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這個世界上,有兩款運動型車擁有最忠實、最硬核的擁躉。其中一個是保時捷 911——這款傳承了五十多年的經典後置後驅跑車;而另外一個,一定是福特 Mustang。

尤其是在北美,很多人或許對 Ford 的印象還是一個家用車型品牌,但提到 Mustang 的小馬標,這款擁有 55 年曆史,並且多次連續摘得全球最暢銷運動轎跑的經典美式肌肉車型,一定是美式性能車的圖騰,讓幾代生活在車輪上的美國人為之瘋狂。

而如今,這個小馬標的家族即迎來了新成員——Mach-E,一臺純電動 SUV 車型。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對,在聽到這個消息時,我相信你一定和我有著同樣的疑問:為什麼 Mustang 會突然出現一款 SUV,而且,還是純電動?這次我也是帶著這個疑問,來到美國洛杉磯 Jet Center 參加 Mach-E 的發佈會,親眼見證了這麼一臺對於福特以及傳統汽車行業有著深遠意義的電動車型的誕生,並且逐漸獲得了這些問題的答案。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當然,在開始聊車之前,我們還是先來快速地上一堂福特電動車的歷史課,以便於更好地瞭解福特在電動領域的技術積累,以及產品邏輯。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適者生存」的福特電動車發展歷程

在汽車發展史上,每家百年車企都會有自己的標籤。對於福特電動車產品,用「適者生存」來概括最恰當不過。一百年前,世界電動車領域裡有兩位重量級人物,一位是亨利·福特,另一位則是他的摯友,電動車的狂熱擁躉——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福特與愛迪生的強強聯手造就了一百年前北美大陸上的電動車帝國,福特更是當年無限接近於將電動車推向更廣闊市場的人。

但電動車界的浩劫卻在不久之後到來,石油開採技術的推進使得油價大幅下降,同時供應量也有顯著增加。面對這場浩劫,福特和愛迪生就此分道揚鑣。福特更加敏銳地嗅到對內燃機利好的訊息,著手於汽車流水線式工業模式和內燃機的研發,後面就是大家熟知的 T 型車獨佔鰲頭的故事了。

所謂「適者生存」,福特一直密切關注著世界汽車行業的動向,豐富的技術儲備也讓它們可以從容應對每一次汽車革命。雖然在之後的一百年時間裡,汽車市場依舊是燃油車的天下,但福特保持著對電動車技術的跟進。

延續福特的「馬赫」傳奇

說回到 Mach-E 這款車的名字「Mach」,它來源於 Mustang 經典原廠高性能版本 Mach 1。Mach(馬赫)是航空領域的常用量詞,代表航空器速度與音速的比值,後來逐漸演化為超高速度的代名詞。而後綴 E,則毫無懸念地象徵著「Electric」電動。

作為最受歡迎的 Mustang 高性能版本之一,當年的 Mach 1 用極致性能為 Mustang 之後發展成美式肌肉車傳奇奠定了堅實基礎。其實最初,福特 Mach 1 是 Mustang 於 1969 年推出的性能提升方案,算是 Mustang GT 的基礎升級版,類似於寶馬的 M 套件選裝包。但 1969 年的美國人還是非常純粹的,除了升級外觀,還有強化避震,更換固特異的性能輪胎等一些列操作。

Mach 1 一經推出就備受消費者好評,這甚至使得基礎 GT 版 Mustang 車型失去了一部分市場,當年 Mustang GT 的銷量是 5396 臺,而 Mach 1 的達到了 72458 臺。因此福特直接選擇停產 GT 車型,用 Mach 1 代替它的位置。而當年 Mach 1 的關鍵詞是:年輕、運動、高性價比,或許這也是今天福特用 Mach-E 命名全新電動車很重要的原因。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作為 Mustang 家族的全新成員,Mach-E 是否能夠完美繼承 Mustang 以及 Mach 1 的基因和傳奇呢?讓我們近距離看一下這臺車。

