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一份冬季疾病預防保健大全,請家長查收

立冬過後,氣溫驟下,晝夜溫差增大。

季節之交,是多種病毒橫行的時候。

日前,國家衛健委專家表示,

11月中下旬

我國也將由北向南陸續進入流感季。

為了幫助家長更好地瞭解疾病,提前應對流感。

現在,列出一些傳染病特徵及其預防措施。

01

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每年10月到次年3月,都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季。

主要的症狀是發熱,以高熱(39℃-40℃)為主,可持續3-5天;一些患有乙流、免疫力比較差以及打過流感疫苗的患兒可能表現為低熱。

無併發症者多發病3-4天后體溫逐漸消退,全身症狀好轉,但咳嗽、體力恢復常需1-2周。

這裡有一份冬季疾病預防保健大全,請家長查收

這裡有一份冬季疾病預防保健大全,請家長查收

預防措施:

(1)流感疫苗接種,讓孩子接種小兒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2)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醒孩子勤洗手

(3)流感流行季節,儘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

(4)爸爸媽媽要注意保持居住環境清潔和通風。

(5)提醒孩子多喝水,增加水的攝入,保證新陳代謝的正常,保持心情的舒暢也非常重要。

02

諾如病毒性胃腸炎



這是一種非病菌性急性腸胃炎,通常以腸道傳播為主,傳染性較強,可通過感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氣等傳播,高發期為每年11月到次年2月。

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水樣大便,可伴有發燒、頭痛、肌痛、乏力及食慾減退等,嚴重者可出現脫水症狀。

現在這個時候,正是諾如病毒高發的時候,所以提前預防很關鍵 。

這裡有一份冬季疾病預防保健大全,請家長查收

預防措施:

(1)勤洗手尤其是飯前便後和外出後,很重要。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吃瓜果前,一定要洗淨、去皮;海水貝類產品一定要煮熟煮透。

(2)保證充足的睡眠和營養,增強孩子的自身免疫力,有足夠的免疫力才能抵禦病毒的侵襲。

(3)如果孩子已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一般情況下不需要特殊治療,好好休息,讓孩子的元氣有足夠的時間去恢復即可。同時,也要注意停止進食高脂肪和難以消化的食物,減輕腸胃負擔,以口服液補鹽,,糾正身體的水電解質失衡的情況。

這裡有一份冬季疾病預防保健大全,請家長查收

03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5歲以下的孩子多易中招。

主要症狀為:口腔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陰等部位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

這裡有一份冬季疾病預防保健大全,請家長查收

預防措施:

(1)接種疫苗是預防手足口病最有效的措施。

(2)手足口病通常有3-5天的潛伏期,攜帶病毒並不一定有症狀,所以要注意衛生、勤洗手。注意飲食防止病從口入,不喝冷水,不吃冷食,避免吃太燙太鹹等刺激口腔的食物。

(3)清潔牙齒時,動作也要輕柔, 孩子患病後家長要多觀察嘴巴、手腳情況少量多次地為孩子補充水分還要注意皮膚的清潔和室內衛生。

這裡有一份冬季疾病預防保健大全,請家長查收

04

輪狀病毒性腸炎

輪狀病毒感染也叫秋季腹瀉,多發於每年10月到次年2月。它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主要經糞口傳播,也可以通過水源或呼吸道傳播。

主要症狀為:感染初期會有發燒和上吐、下瀉的症狀,其中蛋花湯樣腹瀉是輪狀病毒的典型症狀。

輪狀病毒感染屬於自愈性疾病,一般來說不做治療,對症護理, 5-7 天可以自愈。

這裡有一份冬季疾病預防保健大全,請家長查收

預防措施:

(1)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是目前減少重症腹瀉發病的最好辦法。

(2)注意飲食衛生,把好入口關,防止病從口入,叮囑孩子餐前便後洗手。

(3)值得注意的是,發現感染應隔離觀察和治療,不要讓其他孩子接觸患兒,以免傳染。

這裡有一份冬季疾病預防保健大全,請家長查收

05

急性中耳炎



兒童是各種中耳炎的高發群體,但由於孩子表達能力欠佳,難以清楚描述症狀,很容易誤診繼而轉變為慢性中耳炎。

在中耳炎發作時,孩子會出現抓耳朵、哭鬧錶現,還能觀察到孩子對於聲音不敏感。年紀大的孩子會告訴家長耳朵發悶、發堵、甚至嗡嗡響。

這裡有一份冬季疾病預防保健大全,請家長查收

預防措施:

