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海上钢琴师》,才发现孤独且怯懦的是像麦克斯般平庸的我们

评分9.2,豆瓣电影top250的No.13《海上钢琴师》重映,无数影迷包括小Y都去了电影院乖乖二刷

重温《海上钢琴师》,才发现孤独且怯懦的是像麦克斯般平庸的我们

在这个人手一本《局外人》,逢人就大谈特谈加缪,萨特和存在主义的时代,可能已经很少有人会问1900为什么不下船,转而慨叹他何其幸运。

如今再看《海上钢琴师》,主角已经不单单是1900,而是1900和故事的讲述者,小号手麦克斯。

重温《海上钢琴师》,才发现孤独且怯懦的是像麦克斯般平庸的我们

两个人的故事

《海上钢琴师》看似在描绘1900的传奇人生,但却是通过落魄小号手“麦克斯”的视角去串联的。

1900是天才,而麦克斯则是理解他懂他的唯一朋友,在乐队面对1900又开始自我发挥创作时,只有麦克斯笑了出来,他欣赏1900,相信1900的才华,甚至说羡慕1900的生活。

重温《海上钢琴师》,才发现孤独且怯懦的是像麦克斯般平庸的我们

1900带着麦克斯驾着钢琴在Virginian号上随着海浪摇摆,也是1900为刚开始在海上漂泊的麦克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重温《海上钢琴师》,才发现孤独且怯懦的是像麦克斯般平庸的我们

但他们也是不同的,麦克斯从开始到结尾都在自述,我不会在海上工作很久。”他对自己出于清醒的自我认知或是对“现实”生活不愿放弃的怯懦,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在船上待很久。

重温《海上钢琴师》,才发现孤独且怯懦的是像麦克斯般平庸的我们

而对于1900来说,他更为天真和赤诚,他是幸运的,还有选择下不下船的权利。

他本身已经足够幸运,在一个没有秩序,没有规则的环境里长大,有可以表达情感的钢琴相伴,他的世界简单而纯粹,他不需要逃避就可以存在于一个不可想象的真空世界里。

重温《海上钢琴师》,才发现孤独且怯懦的是像麦克斯般平庸的我们

两种生活的方式

正因为1900过于纯粹,与其说他是一个个体,不如说他是一个符号,是所有追求艺术,向往纯粹的人内心的理想,而1900其实就是麦克斯心中所追求的理想。

重温《海上钢琴师》,才发现孤独且怯懦的是像麦克斯般平庸的我们

当1900对麦克斯说出自己想下船,想要听海的呐喊,做一个正常人的时候,麦克斯的表情是意外,遗憾,但更多的是尊重他的选择。

他没有断绝一切成为“孤独者”的环境和勇气,却也喜爱和珍视孤独为1900带来的才华和天真,生活就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1900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

重温《海上钢琴师》,才发现孤独且怯懦的是像麦克斯般平庸的我们

如果说天才是一座孤岛,那么永不肯上岸的1900一定是那座孤岛,“海上”就是1900纯粹的艺术世界,而麦克斯就是远眺小岛的那个海湾,他艳羡“纯粹”的海,知道孤岛的存在,最终他不属于海洋,也不属于陆地。

重温《海上钢琴师》,才发现孤独且怯懦的是像麦克斯般平庸的我们

1900在破烂的船舱里对麦克斯说:“你知道我在这,你就是少数派,而且你最好习惯他。”

