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喪夫守寡,她把兒子教育成大文人,卻為兒子選個鄉下女人

23歲喪夫守寡,她把兒子教育成大文人,卻為兒子選個鄉下女人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胡適

母親,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影響最深刻的存在,甚至能夠這樣說,我們一生在面臨不同抉擇的時候,會以怎樣的態度和方式來應對,實際上皆和我們的母親對我們的教導有關。而對胡適來說,他的母親同樣如此。

十七歲嫁給一位年紀比自己大上一倍的男人做繼室,二十三歲失去丈夫,以瘦弱的肩膀扛起整個家庭的重擔以及兒子的教育問題,這個母親確實非同一般,只是讓人頗感詫異的是,明明眼界和見識皆出眾的她,為什麼會做主給自己身為新時代學者的兒子,迎娶一戶鄉下姑娘為妻?

23歲喪夫守寡,她把兒子教育成大文人,卻為兒子選個鄉下女人

01出身平凡,但從小很有主見

胡適的母親名叫馮順弟,從她的名字裡便能看出來,她的家庭必定和那個時代裡的大部分家庭一樣,不只家境貧困,而且重男輕女。但是馮順弟卻自小展現出和旁人不一樣的特性,她在很多事情上都有自己的見識和抉擇,不會傻乎乎聽從父母的安排,尤其是她十七歲那年,隔壁村子的親戚前來為她說媒,對象是一個比她年長十來歲的胡傳,不只連喪兩位妻子,而且家中還有兒女多人。

馮順弟的父母非常不看好對方,可馮順弟卻堅決同意要嫁給胡傳為繼室。旁人問她為什麼要做出這般選擇,她給出了兩個理由。其一是他們家的家境已經十分貧寒,而胡傳身為官員,自然家世不低,能幫助自己家改善生活條件。

其二是胡傳本人成名已久,是當地頗具名望的

“三先生”,即便馮順弟只是個沒有學識的鄉下姑娘,也曾聽聞其人大名,對他仰慕不已。所以,嫁給胡傳,除卻年紀和兒女問題,對當時的她來說,無疑是個非常好的選擇,而前兩個問題,在馮順弟的心中並不算難題。

23歲喪夫守寡,她把兒子教育成大文人,卻為兒子選個鄉下女人

由此可見,胡適的母親除卻他後來在文章裡描繪的

性情溫和仁慈以外,還有一股敢於打破現狀的衝勁兒和勇敢。也正是這般堅韌的品行,才讓這個看似平凡的姑娘,在往後人生每一次遭遇挫折和變故時,可以憑藉自身的能力,不斷度過難關。她的主見和眼界,是她和她兒子成功的最大資本

02婚後幸福,變故卻從天而降

事實證明,馮順弟的判斷沒有錯,雖然胡傳的年紀比她大,可是在日常生活裡卻對她非常照顧,不只把家務盡數交給她打理,而且常常抽空教她讀書認字,讓她的人生漸漸走向了不一樣的方向。

只是好景不長,胡適三歲那年,甲午戰爭爆發,當時身在臺灣的胡傳,匆忙託人帶自己的妻兒回到故鄉,而他則繼續留在戰場上,為祖國的安寧貢獻自己的力量。可誰也沒有料到的是,這一次離別對這個家庭來說,竟然會是永訣。

23歲喪夫守寡,她把兒子教育成大文人,卻為兒子選個鄉下女人

胡傳死在廈門的消息傳回老家,23歲的馮順弟當即悲傷不已。可她非常清楚,自己不能在這個時候倒下,自己的肩膀上還負擔著年幼兒女們,尤其是她只有三歲的親兒子胡適。就這樣,這個看似柔弱的母親,以她頑強和堅韌的承受能力,把整個家庭的重擔全部揹負在自己瘦弱的肩膀上。

她不只把胡傳的兒女照顧得十分好,而且執意要把自己的兒子送到學堂裡,要他自小開始學習文化知識。

就像胡適在後來的回憶錄裡所言那般,如果沒有他的母親為他擔負起全部的艱辛,他也不會有後來那般崇高的成就。馮順弟從來不認為,兒子是自己唯一的希望,對兒子的態度就應該和善又寵溺。她在慈母身份以外,也兼任了嚴父的角色,雖然一貫不在外人面前教育胡適,但只要胡適犯錯,她絕對不會姑息,且教育兒子的時候,會關緊房門,不允許胡適哭喊出聲,讓別人聽見她在打罵兒子。

23歲喪夫守寡,她把兒子教育成大文人,卻為兒子選個鄉下女人

胡適說,母親不僅僅是他的慈母,也是他的嚴師。在這樣一位母親的教導下,年紀輕輕的胡適便深刻明白到學習對自己的重要性,他不斷吸取知識,聽從母親的安排,早早離開家門去異鄉闖蕩。

而從這樣的敘述裡

,我們卻能再次直觀感受到馮順弟不同尋常女孩的眼界和見識,她明白怎樣才能讓兒子擁有更好的前途,即便這樣的選擇需要她付出很大的代價和艱苦,她也依然會咬牙堅持,只因為她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脫離如今困苦的生活,走入一個幸福的人生。如此偉大又理智的母愛,怎能不讓胡適動容,怎能不讓我們動容?

03為子選妻,鄉下姑娘更適合

可正如前文所言,正是如此一位應該獲得敬重的母親,卻在世人都追求新時代女性的背景裡,親自為自己的兒子迎娶了一戶平凡的鄉下姑娘,甚至這位姑娘從未上過學堂,也不懂得什麼文學或者時代變化。

23歲喪夫守寡,她把兒子教育成大文人,卻為兒子選個鄉下女人

那為什麼她會做出如此選擇?其實答案從胡適後來的人生裡能窺見一絲。那位女子名叫江冬秀,出生在當地一個日漸沒落的名門望族中,因自小受到祖輩教育,性格一如舊時大戶人家的閨秀那般,溫婉賢惠。

同時,她的行事風格幹練,自有屬於自己處事態度。胡適由於工作的原因,常常需要專心投入到創作領域裡,所以家庭的重擔盡數交付在江冬秀的身上。可她沒有辜負自己婆婆往日對自己的期望,不只把家務打理得非常好,而且也把胡適照料得很好,讓他能夠沒有任何後顧之憂,盡情翱翔在文學的世界。

夫妻兩人一生未曾分離,直至死亡將他們分開。不敢說此二人的感情有多麼誠摯,但至少和胡適同期的文人相比,江冬秀這個妻子對他的幫助,還是十分深刻的。

23歲喪夫守寡,她把兒子教育成大文人,卻為兒子選個鄉下女人

所以,其實馮順弟會選擇江冬秀為自己的兒媳,和她對自己兒子日後的希冀和祝福有很大關係,她清醒認識到,自己的兒子從來不需要什麼學識豐厚的妻子,而是需要一個可以在日常裡給予他照料和幫助的對象。只是很可惜,此一點道理看似淺顯,卻是不少人終其一生皆無法參透的內容。

而出生在平凡家庭裡的馮順弟,敢於打破現狀,選擇嫁給一個比自己年紀大一倍的男人,又在家庭變故發生時,用堅韌品性承擔起全部重任,且把兒子教育成才,她也確實是一位值得我們敬佩的女性。

正如那首現代詩裡所言,女生不該成為依附旁人的菟絲花,而是應學會獨立,如此才能令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同時帶給子女更正面的影響,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