很 Mustang 的設計,很 Mustang 的性能

正如當年保時捷在推出其首款 SUV 車型卡宴時的那般糾結和取捨一樣,在與福特愛迪生團隊的設計總監溝通時,他也表現出同樣的壓力,但與此同時,自己能夠參與到設計第一款 Mustang 的 SUV 車型,這對於從小坐著父輩開的福特車長大的美國人來說,也同樣感到榮耀和驕傲。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從外觀上看,能明顯感到 Mustang 性能車型設計基因的延續:包括標誌性的三豎條 LED 尾燈、前後流水轉向燈、快背車型車身側面的流暢曲線,還有體現 Mustang 肌肉感的後輪拱,充分展現了作為 Mustang 家族成員的「基本素質」。除此之外,從最初的合規原型車到量產版本,福特的設計師們也在做著不斷的改進和努力,例如上拉的引擎蓋、下壓並且向後推的 A 柱,讓 Mach-E 有了更長的車頭,加長的軸距,讓車內空間得到了保障等等。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在外觀層面,此次發佈的 GT 車型擁有獨特的藍色,與普通版本相比,GT 車型還擁有更加誇張的後擾流板和獨特設計的前格柵、20 寸性能版輪轂、可點亮前車標等。總的來說,從設計角度來講,Mach-E 很「Mustang」。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另外,Mach-E 在外觀設計上還有一大亮點——E Latch 電子門把手。福特摒棄了傳統門把手的形式,在 Mach-E 啟用電子門把手的設計,只在前門留下一個極小的門把手。這樣一來有幾個好處:1. 減小風阻;2. 增加車身側面設計整體流暢度;3. 便於特殊場景中的用戶上下車。例如當你一隻手拿購物袋,另一隻手端著咖啡,你只需要按一下門上的按鈕,門會自動彈開一個縫隙,並且保持這個縫隙,這樣你可以用胳膊肘開門,或者用一根手指極輕微的力氣就可以「撥」開車門。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當然,電子門把手或許會改變用戶開車門的習慣,需要時間去適應,而且這類創新產品功能,也是需要時間去驗證它的穩定性和實用度。例如在降雪並且寒冷的冬季時,車門是否可以被正常彈開。雖然福特技術團隊也經過一系列的測試和驗證,但最終還是要看消費者的實用反饋。

當然,作為 Mustang 家族的成員,Mach-E 在性能上也不能輸。我們都知道,進入電動時代,車輛的馬力當然會變得更加「廉價」。即便如此,Mach-E 也絕對可以在目前電動車市場秀一秀肌肉。此次發佈的 Mach-E GT 版本,使用了四驅前後雙永磁同步電機結構,可以實現 342kW/459HP 的最大功率和 8

30 牛·米的最大扭矩,0-96km/h 的加速成績約為 3.5 秒,和「網紅」電動車特斯拉 Model Y Performance 版本基本保持一致。即便是 Mach-E 中加速最慢的長續航後驅版本,0-96km/h 也可以達到 6.5 秒左右,而標準長續航全驅版本的 0-96km/h 加速成績則約為 5.5 秒。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所以總的來說,Mach-E 的性能也很「Mustang」。

在操控方面,福特的工程師通過細節來強調 Mach-E 的 Mustang 品牌情感,比如三種不同的駕駛主題:Whisper 耳語、Engage 入勝、Unbridled 奔放。特別是在將模式調整到 Unbridled 奔放的駕駛模式下,當我們踩下「電門」,伴隨加速的還有模擬出的「排氣聲浪」。這一點很有趣,或許這個聲浪的設定,代表了福特工程師們在邁入電動時代,對於傳統大排量燃油運動車的依依不捨和最後的倔強,當然,對於同樣愛好或者適應了燃油車駕駛感受的我來說,這個聲音十分親切,增添了駕駛的慾望。當然對於從一開始就接觸電動車的年輕一代,習慣了靜謐的駕駛氛圍,對這個聲浪或許不太適應。當然,我也希望能給福特工程師提一個小小的

建議:既然加入了聲浪,何不讓它更「V8」一些呢?

在美國公路上短暫的試乘,讓我感受到 Mach-E 還是一臺合格的運動車型,偏運動的底盤調教在能夠很好地過濾顛簸的同時,又能在激烈駕駛過彎時給予很好的側向支撐,使得坐在後排的我並不會左右搖晃。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在性能之外,說電動車不得不提到的就是續航,Mach-E 目前採用 LG 軟包電池組,普通續航版本在車身底盤分佈由 10 個模組組成的共計 75.7kWh 電池組,而長續航版本則是 12 個模組共 98.8kWh 的電池組,可以實現 EPA 最長 480 公里的續航成績,如果按照 WLTP 的標準來換算,預計續航里程最長可以達到 600 公里左右,如果再把這個數字換算成國內廠商常用的 NEDC 續航里程,那麼估計可以達到 650 公里以上,這個成績可以比肩特斯拉 Model Y 長續航版本已公佈的續航里程。當然,目前 Mach-E 所公佈的續航里程數據為估算,具體實測數據還要等廠家更新。未來國內版本的續航里程數據也可能跟美版有所差異。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很不「Mustang」的實用主義與智能化

