常发生侧倾事故,以至于大兵们没有遇到敌人时,就已经被摔个半死,真是坑爹了啊。。。

军用越野车的鼻祖从吉普到悍马,如此强悍为何会被美军淘汰


痛定思痛,1979年,美国军方决定开发一款1.25吨载重多用途车辆,这款新车主要用于战术突击、支援,保证高机动性,并且不容易翻车,这个项目1981年正式启动,叫做“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辆High Mobility Multipurpose Wheeled Vehicle (HMMWV)”,美军昵称为Humvee。
1983年,AMG(AM General)公司的样车胜出,第一代军用悍马诞生。那么,“悍马”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来介绍一下军用悍马

悍马H1 是悍马汽车系列品牌。车身采用铝合金、钢材、玻璃纤维,主要作用是在不平坦道路上保持高度稳定性。虽然是6,500cc容积设计,但耗油较少;通用动力设计V形八汽缸6.5公升柴油引擎,能发出170匹马力及惊人的40.1kgm扭力。尚有6.5公升涡轮增压柴油引擎,能发出190匹马力及更为高的53.3kgm扭力,其拖曳能力更在四吨以上。两副引擎皆为电子喷注式设计,能提供稳妥及畅顺的动力输出。


美国军部于七十年代末期,根据越战经验,发现需要新一代的轻型多用途军车。当时军方所要求的军用车需要符合高机动性、多用途、有轮(非履带式)汽车,简称HMMWV(High Mobility Multi-purpose Wheeled Vehicle)。众所周知,美国国防部对其所用机械一向有严格要求,经过长达八年的测试阶段,于八十年代末期,正式授予“M”字编号,纳入军方制式并分发于各军方部队。军方要求“Hummer”最少要有十二年的服役期,并且从一共通车架中发展出多达十五款不同用途的车身;其中包括救护车、运兵车、反坦克导弹车等等,从以上可得知Hummer的泛用性


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中,Humvee首次亮相,以其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而名气大噪。大家注意看下图第一次海湾战争时美军还穿着六沙迷彩服。这种六色沙漠迷彩也叫做“巧克力屑”,是世界上第一种专门为沙漠地区作战设计的迷彩服,是根据美国本土多沙砾的沙漠环境设计出来的,它是美国第一次海湾战争时的制式迷彩。但是海湾地区属于细沙沙漠,六色沙漠迷彩不适用,所以美军在1993年大量换装了三色沙漠迷彩。
扯偏了,继续聊悍马。AMG公司看到大家这么喜欢悍马,看准这个商机,推出民版H1越野车,将“HMMWV”改名为“Hummer”,咱们中国人音译为“悍马”,很符合这辆车的内在气质。
悍马M998采用动力强劲的6.5升V型8缸柴油发动机,全车为四轮独立悬挂,配有全时四驱系统。该车的前后车轴几乎一致,差速器直接安装在车辆底盘大梁上。即使三个车轮同时打滑,车辆凭借剩余的一个轮胎扭矩输出,照样可以正常行驶,总之,不容易翻车。

军用越野车的鼻祖从吉普到悍马,如此强悍为何会被美军淘汰


第一次看到悍马的人,肯定会注意到,悍马是那么的宽扁,轮距达1.82米。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转向或者紧急制动,其力量分布更为平衡。悍马采用宽截面低压防弹轮胎和中央充放气系统,增大接触面积,提升了车辆对地面的附着力。在战场上,悍马不仅能够搭载全副武装的士兵,还可以架设重机枪、发射陶式导弹、救护伤员等。
第一次海湾战争后,美军对悍马进一步改进。AMG汽车公司将悍马前驱动桥的位置进一步提前,其接近角从47度增加到63度。车辆的悬挂系统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因此越野搭载能力也有所提高。改进后的悍马从一辆标准的1.25吨级越野车升级为2吨级越野车。还有就是,悍马使用了当时新款4档自动变速箱,加装电子智能控制系统,其动力输出有所上升,但平均燃料消耗却有所降低。车辆动力系统也进行进一步改装,对发动机的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和三元催化转化排气系统进行了优化。这是悍马M998之后的基准车型,美军称其为“重型悍马变型车”(Heavy HMMWV Variant),简称“HHV”,装备编号为M1097。

