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老人總說,殺牛殺豬的人都是“窮人”?

要說古代農村的高薪職業當屬木匠和屠夫了,木匠有手藝,只要是手藝活那報酬一定是不會低的,這也間接的反應出了現在我國技術人員即將成為國家發展支柱的現狀,而屠夫則是掌握著人們食葷的權力,想要吃肉就得找屠夫!即使現在逢年過節,也總少不了大魚大肉,而且每當這個時候,村裡總有人三三兩兩,把牛或者豬五花大綁起來,然後一刀斃命。可是,村裡的老人總說,殺牛殺豬的人手上沾滿了動物的鮮血,會越混越窮,越來越慘,這是真的嗎?

為什麼農村老人總說,殺牛殺豬的人都是“窮人”?


首先,殺牛殺豬的手藝一般都是祖傳的,通常一人單幹,多的也不會超過3個人,這種家庭小作坊模式的經營在以前還很吃香。但後來技術進步了,企業形成了標準的產業鏈,和個人殺豬宰牛的經營比起來,企業的成本更低,效益更高,祛毛、內臟處理流程什麼的會更加乾淨徹底。而傳統的殺豬方式都是靠人工,每次殺豬都要還幾個人才能完成,效率非常低,加上人工成本越來越高,一頭豬下來沒有什麼錢可賺的。所以很多屠夫都開始轉行,因為傳統的殺豬模式很難再維持下去。另外,國家明確要求,禁止私人屠宰,所以從法律上講,不但殺牛殺豬的人違法,讓他們殺牛殺豬的養殖戶也是違法的,這就導致他們的生意更加的難做。

為什麼農村老人總說,殺牛殺豬的人都是“窮人”?


其次,賣渠道的拓寬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有著更多的方式去進行肉類購買,不再像以前一樣只能到屠夫那去買肉。雖然,在農村地區這種現象不是很明顯,但是這已經是個趨勢了,購買的渠道多了,人們也就不會遵循老方式了。而且,從農村的經歷來看,許多牛都能壽終正寢,當然也有許多都是迫於生計而賣掉了。牛的飼養時間長成本很高,牛肉是一種價格高的肉類,並不是普通農戶能經常消費起的,高昂的價格和情感的付出也註定了在農村裡極少看到宰牛。

為什麼農村老人總說,殺牛殺豬的人都是“窮人”?


雖然,宰殺動物時,通常都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一刀致命,這看起來簡單,其實對殺豬人的體力損耗非常大。再加上解剖、稱重、運輸、販賣這些環節的巨大工作量 ,很多殺豬人因此過度透支了身體,才剛剛過了40歲就患上了腰間盤突出 肌肉痠痛這些疾病。別說繼續殺豬了,就是日常的搬東西和走路都非常費力。最後辛苦賺來的錢都交了醫藥費了,實在是得不償失啊。總之,隨著農村城鎮化的不斷髮展,農村養殖業也隨之蕭條。農村從事養殖業的人越來越少。不過還要說一點的就是,以前像我們這邊的縣城也是有很多的屠戶的,不過現在確實是沒有過去那麼多了,這主要是因為各種生肉連鎖店還有超市等的大量出現,已經將生肉市場佔領很大一部分了。以上是小編介紹的全部內容,歡迎點贊轉發,在評論區留言,感謝對大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