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時評丨人工智能“新賽道”衝在前列,“山東思路”如何解讀?

□海報評論員 駱寧

把握前沿科技脈搏,傾聽“齊魯聲音”。11月19日,2019世界人工智能融合發展大會在濟南開幕,會上首次發佈的《山東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報告》顯示,當前,山東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技術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具有山東特色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已初步形成。

人工智能產業體系聽上去可能比較抽象,但以下幾條數據卻十分具體:

數據一:我省人工智能產業2018年度總產值約200億元。

數據二:我省人工智能產業鏈佈局已初具雛形,現有智能機器人制造及上下游相關企業120餘家。

數據三:浪潮生產的人工智能計算服務器佔國內市場份額的60%以上,歌爾的智能電聲器件及智能電子配件銷量居全國第一,國內每六臺身份證閱讀設備至少有一臺來自神思電子。

人工智能作為一個熱詞近幾年十分火熱,不論是和圍棋高手柯潔對弈的計算機,還是大型車企的自動化生產車間,機器人技術時髦且應用場景廣泛。然而,從實驗室裡的原始研究成果,到規模產業化卻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在市場競爭中又被強化。

問題來了,在新賽道中衝在前列,山東給出了什麼具有特色也極具效果的方案?

抓好前沿基礎研究,重點突破

近期山東發力基礎科學研究的動作廣受關注。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11月10日在山東濟南成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受聘為名譽院長,山東大學副校長程林教授受聘院長。

主攻方向是什麼?宇宙線等基礎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科學裝置有什麼?AMS數據分析研究中心等科學平臺和真空深冷超潔淨裝置。

也許專業名詞令不少人感到陌生,但是關於前沿科學的價值卻毋庸置疑。打造原始創新的策源地、著名學者的集聚地、青年才俊的成長地,山東有思路,有行動,更有誠意。

此外,近日山東7部門發文,優化整合現有省重點實驗室,構建新時代省重點實驗室體系。從科研成果的應用角度來看,每當新興產業孕育,成長,走向規模化之時,必定有前沿基礎科學的成果作為“先鋒”。

抓住科技轉化的機遇期,帶動產業

前面提到過一點,從實驗室裡的原始成果到產業化,再到形成規模經濟,這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智慧產業化,同時,也是產業智慧化。

怎麼講?山東的產業基礎雄厚,工業體系完備,用好“互聯網+”“人工智能+”將直接助力傳統產業騰飛。鋼鐵鑄件廠自動化、全自動汽車裝備車間,這都是產業智慧化的例子。

提到科技轉化,量子信息科學和山東的“握手”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2010年起,山東抓住量子通信技術發展的趨勢,引進了中科大院士潘建偉為代表的量子通信產業化團隊,在濟南組建山東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2017年,全球首個商用量子保密通信專網——濟南市黨政機關量子通信專網在濟南通過專家評審。緊跟濟南步伐,武漢也建成量子通信城域網。

經過8年發展,濟南的量子通信產業不論從技術積累還是成果轉化上都走在全國前列。面對產業藍海,面對頗具潛力的新業態,對前沿科技的“敏銳度”,這是每個地區都應必備的。

抓穩重大支撐,搭建產業生態

如果把產業生態比作河流,只有源源不斷有支流匯入,整條河流才能持續奔流不息。產業生態的“活水”都從哪裡來?

一是企業方面的“重大支撐”。

以浪潮為例,在如今的山東人工智能產業鏈上,浪潮是重要的支撐企業。一個數據看清楚:今年上半年,浪潮AI服務器銷售額4.2億美元,市場份額佔到50.2%,遠超第二名的15.7%。

這種“瞄準”,並不是基於預測,而是靠企業內部的持續創新、推動產品迭代。擁有了核心競爭力,在企業進軍AI服務器時已然有了良好的技術“底子”。再後來,浪潮打造與合作伙伴共享的開放協作平臺,連接多方共同開發人工智能應用的全流程服務。這些無不顯示,一個領軍企業,一個具有戰略眼光的企業,對於產業生態的作用何其重要。

二是政府方面的“重大支撐”。

對於某些新業態或者新模式,企業本身不具備開發條件,這時候就需要政府出面,提供“重大支撐”。這種支撐,包括搭建平臺,也包括要素市場、法律制度等。量子通信產業這種需要大規模投入的產業是如此,加速釋放“智能紅利”更是如此。

且看本次世界人工智能融合發展大會,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前期進行了一個需求徵集,即以高端裝備為代表的“十強”產業與人工智能融合的技術需求,大會發布了100個應用場景的技術需求向全國人工智能企業推介。從政府角度出發,相關舉措必定加速推動產業生態壯大。

在重大產業的“航路”上,科技創新的“山東思路”有效,與時代同行,山東的新動能必將不斷書寫燦爛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