对于麦克斯来说,1900是他的理想,但他却追寻不到极致,他选择下船,不得不当掉自己的精神生活“小号”以求生存,却极力拯救曾经饱含着自己精神世界的船和1900。

重温《海上钢琴师》,才发现孤独且怯懦的是像麦克斯般平庸的我们

他被迫对生活妥协,却不甘心,如果说1900是彻头彻尾的赤子,麦克斯就是心中还保留着一点赤诚的普通人,但就是着一点赤诚,让他成为了1900口中的少数派,

成为了所有仍饱含期待却无力抵抗生活的中年人的写照。

重温《海上钢琴师》,才发现孤独且怯懦的是像麦克斯般平庸的我们

理想现实皆灭

1900和麦克斯是一面镜子,一个是还未经历世界满怀激情和赤诚的自己,一个是被生活折磨疲于奔命的中年危机的自己。

在理想的精神世界长大的1900面对陆地上的一切,他被看不见的恐惧逼退,他承认了自己的怯懦,选择转身回到船舱中。

“赤子”让他拥有纯粹的才华,但“纯粹”让他赤身裸体呈现在世界面前,没有基本的生活技能,没有能力去面对陆地上的一切。

重温《海上钢琴师》,才发现孤独且怯懦的是像麦克斯般平庸的我们

其实1900并不孤独,他永远伴着音符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起舞,而有些人,从未登上过人生的舞台。

重温《海上钢琴师》,才发现孤独且怯懦的是像麦克斯般平庸的我们

麦克斯出生在陆地上,被拥挤的生活裹挟,没有机会去思考,就被怯懦所吞噬,对漂泊不定的生活妥协,被迫做一个“正常人”。

重温《海上钢琴师》,才发现孤独且怯懦的是像麦克斯般平庸的我们

他没有思考过,甚至没有体会到怯懦的存在,放不下的小号是他对音乐,对理想的追求,但他直接就被铺面而来的城市打倒。

重温《海上钢琴师》,才发现孤独且怯懦的是像麦克斯般平庸的我们

1900说,无限的自我在无限的陆地上,没有办法选择一条路,而麦克斯和许许多多在陆地上的人一样,并没有在思考和选择自己的路,而是被生活裹挟着前进。

1900的悲剧在于他看到了却掌控不了,而麦克斯的悲剧在于他甚至没有看到世界的真相。

重温《海上钢琴师》,才发现孤独且怯懦的是像麦克斯般平庸的我们

对生活的无力

人的一生究竟该怎么活?就算选择自尽的1900也在问出“为什么”后有过痛苦的时光,在生活中辗转求生消磨自己理想和精神生活的麦克斯更无幸福可言。

他一直在回忆在船上的日子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Virginian号最后的爆炸是他和1900理想的破灭,二者皆不算活出人生的样子,生活本来的面目真的无人知晓。

重温《海上钢琴师》,才发现孤独且怯懦的是像麦克斯般平庸的我们

现实生活也是如此,我们面对日复一日的重复,对现实产生无限的疲劳。

如同无限的陆地,在无限的城市里,人是多么的渺小

,每一个“996”,“007”在大楼里奋战的人,每一个深夜的便利店,精神生活被无限的压抑。

重温《海上钢琴师》,才发现孤独且怯懦的是像麦克斯般平庸的我们

也许只有坐在荧幕前的那一刻,看着Virginian号的爆炸,留下的那一滴眼泪,是给1900和麦克斯的,也是给自己无处安放的孤独和理想的。

存在主义大行其道的现在也许能给出Virginian号爆炸的答案,萨特说:

“世界是荒谬的,生活是痛苦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重温《海上钢琴师》,才发现孤独且怯懦的是像麦克斯般平庸的我们

”Virginian号的爆炸是艺术的消亡,理想的逝去,因为生活无意义,所以我们对逝去无所珍视。所以就这样吧!让这理想和艺术就这样告别,让生活归于荒诞的终点。

或许1900在船上遇见的手风琴老人才是面对生活最幸福的人,他可以听见海的呐喊,在面对海的那一刻他感受到生活的无边无际,

老人在自己的一片田地里期待的是生活的无限,而他选择迈出那一步,去感受,去体验无限的人生和无限的世界的交汇。

重温《海上钢琴师》,才发现孤独且怯懦的是像麦克斯般平庸的我们

愿你走进海边也能听到无限的召唤。

重温《海上钢琴师》,才发现孤独且怯懦的是像麦克斯般平庸的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