作為一款電動 SUV,Mach-E 還需要兼顧實用與更好的智能化體驗。這也是我更關注的方面,因為我毫不懷疑福特在性能和操控上的技術實力,但對於一款「走量」的電動車,Mach-E 確實有著此前 Mustang 轎跑車型不具備的特點。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作為一款基於福特全新純電動平臺打造的車型,Mach-E 有著足夠放下一個標準尺寸登機行李箱的前備廂,以及平整的後排地板,從這兩點來看,Mach-E 已經優於目前市面上傳統豪華車企的純電動產品。而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福特把「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真正落實到了 Mach-E 的產品本身。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例如創新的「實用主義」前備廂,在底部增加了一個漏水口,這個小小的改動拓寬了用戶的使用場景和便利性,例如你可以把冰塊塞滿前備廂,然後放進啤酒和飲料去野餐,也可以把你剛買好的海鮮水產品或者怕弄髒車廂的物品放進前備廂,在清理時可以用水直接沖洗。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在空間上福特也貫穿著「以人為本」。福特研發團隊在中國進行產品調研時發現,中國消費者非常注重後排的乘坐體驗和空間感。所以他們在原型車的基礎上,提高了車頂、拉長了 20mm 的軸距,增加了頭部和腿部空間,但同時又要保證 Mustang 車型運動感的外觀設計,所以他們在後部車頂做了黑色的處理,保留了運動曲線的同時,保證了 SUV 更大的後排空間。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另外,Mach-E 將音響融入了整體內飾的設計中,在側門板和儀表臺上採用的織物表面,其實是 B&O 音響喇叭。這樣一來,可以在側門上留出更大的儲物空間。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在人機交互層面,Mach-E 配備一塊並不算大的 10.2 英寸液晶儀表盤,以及一個搭載全新下一代 SYNC 系統的 15.5 英寸中央觸控屏。在福特團隊看來,Mach-E 還是一輛偏向運動和駕駛的車型,更小尺寸的儀表不會過多分散駕駛者的注意力,而車速和剩餘續航里程又可以清晰地顯示。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我們在現場短暫地體驗了中央觸控屏的演示版本,我的直觀感受是,福特試圖把所有信息在首頁屏幕用平面化的方式顯示出來,避免過多的子菜單,減少各種操作到達的步驟。沒有所謂的「HOME 鍵」,但交互邏輯相對清晰。

新的 SYNC 車機系統支持用戶賬戶的個性化定製。我們在屏幕上可以看到賬戶照片後面有四個預設功能,SYNC 會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學習你每天的行為,實現智能設定。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另外,此次歐美市場的 SYNC 系統會第一次直接與雲端鏈接,支持導航路況信息等數據的實時更新,並支持無線 CarPlay 以及 Android Auto,也就意味著手機映射界面與車機界面可以同時使用,例如在使用手機 CarPlay 導航的同時,調換車機內的音樂播放等等。當然,Mach-E 進到國內在車聯網服務方面一定會有相應的更新,與國內的互聯網公司展開合作。

在這塊大的中央觸控屏上方,福特還特意保留了一個物理旋轉按鈕,這個設計看起來與路虎極光及全新路虎攬勝系列產品類似,但實際上 Mach-E 上的這個旋鈕相對簡單,只能用來調整音量,對駕駛員來說比較方便。

當然,作為一款基於全新純電平臺打造的智能純電 SUV,Mach-E 也支持整車加密 OTA 遠程升級,在駕駛中車輛系統會在後臺自動預下載,在駐車時進行系統升級,同時系統使用「A-B 版本」,不會出現在系統升級時影響車輛行駛的情況。

福特的神秘組織——D-Ford

在這輛福特 Mustang Mach-E 上,我看到了 Mustang 車型此前沒有過的實用主義和智能化,這或許可以歸功於福特內部的一個神秘組織「D-Ford」。D-Ford 是福特內部一個基於「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而設立的團隊,D 代表著 Design、Discovery、Dexterity、Digital、Daring、Doing。在車型、出行服務等多種業務模式下進行創新設計探索的團隊,遍佈硅谷、底特律、上海和倫敦。他們在各地做著不同於傳統車企的用戶行為分析和頻繁的市場調研,目標是通過同理心、創造力和設計來推動人類出行的進步。我們在 Mach-E 車型上,的確看到了福特的變化。

讓我們再回到文章的標題: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在我看來,Mach-E 的誕生,不僅拓展了福特 Mustang 的家族產品序列,更重要的是讓福特走上了「造電動車」的正軌,當 2020 電動車正面戰線拉開之時,福特將會擁有一把利器。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電動時代,傳統車企曾經的技術和供應鏈護城河在不斷被打破,福特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115 億美金在電動車領域的投資,證明了福特的決心,但他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打通電動車核心零部件的供應鏈、不斷加速內部垂直整合、提升產品用戶體驗、建立全新的電動車品牌等等,這對於福特集團高層,以及專注電動車品牌和產品研發的「愛迪生團隊」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

福特能否在電動車領域重新拿回第一把交椅的位置,或許 Mach-E 並不能給我們最終的答案,但有了 Mach-E,福特未來的故事一定會變的不太一樣。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當 Mustang 來「電」,福特的故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