军用越野车的鼻祖从吉普到悍马,如此强悍为何会被美军淘汰


到1994年底,美军决定适当降低悍马的机动能力——HMMWV ECV由此诞生,其编号为M1113。ECV车型达到了2.5吨级车辆的标准,但其代价就是牺牲车辆原本接近角。
在20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中,悍马仍然是美军主力军车,美国迷你战争剧《杀戮一代》中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侦察营,从始至终都在驾驶悍马执行任务,这个大伙们应该有印象…

军用越野车的鼻祖从吉普到悍马,如此强悍为何会被美军淘汰


虽然悍马在战场上勇往直前,但它也并非十全十美。有人会问,是不是这货的油耗太高呢?
这么说吧,美国佬压根就不在乎啥油耗不油耗的问题,大排量的车开起来多带劲,反正打仗的Money全是借/抢来的…
其实呢,主要问题还是出在防护性上。通过对战场反馈分析,军方发现车辆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这就相当于士兵驾驶着悍马“裸奔”…
AK-47 步枪子弹能穿透这种非装甲车辆,RPG火箭弹能直接把它KO,若是碰到路边炸弹、地雷,可直接把它炸个底朝天,悍马似乎已经成为了反美游击力量袭击的最佳目标…
改呗!于是,悍马装甲改造计划拉开序幕,美国军方不眠不休,在ECV车型的基础上,增加车身防弹钢板冲压,在最薄弱的发动机舱、进气/散热格栅等区域,加装了网状防弹内衬。在车底安装高密度装甲板,轮舱位置配有V型爆炸气流导偏装置。由此一来,车辆虽不能防御大口径步枪穿甲弹的攻击,但是对于小口径步枪弹、炮弹、弹片来说,还是有足够的防御能力。

军用越野车的鼻祖从吉普到悍马,如此强悍为何会被美军淘汰


被“装甲”后的悍马,其型号为M1114和M1116,装甲部分的重量高达1.4吨。不过,由此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太重了,车辆的动力和越野能力都直线下降。
显然悍马已经不适应现代反恐战争的需要了。而无论怎么将悍马进行升级,其防护性也无法在战场上从容应对IED炸弹带来的巨大威胁,这使美军防不胜防…大伙们算笔帐哈,死一个少爷兵军方要出不少抚恤金,要是因为车辆防护性问题导致士兵的伤亡率升高,美国政府要出一大笔钱来摆平这件事。
此时,若是研发防护性能更强的新式军车,虽然也要花去不少经费,但综合考量,还是要比安抚伤残士兵付出更少的精力、花费更少的银子。一句话——山姆大叔从来不做亏本买卖。在这种惨重教训下,军方下决心研发装甲化的全线战车。
鉴于此,美军急需一款防护能力更强、马力更大、通过性更好的军车来替换悍马,这就是悍马要被美军淘汰的最主要原因。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竞标,美军把目光转向MRAP防地雷反伏击车、JLTV联合轻型战术车等重型武装车辆。

军用越野车的鼻祖从吉普到悍马,如此强悍为何会被美军淘汰


其中,MRAP可有效防御路边炸弹袭击设计,其外侧加固装甲可有效抵御炸弹和地雷的袭击,车底全部采用了V型导流结构,有助于将爆炸袭击时产生的冲击波和碎片分流,为车内士兵提供有效保护。

军用越野车的鼻祖从吉普到悍马,如此强悍为何会被美军淘汰


与此同时,为弥补MRAP与目前军中悍马之间的空缺,大幅提高载荷性能和防护能力,恢复轻型战术机动性,美军还会批量装备JLTV联合轻型战术车。相比悍马而言,JLTV的尺寸明显大了一号。


好了,就说这么多,人们始终在经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对于悍马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它虽然经典,但终究会因不能满足新的需求,而被新款军车所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