(1)咽喉出現問題的時候,也一定要引起重視。因為咽喉和耳朵是相連接的,會互相影響。

(2)擤鼻涕姿勢要正確(一邊堵著一邊擤)不能過度用力擤鼻涕,過度擤鼻涕可能會導致鼻子脫皮、紅腫;不要讓孩子隨意用異物掏耳朵。

(3)二手菸也是造成孩子分泌性中耳炎一個很大的危險因素,家長需要注意,不在室內吸菸,不影響孩子的健康。

這裡有一份冬季疾病預防保健大全,請家長查收

秋冬季節,是各種傳染病的高發季節。父母不用過於著急,以平常心面對就好。需要了解一個重要的事實是:生病,在一定程度上,是免疫系統的更新和迭代。

一般情況下,只要孩子的精神狀態良好,有較好的食慾,就不會是特別嚴重的情況。爸爸媽媽細心照顧,嚴把入口關。必要時候,及時就醫即可。面對各種細菌和病毒,做好日常的保健,也十分重要。

Part2:日常保健建議

這裡有一份冬季疾病預防保健大全,請家長查收

秋冬之交,傳染病高發,幼兒長時間處於集體環境之中,容易感染各種細菌、病毒。但是,不送園是一種因噎廢食的做法,對於孩子的“社會性”發展沒有任何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提升日常保健水平,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加強鍛鍊,非常重要。

衣——24°C穿衣法則



在穿衣服上,孩子們也是有苦難言,因為,有一種冷是“奶奶覺得你冷”“媽媽覺得你冷”。一到變天的時候,真的給孩子穿太多了。不難發現,容易感冒生病的孩子,大多穿得多。衣服不是穿得多就好!

記住一個數字24℃,如果超過這個溫度,給孩子穿一件單衣即可;若低於這個溫度可遵循這個原則:

①1歲內的孩子,比大人多穿一件。

②1-3歲的孩子和大人穿一樣就行。

③3歲以上的孩子,直接問孩子的意願。

年齡太小的孩子分不清楚自己是冷是熱。這種時候,父母可以手伸進後背,瞭解情況。

如果孩子後背冒汗了,就是穿得比較多,一定要及時擦汗,換掉溼衣服,在汗溼的情況下,一吹風,就容易著涼受寒;如果摸上去很涼,記得給孩子添一件衣服;如果摸上去很溫暖,那就是剛剛好。

如果出入了人流量大的場合,回家後要及時更換乾淨的衣服,避免衣服上攜帶細菌病毒。

這裡有一份冬季疾病預防保健大全,請家長查收

食——多喝水,宜清淡



秋冬季節一定要注意飲食清淡,不然體內過於乾燥,影響消化吸收。

1. 秋冬季節,孩子脾胃稚嫩,易肺熱。因此飲食應以蔬菜為主,適量添加肉食,避免肺熱不能排出,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在保證一日三餐正常進食的情況下,少吃油膩、不好消化的油煎食品

2. 提倡健康飲食,儘量不吃生鮮未煮的食品,水果要洗淨後再吃,不喝涼開水、冷飲。

3. 冬季天氣乾燥,孩子容易發生口乾、鼻乾和咽乾等缺水症狀。所以需要及時補充水份,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

這裡有一份冬季疾病預防保健大全,請家長查收

住——開窗通風,注意衛生



每天的生活環境也非常的重要,開窗通風,保持乾淨,能夠有效抑制細菌滋生。

1. 在空氣質量允許的情況下,開窗通風,保持空氣的不斷流通和清新。

2. 注意保暖設施,最適合幼兒的室溫約為25度左右。家中最好能備上一個溫度計,可以隨時觀察溫度的變化。空調或者取暖器暖風口不對正對著孩子,另外,空調或者取暖器會讓空氣都變得乾燥,最好用加溼器保持空氣中的溼度。

3. “病從口入”這句話,不無道理。餐前便後一定要洗手,“七步洗手法”是現在幼兒園中對孩子的基本要求,這樣的習慣在家中也應該保持。

4. 愛護家庭衛生,一個乾淨的家,除了不會滋生細菌,容易感染病毒之外,也會讓人心情舒暢,保持良好的情緒。

這裡有一份冬季疾病預防保健大全,請家長查收

行——堅持入園,堅持戶外鍛鍊



一進入到冬天,很多爸爸媽媽就會進入兩個誤區:不去戶外,孩子就不會著涼;不去幼兒園,就不會生病。



但是,在冬天,堅持戶外鍛鍊和堅持入園一樣重要。

經常進行戶外活動的幼兒與不進行戶外活動的幼兒相比,感冒發生的概率明顯低很多。運動不足可能會影響發育,不利於免疫能力的增強。一個能夠控制好自己身體的孩子,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內心。

另外,不是不接觸任何的集體環境,就會沒有問題。免疫力就像是彈簧,在一定的壓力範圍內,壓得越重,反彈地越高。在一個有一定數量的細菌、病毒的環境中,人體的免疫系統處於激活狀態。只有免疫力提升,才能有效預防傳染疾病和病毒感染。

這裡有一份冬季疾病預防保健大全,請家長查收

秋冬季節,傳染病雖然種類繁多,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阻斷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在生活中,從衣、食、住、行這四個方面,就可以有效預防疾病,提升免疫力。

做好預防和保健工作,是讓孩子更好地成長,更健康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