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利賽人,撒瑪利亞人,耶穌嘗試打破的鄙視鏈條

耶穌的思想因為涉及很多平等的東西,嘗試由上帝天國建立起一道人與人之間的橋樑。這種努力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一種普世價值,影響了不同階層的人。

比如一些法利賽人即使在宗教理解上和耶穌有很多不同,但是耶穌的所作所為不斷地在向世人說明:即使他不是彌賽亞,但他至少是一個好人。

法利賽人,撒瑪利亞人,耶穌嘗試打破的鄙視鏈條

有個叫做尼哥德慕的法利賽人,就是一個嚴格恪守上帝律法的人,並且連同幾百年來附加其上的各種規定他也可以嚴格遵守,不僅如此,他還是猶太人會堂的一個官。這樣的身份跟耶穌似乎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但是尼哥德慕對耶穌卻沒有憤恨和嫉妒之心,相反,他常想找耶穌好好地談一談。

但是法利賽人有自己的探子,關注著耶穌的一切動向,如果尼哥德慕白天去找耶穌必然會被探子知道,進而報告給法利賽人知道,而會堂的同伴絕不會允許他這樣做。尼哥德慕只能選擇在夜晚拜訪耶穌。

耶穌對於這個曾經在黑暗的隱蔽處向他吐露心聲的法利賽人瞭如指掌,所以耶穌也很自然地在黑暗中接待尼哥德慕,並且告訴他如何獲取重生,進入上帝的天國。在耶穌的理解裡,人的出生並不是只有一種方式,肉體由父母賜予降生在這個世界,要降生在天國,就需要聖靈作用於生命。

法利賽人,撒瑪利亞人,耶穌嘗試打破的鄙視鏈條

尼哥德慕很難理解什麼是聖靈,怎樣進入天國,但是耶穌指給他一條明確簡單的路,那就是信仰上帝差遣到人間的兒子,也就是信仰耶穌,就可以被賜予永恆的生命。對於尼哥德慕來說既然嚴苛的戒律都可以遵守,為的就是能夠進入天國,那麼信仰耶穌似乎也不是一件難事。

法利賽的會堂官員,以藐視其他人,遠離其他人來標榜自己高貴身份,也在耶穌的佈道下有了思想的改變。

在當時,還有一種是下層猶太人也鄙視和遠離的撒瑪利亞人。說到這個撒瑪利亞人,其實跟猶太人的關係還是比一般的外邦要親近。因為撒瑪利亞人是北方以色列被亞述所滅之後,亞述引入外邦人種與北方以色列人繁衍出來的後代。

法利賽人,撒瑪利亞人,耶穌嘗試打破的鄙視鏈條

但是作為南方以色列人,雖然也被巴比倫囚禁,後來又被釋放獲准回到自己的故鄉,就是猶太人,對於撒瑪利亞人已經產生了敵視,認為撒瑪利亞人根本不算是以色列人的種。但是實際上撒瑪利亞人的信仰跟猶太人大體相似,但是混合了其他宗教崇拜,所以被猶太人認為是異教。

羅馬共和國境內的種族比較複雜,雖然都在羅馬的統治下,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卻互相仇視,甚至猶太人以撒瑪利亞人的餅比豬肉還不潔來達到蔑視和非難的目的。使徒約翰也記載:“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但是耶穌卻曾經詢問一位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

法利賽人,撒瑪利亞人,耶穌嘗試打破的鄙視鏈條

那個撒瑪利亞婦人是在大中午出來井邊打水,恰好遇到耶穌,耶穌跟她討一碗水喝。那位婦人很吃驚,因為猶太人不會和撒瑪利亞男人說話,更別提跟撒瑪利亞女人說話了,而很明顯耶穌是一位猶太人。

“無論你是什麼人,你也願意從我這裡討一碗水喝,即使我是一個撒瑪利亞人?”婦人難以置信地發問。耶穌告訴她,如果她向他討水喝,他也會賜給她活水的。

但是婦人認為耶穌在說謊,因為他連個盛水的東西都沒有。耶穌告訴她,他的活水跟井水不一樣,如果婦人喝了他的活水,就永遠不會感到口渴。

法利賽人,撒瑪利亞人,耶穌嘗試打破的鄙視鏈條

婦人覺得很不錯,這樣她就可以不用冒著大太陽來打水了。耶穌和她進一步聊天,婦人卻發現耶穌對她的情況很清楚,知道她是一個不幸的女人,結過五次婚,現在和她一起居住的男人卻沒有娶她。婦人覺得很驚奇,一個不認識的猶太人知道她的所有一切,並且表露了憐憫之情。婦人回到家大肆宣揚這件事情,並且宣稱耶穌一定是彌賽亞,其他撒瑪利亞人也都來到井邊聽耶穌帶來的福音。聽完耶穌的教誨,大家都認同了撒瑪利亞婦人的猜測,耶穌是彌賽亞,是拯救世人的。

這位婦人如此激動,是因為耶穌並沒有排斥撒瑪利亞人,並把自己佈道的上帝天國向他們敞開。耶穌也向自己的門徒和聽眾講述這樣的故事:一個猶太人被強盜打劫重傷倒在路邊,而猶太人祭司和利未人經過的時候都沒有向這個人伸出援手,反而是一個撒瑪利亞人把這個重傷之人扶起來帶往旅店,並且用自己的錢給傷者進行醫治。

法利賽人,撒瑪利亞人,耶穌嘗試打破的鄙視鏈條

所以判斷一個人的標準不是身份而是人心。

如果說爭取法利賽人靠的是思想,是虔誠,那麼爭取撒瑪利亞人更需要勇氣和智慧,也體現了耶穌在民族問題上可以公正無私。

耶穌從上到下打破的階層隔閡和民族隔閡,在現今看來是明智的,但是在當時的環境裡,耶穌幾乎就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